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数学与康复训练有效整合的探究
2021-11-27刘萍
刘萍
摘要:数学课堂与康复训练整合是近几年我们一直在尝试研究的一项课题,当今社会智障儿童的程度日益加重,单靠乏味的讲解数学知识学生很难接受,利用康复游戏穿插在数学教学中让孩子被游戏吸引,喜欢上数学课,并能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目的,可使智障孩子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各方面能力。
关键字:数学教学 康复训练 康教结合 低龄智障儿童
当今的特殊教育正在努力实践“医教结合,康教结合”的新理念,越来越多的康复教学已经渗透进各学科教学中,根据智障学生感知觉迟钝,不完整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同时结合康复训练,能够更好的弥补学生大脑的缺失,切实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因现智障学生的多样化,在康复教学的时候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一、数前概念与手,眼,脑有效结合
智力障碍儿童对数学的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初步接触数学课程,如何让智障学生深深地爱上这个枯燥乏味的科目呢?唯有将数学与康复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动中学,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才能够摆脱枯燥,因此作为数学教学的第一部分内容数前概念的教学上,更要花费精力多动脑筋,将数前概念穿插在游戏中,例如在讲授上、下一课时,我会带孩子们到操场的滑梯处,让学生排队玩滑梯,一个同学开始玩滑梯,老师便开始进行知识渗透,某某小朋友现在在滑梯的上面,开始滑滑梯,现在小朋友在滑梯的下面。每个小朋友进行滑梯游戏时都要带着孩子们说一次,孩子们便会轻松理解上下。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肢体协调和灵活能力。
在教授多少的时候,我们可以将将“多少”一课的内容穿插在串珠子的课堂上来进行,第一节课我们来挑选珠子,为串项链做准备,请小朋友将喜欢的珠子挑选到盒子里,挑选后教师将珠子放在同样大小的容器中,比一比谁的珠子多?谁的珠子少?学生便能够轻松掌握“多少”这一数前概念。第二课时进行串项链,串项链的时候需要手,眼,脑结合运作,才能完成任务,项链串完后我们来比一比谁的项链长?谁的项链短?“长短”这一数前概念又轻松掌握,就这样将数前概念与手,眼,脑有效结合的方法轻松进行数前概念教学,使智障学生在玩中学数学,摆脱了以往数学的枯燥和乏味,是数学课堂活起来,动起来。
二、数的概念与手,眼,脑有效结合
通过康复训练,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身体协调动作能力,和刺激大脑的频率,从而使学生得到手,脑,眼得到全面锻炼。数学教学比较抽象,难懂,因此在低龄数学课堂上要注意多使用直观的教具或者多媒体演示等对智障学生进行渐进性的教学,使知识浅显易懂,使学生能够容易接受。比如在讲授数字1-10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直观的图片进行对应教学:1像铅笔、2像小鸭、3像耳朵……让学生能够轻松记住数字的特点。当进行点数数字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拨珠子的方法,数一个数,用手拨一个珠子,以此类推,这样促进学生手,眼,口的有效结合,达到会点数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拍手点数,跳绳点数,跳跳点数等等将动作与数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的数学教学既不枯燥,又浅显易懂。通过拨一拨,跳一跳,拍一拍等活动来进行点数和认数,不仅学会了数字还充分的锻炼了学生的手指能力和协调能力,增加了各关节的灵活性,同时也增进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三、数学图形与手,脑,眼有效结合
智障低龄数学图形的学习无非就是圆形,方形,三角形,学生都能够很容易就会分辨,因为三种图形的外形特征非常容易辨别,但是要让学生记住三种图形的特点,比如几条边?几个角?相信就有难度了。因此在讲授图形特点教学时,我让学生先动手操作,便操作邊发现,例如在讲授三角形的时候,课上给学生发三根小棒,给学生提出问题:请小朋友,让三根小棒手拉手一起做游戏,请你把他们两两连在一起,教师板眼如何摆,学生模仿进行摆小棒。摆完小棒三角形就会呈现出来,“哇”三个小棒组成了三角形?因此三角形三条边。我们再用一个小皮筋将三根小棒拉手时的样子捆在一起,“哇”它们固定住了,用三根皮筋引出三角形有三个角。这样让学生在动中学,学中发现,发现后就记住了三角形的特点:三条边三个角。这样的数学图形教学通俗易懂,既有趣又友爱,还充分调动了学生肢体的灵动性,是康复与数学教学有效结合达到了可观的效果。
在培智数学教学中引入康复训练活动,把精细动作和粗大动作的康复训练与数学活动有效的整合在一起,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活了起来,越发的有了趣味性,充分的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最大程度的发掘了学生的潜能,相信通过整合教学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