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生活小材料,构建自然大课堂
2021-11-27沈芸
沈芸
摘要:根据陶行知先生“六大解放”的教育理念,亲自然活动是幼儿教育之路上不可缺少的一个教育阶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开发,幼儿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为了让亲自然课程不再局限于教室,让幼儿可以亲身感受自然,幼儿园秉持着亲自然教育理念,通过挖掘生活中的材料构件自然大课堂,为幼儿与大自然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促进幼儿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大自然;生活材料
【中图分类号】G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9-0057-02
Excavate Small Life Materials and Build a Large Natural Classroom
SHEN Yun (Zhakang Kindergarten,Zhangjiagang City,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Mr. Tao Xingzhi's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Six Liberation",pro-nature activities are an indispensable educational stage on the road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children have fewer and fewer opportunities to contact nature. In order to make pro-nature courses no longer limited to classrooms,so that children can experience nature first-hand,kindergartens adhere to the concept of pro-nature education through excavation The material component in life is a natural classroom,which establishes a bridge between children and nature,and promotes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children and nature.
【Keywords】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Nature;Living materials
人类天性亲近自然,大自然对孩子有着特殊的吸引力。生活中的许多材料不仅简单易得,还节能环保。幼儿可以按自已的想法,发挥动手能力对材料进行分解和组合,剩下的材料也符合可回收物的要求,能够进行二次利用。诸如此类的生活材料就在我们身边,目前缺少的就是发现它们的眼睛。在这类材料的帮助下,儿童能够调动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促进头脑的发育。为幼儿教育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幼儿成长的环境中,他们身边散落的树枝、石子、沙土、水流,成年人看不上的瓶盖子、空盒子、小瓶子等。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些生活材料拥有无与伦比的魅力,因为它支持孩子们游戏的动态性和多维性,任何年龄、能力水平、性别的孩子都可以成功使用,且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激发幼儿创造他们自己的故事。我园在挖掘生活材料和如何投放这些材料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以下分享我园的一些实践体验。
1. 环境中--清新自然·富野趣
(1)“变废为宝”在行动
在践行“垃圾分类”的如今,可回收物都能成为幼儿园活动的宝贵资源,如何让这些回收物如何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提高幼儿综合艺术素质,在环境中活用起来,是我们思考的。
在“变废为宝”的主题中,我们设置了一个自然角。自然角的观察物应该是幼儿喜欢的,甚至可以是幼儿自己收集整理的,如“我喜歡的蔬菜”“我喜欢的水果”“我喜欢的生活用品”。这样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基于个人选择兴趣上的自然事物才能让他们发挥创造性优势。教师可以为幼儿布置“树叶画”的任务,让幼儿自行选择喜欢的树叶,并通过观察发现每片树叶的特点,为它们在画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在创作完成后,幼儿园还可以根据大中小班级的不同组织作品展,并让获奖的幼儿在台上阐述自己的创作过程和创作理念。让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共同发展。
在“生活小材料,大大创意梦”的主题活动中,以生活中的材料为活动贯穿的主线,小班由“材料分类”为主题,中大班则以小班的主题出发,利用收集的“瓶子”“纸”作为活动主题,由这些材料延伸出不同的活动。活动分为:小班:材料集中营、中班:瓶子总动员、大班:畅游“纸王国”。通过本次活动,重在培养孩子想象力创造力,同时也让他们在材料收集和制作中,感受到生活中材料的多用途,懂得变废为宝,提高师幼的环保意识。
(2)关于材料的分类与归纳
这些生活材料是自然的,无需装饰和修饰,纯天然的状态。例如:生活中常见的木(树枝、树叶、树根、木片、种子等);石(石子、沙粒、鹅卵石、岩石等);绳(麻绳、毛线、鱼线等);水、泥、羽毛、布块、金属等。根据自己的方式,进行简单整体地梳理归纳,以便幼儿使用与区分,进行初步的认知与了解,方便大量收集后地分类收纳,以及幼儿地取放。
在我们每个教室,都设置了“自然材料收集处”以及“低结构材料收纳区”,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将材料按种类区分,量和种类都需要再丰富。除了按种类分类,还可以将材料更细化,比如吸管可以按颜色分类、这样有序的分类,更能引发幼儿的秩序感和幼儿游戏的兴趣,幼儿在活动中按需取材,最大限度实现它的价值。
(3)环境布置大变身
在幼儿园许多地方,都会看到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的点睛之笔。比如教室里利用麻绳进行区域之间隔断,与幼儿一起,将绳子进行打结,一方面,幼儿可以参与其中,另一方面,麻绳制的隔断也可以挂幼儿的作品,重要的是,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幼儿参与装点教室的动手能力,激发创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大厅里、自然角中,也会看到许多的木桩,上面或许放置着幼儿的手工作品,或是为自然角布置更有层次感,又或是孩子將它们用来建构作品。班里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呈现了生活材料所带来的便利以及自然感,我们通常称之为“沉浸式教学”。这类教学的真谛在于不对幼儿的学习过程做过多的干扰,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创造最为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收获成长经验,体会自然的奥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为幼儿和自然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幼儿的本能,融入自然感受自然。
2. 课程中--探索材料·有奥秘
除了在班级里设置自然角,幼儿园还可以根据光照和地形在园内开辟出一个菜园或种植园,种上易活易养的蔬菜和果树。让每个班都认领一块园地,记录植物每天的成长变化及变量因素,如泥土的湿润度和光照的强度等。植物的成长和幼儿自身的成长相互对应,让幼儿充分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奇妙。
我园正在行进的“生长故事”课程,是以若水园中所发生的故事引发的一系列课程活动,通过教师观察,我们发现孩子们会和小鱼说再见,会和小花告别;游戏时,孩子们喜欢各种模仿、探险、创造,他们觉得世界充满了美好与惊喜。我园将目光转向特色的教学资源开发过程中,让教学更加贴近当地学生的身心特征,呼应不同幼儿的心理诉求和学习需要。旨在以幼儿的立场出发,真正做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在“秋天”的主题活动的行进过程中,当秋天的落叶洒满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教师带领孩子们踩落叶,选择自己喜欢的树叶,或是圆形、或是五角星的,各种形状的树叶,在孩子们的手中、在孩子们的笔下,呈现出不一样的美感。教师还通过提供生活中的小喷壶,和树叶一起,进行了创意的借形象想艺术创作。一片片树叶或是变成了水里的小鱼、或是变成漂泊的船只……很多大人们想不到的创意,却在孩子们手中显现出来,通过各种美术创作的形式成为了幼儿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又如在大班开展的户外游戏-水宝乐园中,有一大块面的塑胶空地,楼梯间又是我们的开放性材料收集处,在这个游戏场上,孩子们可以尽情的进行创意搭建,于是,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开始了他们的“小碎件”趣味拼搭。
他们的行为看似无序却是有序的发生,看似无趣摆弄却是有趣的价值体验。
(1)材料有序收集。每天早上,孩子们都带着收集到的自然材料和低结构材料,进入楼梯间开放性材料收集处,他们开始给它们找伙伴、住新家,辨别差异,分类、统计、做标记……不止特定区域,孩子们利用幼儿园空地边上随手可得的小石头,中庭樱花树的落叶以及落下的花瓣,配合楼梯间生活材料收集处选择的各种材料,进行了生动有趣的创意拼搭。“都有随手可取的小碎件,在幼儿视野里,它们都是为游戏而生。
(2)随心把玩。完成收集后,幼儿开始随心把玩当下最好奇的小碎件。首先,按意愿选择并“预约”游戏场地,给心仪的场地留下标记,以免与同伴发生冲突。
(3)专注探究。随着游戏深入,幼儿不再满足于表面特征,走向深层探究,通过游戏内容、伙伴、玩法不断重组来满足新的好奇。
(4)分享互补。当游戏进入尾声,幼儿就开始期待交流和分享环节。
(5)“生长故事”从中长成。
在探索的过程中幼儿感知到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单一与组合材料的乐趣。马斯洛是这样认为的:儿童是通过渴望探索、发现、学习和创造的本能来了解这个世界以此展现他们的认知需要的。幼儿是天生的学习者,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幼儿可以自主地在周围的环境中进行探索。他们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中获得学习与发展。在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材料的不断组合、设计、排列的探索中不断地感知材料的特性,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从“房子”的问题开始,引发了对材料的思考,在搭建房子之间的马路的过程中,迁移了经验,感知了开放性材料的多种组合方式。从单一的创作到整体的合作“社区”。
在讲评过程中,有孩子引发了“恐龙”的话题,于是,进行拼搭的小组孩子说,明天我要拼一只恐龙,他要进小区了。接着,孩子们生发了无数不同的“大恐龙进社区”的小故事,孩子们分别把他们表征了下来,第二天的游戏中,又会发生什么呢?他们会继续尽情的创作他们的创意故事,“小碎件”课程也在孩子们心间继续生长。
3. 游戏中--创意无限·有趣味
丰富的生活材料,在班级区域中可谓大放异彩。孩子们对自然规律和现象充满无限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为满足幼儿求知的渴望,老师们进行了思考,巧用这些生活材料,创新了区域活动内容,经过小朋友们的自由创造和想象,相信这些普通而平凡的树枝、石子也可以变得不平凡,同时对提高小朋友区域活动质量也具有重要意义。
美术活动是幼儿发挥创意的地方,也是激发幼儿想象力的地方。作为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资源、探究资源、引进资源,让生活资源在美术中熠熠生辉。
我园老师们在美术区生活材料的投放以及引导幼儿进行创意想象中,做了很大的思考和改进。如:利用干花树枝、木片等自然材料给小鸽子做的新年花环,小喷壶、报纸进行的借形想象创意画,以及用落叶进行拓印想象等等。
在家庭区,孩子们收集并会在游戏中用到较多的低结构材料。喂宝宝喝奶了,他们会去积木区材料处买一个奶粉罐,需要做一些食物了,也会去低结构材料区拿一些适合的材料来做成美食,或是去艺术区进行加工后再品尝等等,孩子们会进行跨区取材游戏。将班中的生活材料使用到了极致。在玩具区,麻将牌、纸杯木片,都是孩子们进行益智拼搭的好帮手,种子、树叶等借由科学工具天秤的帮助,进行了各种科学探索。另外在“树叶”课程中引申的实验“巧取叶绿素”、“香香的茶”主题活动中延伸出的观察茶叶的形态等等不同的活动。
自然材料的运用不仅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为幼儿的直接感知、动手操作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体会到自然材料的运用方式还需要继续探索。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立体书,是一幅看不够的美妙画卷,是孩子们成长的最好课堂。最好的教材是儿童的生活,最好的教室在大自然。
参考文献
[1]洪燕.农村自然物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开发与利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8).
[2]林美钦.浅谈幼儿园亲自然教育活动中自然材料的投放[J].天津教育,2020(35).
[3]黄丹红.亲自然,乐探究,拾童趣,唤童真——基于幼儿园野趣活动的设计与实践[J].家长,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