APP下载

以思维训练助力研究性学习

2021-11-27杨静娟

关键词:思维训练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

杨静娟

摘要:研究性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小区公共设施安全性调查”的综合实践活动,依托思维训练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准备阶段,以“提问”为抓手,开展“发散—聚合”的思维训练;在实施阶段,以“探问”为抓手,开展“目标—创新”的思维训练;在总结阶段,以“真问”为抓手,开展“质疑—释疑”的思维训练。

关键词:思维训练;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

2018年,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新时代素质教育区域发展范式的实践建构”在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正式启动,“学会思维:‘钟楼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工程”作为子课题研究项目之一也随之起航。这是一个全学科参与的研究项目,钟楼教育人在各个学科潜心实践。结合多年教学与活动组织的经验,我发现研究性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于是,选择综合实践活动中以长线活动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项目开展实验。

下面,就以五年级的“小区公共设施安全性调查”综合实践活动为例,阐述如何依托思维训练为研究性学习助力。

一、研究性学习准备阶段:以“提问”为抓手,开展“发散—聚合”的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思维方法。聚合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把广阔的思路聚集成一个焦点的思维方法。发散思维与思维训练的广度有关,最便捷的理解就是打开思路并提出问题。聚合思维则与思维训练的深度有关,相关联的表述有“聚焦”“判断”,提出的问题是否与主题相关。

在研究性学习的准备阶段,学生需要完成的工作有生成研究课题、组建研究小组、完成计划制订、做好活动准备。其中的重点工作涉及三项:一是课题生成,二是计划制订,三是问卷设计(活动准备)。五年级研究小组的组建一般采用“领头羊”建组法(“领头羊”指组长),每组5—8人。建组方式是:先由教师聘任班级中较为“能干”的学生当组长,再由组长和成员经过双向选择达成意向成立小组。这种建组方式的优点在于,班级中各研究小组力量相对均衡,更适于活动过程中引入小组竞争,激发团队凝聚力,彰显小组合力。这一阶段的思维训练侧重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我将其称为“发散—聚合”的思维训练。具体目标是:以“提问”为抓手,开展“发散—聚合”的思維训练,重点训练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思维训练的支架是:课题生成、计划制订、问卷设计。

准备阶段的教学指导要点包括三个方面:(1)课题生成方面,引导学生当好“一周观察员”,从生活实际中寻找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结合问题论证过程,生成值得研究的问题,最后在师生的智慧碰撞中形成可选择的研究课题。(2)计划制订方面,引导学生围绕课题,小组群策群力,设计研究中可以探究的问题和开展的活动,形成可实施的研究计划。(3)问卷设计方面,除了引导学生设计规范的问卷外,还要引导他们根据研究需要设计有效的问题,以便收集到有效的信息——这是围绕问题解决所做的准备工作,其基本流程是“个体设计问题→小组评议问题→形成有效问题→合理排序问题”。

学生在担任“一周观察员”期间,发现个别小区存在健身设施和消防设施缺损的问题。研究小组在汇总时意识到这是一个共性问题,它已经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且存在安全隐患。于是,生成了“小区公共设施安全性调查”研究课题。紧接着,学生结合主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合作制订了《小区公共设施安全性调查研究计划》,内容节选如下:

一、想研究的问题

1.有没有关于小区公共设施安全性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

2.公共设施出了问题会有怎样的后果?

3.居民对公共设施安全性问题怎么看?

4.物业会定期检查公共设施的安全吗?

5.小区公共设施的完好性如何?是否出现过问题?

6.公共设施损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7.居民对小区公共设施的现状满意吗?

……

二、实践活动设计

1.实地考察:了解小区公共设施使用实际情况。

2.问卷调查:了解小区居民对小区公共设施使用的满意度。

3.采访物业:了解小区对公共设施管理是否有相关举措。

……

随后,着手设计《小区公共设施安全性调查问卷》,这是又一次“发散—聚合”的思维训练过程。学生通力合作,拟制的问卷内容如下:

一、选择题

1.您对所在小区公共设施的现状满意吗?

A. 非常满意B. 比较满意C. 不满意

2.您认为所在小区的公共设施完好吗?

A. 十分完好B. 比较完好C. 不完好

D. 很差E. 不清楚

3.您认为所在小区的公共设施存在危险性吗?

A. 有B. 没有C. 不清楚

4.您见过所在小区有小孩攀爬、损坏公共设施吗?

A. 有B. 没有C. 不清楚

5.如果您所在的小区公共设施有损坏,物业会及时修复吗?

A. 会B. 不会C. 不清楚

二、简答题

1.您认为所在小区公共设施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对于提高小区公共设施安全性,您有什么建议?

在课题生成、计划制订、问卷设计的过程中,学生的“发散—聚合”思维得到了训练。寻找生活中的问题、围绕主题设计问题、围绕目标设计问题等,体现的是发散思维过程。其间,教师鼓励学生打开思路想问题,在思维碰撞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现了思维的广度。学生从值得研究的问题中聚焦提炼课题,从感兴趣的问题中提炼并形成有效研究内容以及符合被调查对象的有效问题等,经历了“辨析—选择—完善—修正”的聚合思维过程,体现了思维的深度。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将“随意、粗放、浅表、碎片化”的思维模式逐渐向“准确、精细、关联、系统化”的思维模式转化。

经过三轮思维训练,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思维能力有所提升。如在“课题生成”环节,学生在提出问题、辨析问题时,常常需要教师花大力气“牵着走”;在“计划制订”环节,大部分小组对问题的提出、有效问题的判断与提炼,只需“引着走”就能基本达成目标了;在“问卷设计”环节,大部分小组都可以“独立完成”问题的设计。在“牵着走—引着走—独立完成”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窥见思维训练对学生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推动作用。

二、研究性学习实施阶段:以“探问”为抓手,开展“目标—创新”的思维训练

目标思维主要是指确立目标后,通过一步一步的努力去实现目标的思维方法。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目标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一步一步探寻问题的答案,并通过探究问题的过程,促进其各方面能力的生长。创新思维则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不仅仅是依据别人的经验解决问题,他们颇有自己的想法。因而,这个阶段也是学生基于问题解决,激发创新火花的敏感期。教师把握创新思维的培养契机,能充分彰显研究性学习的成效。

在研究性学习实施阶段,学生的主要工作是以研究计划为目标,以搜集信息、证据,寻找研究问题答案为主。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会不断地提醒学生以计划为依据,破解问题、探寻结论,防止偏题现象出现。思维训练主要侧重于在围绕目标如何判断有效信息,基于问题如何设计创新解决方案。我将其称为“目标—创新”的思维训练。这一阶段的思維训练目标是:以“探问”为抓手,开展“目标—创新”的思维训练。思维训练的支架是:收集相关信息、辨析研究证据、创新问题解决。前两个支架,均要求学生养成较强的目标意识,关注以计划为导向的目标思维培养过程。

实施阶段的教学指导要点包括三个方面:(1)收集相关信息方面,研究实施阶段需要解决的一项基本工作就是信息收集,这也是学生多元能力获得发展的一个基础性平台,是“探问”的支架。信息收集途径涉及网络、考察、调查、文献等。(2)辨析研究证据方面,对研究证据的辨析,依托信息整理展开,包括文本信息的整理、活动信息的整理。具体工作一般都要上专项教学指导课,指导要点主要侧重于在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做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什么。为了让结果看起来更明显,教学中一般会指导学生用图表呈现数据,并鼓励学生透过数据获得发现。例如:你有哪些发现?能联想到什么?优势体现在哪里?劣势有哪些?问题的存在有可能会造成哪些不良影响?你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么做?(3)创新问题解决方面,在收集信息、辨析证据的基础上,还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提出问题解决的建议,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生长。

“小区公共设施安全性调查”活动中,主要涉及网络信息、考察活动信息、问卷调查信息的收集。在辨析研究证据的过程中,既涉及信息的汇总,也涉及有效信息的筛选与呈现。这个过程包含从粗糙信息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过程,以及目标思维、创新思维的渗透与培养。其旨在引导学生在提炼有效信息时要充分关注研究内容,努力做到不偏离研究内容;同时,在设计问题解决方案时,要从实际出发,剖析问题,提出针对性强的问题解决建议。以调查问卷中的“问题5”为例,学生的分析表述如下:

从图1中的数据看,只有55.32%的小区居民反映物业会及时修复损害的公共设施,25.53%的人反映不能及时修复,19.15%的人不清楚这件事。可见,小区公共设施的安全性确实是需要关注的问题。我们给出两点建议:(1)建议物业要加强每日巡查,及时修理损坏的设施,以保障居民的人身安全,将危险性百分之百地消除掉;(2)建议居民在使用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给物业,一来能及时进行维修,同时在使用中也要有保护设施设备的意识,做小区管理的主人。

这个阶段的思维训练中,要特别关注引导学生形成两个“意识”。一是形成“目标意识”,努力做到以计划为导向、不偏离航向。二是形成“创新意识”,在尝试进行问题解决时,要依据实际情况,在小组群策群力的智慧碰撞中,在对具体问题或现象的剖析中,创造性地提出符合实情的观点或问题解决建议。因为是长线活动,时间跨度一般涉及一个学期,所以,上学期一般为基本方法教授与训练,下学期则为能效提升教授与强化练习。就整体效果来看,第二学期学生呈现出来的思维品质、成果绩效都明显要高于第一学期。

三、研究性学习总结阶段:以“真问”为抓手,开展“质疑—释疑”的思维训练

质疑为提出疑问,释疑为解释疑问。在质疑思维与释疑思维的训练过程中,更多涉及批判性思维的元素。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还只是启蒙阶段,因而看待问题常常比较肤浅,不够深入,还不太会分析和判断。这也是思维品质培养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研究性学习的总结阶段,主要工作分三块,一是基于研究分析发现的问题解决,二是完成研究报告的撰写,三是进行成果分享。总结阶段的思维训练主要关注的是真实问题的解决。所谓“真实问题”,主要指针对研究计划中提出的“预设问题”而言的。计划中提出的问题基本属于学生基于兴趣、基于疑问提出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结合信息收集,一些问题得到了解释,一些问题获得了证据,但同时一些问题也会得到印证,一些问题又会被挖掘。这些“印证”“挖掘”出来的问题,我们就把它称为“真实问题”。真实问题的解决过程也是特别有现实意义的活动开展,一般解决的方式有倡议活动、建议活动、宣传活动等。这一阶段的思维训练目标是:以“真问”为抓手,开展“质疑—释疑”的思维训练,促进综合评估、分析判断、问题解决等能力的生长。思维训练的支架是:研究后期“真实问题”的解决。

总结阶段的教学指导要点包括五个方面:(1)判断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问题能否得到解决。如果能,可以选择倡议或宣传方式进行;如果不能,则选择提建议的方式进行。(2)判断问题存在与哪个人群(或哪些方面)有关。(3)专项教学指导:如何写倡议书?如何写建议书?如何开展宣传活动?(4)由学生小组商议决定选择问题解决途径。(5)策划具体的活动开展。

“小区公共设施安全性调查”活动的后期,学生结合发现的问题,在策划解决方法时,选择了倡议活动。他们认为,只有小区居民共同行动起来,才能真正营造一个和谐家园。学生通过张贴倡议书、现场倡议等,在多个小区开展活动。学生拟制的《“爱护公共设施共建美好家园”倡议书》内容如下:

尊敬的居民朋友们:

当你在小区里休闲漫步、嬉戏玩耍或者锻炼身体时,可曾留意到小区里有很多公共设施?这些公共设施既方便了大家的生活,又为小区增添了几分亮丽的色彩。然而,由于部分居民缺乏爱护公共设施的意识,有一些公共设施遭到了破坏,不仅影响了大家的心情,而且存在安全隐患。作为小区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爱护公共设施。因此,我们倡议:

家长要照看并教育好孩子,教会孩子如何正确使用小区公共设施,并且在孩子使用公共设施时在一旁监管,避免他们损坏公共设施。

自觉养成爱护小区公共设施的习惯,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护公共设施,对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要及时劝阻并坚决制止。

发现公共设施有损坏时,要及时报修,并做好警示标志,防止危险事故的发生。

督促小区物业加强巡查,对于居民的报修要及时处理。

加强小区公共设施建设的质量管理和监督,严格把好质量关,只有合格和达标的公共设施才能进入小区,以保证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加强爱护小区公共设施的宣传和监督,让大家知道公共设施是全小区居民共同拥有的,大家都有责任去爱护它们。

尊敬的居民朋友们,小区是大家共同的家园,请积极行动起来,让我们一起用心呵护,爱护公共设施,共建美好家园!

在这个阶段的思维训练中,我引导学生重点对问题进行多方位的质疑与判断,并选择关键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解决中也会引导学生关注资源,学会“借力”,寻找最合适的解决途径与方法,鼓励学生开展“真”活动,获得“真”体验,触发“真”思考,收获“真”成果。我重点关注对问题的深度剖析及对问题解决的“出谋划策”,以“真问”为抓手,综合评估、分析判断问题解决的可行性和实效性,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设计问题解决方案。

结合多项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评比结果分析,后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思维含量更高。因为面对真实的问题,学生更有真感受。真实的活动,更能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反思自我,让他們对问题解决也更有想法。

*本文系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新时代素质教育区域发展范式的实践建构”(编号:jssqzxxm2018001)子课题“学会思维:‘钟楼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工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思维训练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
逻辑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生活化的数学有效融入思维训练的尝试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