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外扩增的Vγ9Vδ2 T细胞对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2021-11-27余才锋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孵育极化外周血

蒲 波,余才锋,孙 锎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庆 404000)

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死亡人数占全球癌症死亡患者的18.4%,位居癌症死亡人数的第一位[1]。近60%的肺癌在初诊时即为转移性[2]。肺癌患者5年存活率仍低于5%[2],因此寻找肺癌的有效治疗手段仍是近些年研究的热点。

γδT细胞代表T细胞的一个特殊亚群,其细胞识别相关抗原不具有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限制性,被认为是连接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的桥梁[3-4]。γδT细胞根据表面分子表达可分为Vγ9Vδ1 T细胞(主要分布于上皮相关的淋巴组织)和Vγ9Vδ2 T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亚群[5-6]。其中Vγ9Vδ2 T细胞以杀伤功能为主,在抗肿瘤免疫和防止病原体入侵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潜力[7-10]。程序化死亡分子(programmed death-1,PD-1)是一种免疫负调节分子,与其配体PD-L1相互作用,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发挥抑制作用。多项研究[11-13]已证实,PD-1分子在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多种针对PD-1的单克隆抗体已被用于治疗肺癌[14-15]。关于Vγ9Vδ2 T细胞对肺癌细胞的杀伤情况及PD-1对Vγ9Vδ2 T细胞的调节机制鲜有报道。本文分离肺癌患者外周血Vγ9Vδ2 T细胞并体外扩增,观察对肺癌细胞的杀伤情况,探讨PD-1对Vγ9Vδ2 T细胞杀伤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以期为肺癌患者Vγ9Vδ2 T细胞免疫疗法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重庆三峡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12月经病理诊断为肺癌的患者共2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化疗和放疗。患者年龄46~80岁,平均(60.15±10.42)岁。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分离

无菌抽取肺癌患者外周静脉血5 mL,在无菌环境中转入15 mL无菌离心管中,加入5 mL RPMI-1640培养基(Gibco公司)稀释后混匀。于50 mL离心管中加入5 mL的淋巴细胞分离液(Biolegend公司),然后将稀释的血液缓慢沿离心管壁加到淋巴细胞分离液的上层,800×g离心20 min后,吸取上层血清和下层淋巴细胞分离液中间的白膜层,加入装有10 mL无血清RPMI-1640培养基的50 mL离心管中,混匀后400×g离心10 min;弃上清,再加入培养液重复上述操作;最后用1 mL含10%胎牛血清(Gibco公司)的RPMI-1640完全培养基将细胞沉淀重悬,台盼蓝染色计数后制备成浓度为2×106个/mL的细胞悬液。

1.3 γδT细胞扩增方法

anti-pan-TCRγδmAb抗体(Beckman公司)包被。取干净无菌的24孔板一个,于24孔板的2个孔中每孔加入10μL anti-pan-TCRγδmAb(0.05 mg·mL-1)及500μL RPMI-1640培养基;将24孔板置于37°C孵箱孵育2 h;取出24孔板,弃去孔中液体,于孔中加入制备好的上述PBMC悬液2 mL,37°C、5%CO2培养箱中培养。在培养的第5天,弃去旧培养基,采用PBS缓冲液洗涤2遍,加入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待培养至第14天时收集扩增的γδ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纯度及细胞亚型。

1.4 流式细胞术

固相化抗体扩增后的细胞以含1%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Sigma公司)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Hyclone公司);洗涤2次后,加入相应荧光抗体(PE-anti-CD3抗体和FITC-anti-TCRγδ抗体/PE-anti-CD3抗体和FITC-anti-Vδ1抗体/PEanti-CD3抗体和FITC-anti-Vδ2抗体/PE-anti-CD3抗体和FITC-anti-Vδ2抗体以及APC-anti-PD-1)(Biolegend公司),4℃避光孵育30 min;以含1%BSA的PBS洗涤2次后,细胞重悬于0.1 mL 1%多聚甲醛固定液中待流式细胞仪检测。

1.5 Vγ9Vδ2 T细胞杀伤功能检测

采用CytoTox 96R非放射性细胞杀伤检测试剂盒(Promega公司)定量测量乳酸脱氢酶(LDH)。具体方法[16]:Vγ9Vδ2 T细胞和肺癌细胞系分别按10∶1、20∶1和40∶1的比例进行共培养。37°C、5%CO2培养箱中孵育6 h后,吸取50μL培养上清转移到酶分析板中,向酶分析板中加入检测缓冲液(50μL/孔),盖好平板,室温避光孵育30 min,向每孔中加入50μL终止液,在590 nm记录吸光值,根据吸光值作标准曲线评估细胞杀伤能力。

1.6 Vγ9Vδ2 T细胞杀伤封闭实验

采用CytoTox 96R非放射性细胞杀伤检测试剂盒,分析阻断Fas/FasL途径和PD-1/PD-L1途径对细胞杀伤的封闭作用。穿孔素-颗粒酶途径封闭实验中,在37°C条件下,采用100 nmol·L-1穿孔素/颗粒酶途径的阻断剂(CMA)(Sigma公司)预处理Vγ9Vδ2 T细胞1 h;在37°C条件下,分别采用FasL(Biolegend公司)中和抗体和PDL1(Santa Cruz公司)中和抗体封闭Vγ9Vδ2 T细胞中FasL和PD-L1 1 h。之后按照1.5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1.7 细胞脱颗粒情况检测

Vγ9Vδ2 T细胞和肺癌细胞系NCI-H446细胞按照效靶比40∶1的比例混合置于24孔板中,24孔板离心使细胞沉淀于底部充分接触,37°C、5%CO2培养箱孵育6 h。随后收取细胞置于15 mL离心管中离心,加入1 mL含1%BSA的PBS洗涤液重悬于eppendorf管中,充分混匀后250×g离心8 min,弃上清。细胞沉淀以0.1 mL含1%BSA的PBS重悬,于液体中加入FITC-anti-TCRVδ2抗体(Biolegend公司)和PE-anti-CD107a抗体(Biolegend公司)进行孵育,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分析CD107a阳性的细胞占总杀伤细胞的比例,评价其脱颗粒能力。其中,TCRVδ2为Vγ9Vδ2 T细胞表面标记,而CD107a为脱颗粒细胞的标记物。

1.8 Vγ9Vδ2 T细胞裂解性颗粒极化情况检测

分别将Vγ9Vδ2 T细胞和肺癌细胞NCI-H446悬液稀释至1×107个/mL。取Vγ9Vδ2 T细胞和肺癌细胞NCI-H446悬液各100μL混匀,20×g离心3 min;37°C、5%CO2培养箱孵育20 min;混合细胞转入poly-D-lysine包被的2孔细胞培养板(购自BD Biosciences公司)中,室温孵育1 h;弃去培养基,1 mL PBS洗2次;4%多聚甲醛1 mL室温固定20 min;1 mL PBS洗2次;0.5 mL透化缓冲液室温处理细胞30 min;加入含3μg·mL-1穿孔素抗体的染色Buffer室温染色1 h;1 mL PBS洗3次,每次5 min;将片子于空气中吹干;采用Pro-Long Gold Antifade Reagent封片,在激光共聚焦下随机分析100个细胞,根据Vγ9Vδ2 T与肺癌细胞形成的突触数量,判断细胞极化情况。

1.9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间比较使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体外扩增肺癌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比例及亚型分析

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初始分离情况下γδT细胞比例为(3.53±2.21)%;采用anti-pan-TCRγδmAb固相化扩增14 d后,γδT细胞比例可增加至(82.5±13.4)%(P<0.01)。扩增的γδT细胞中Vγ9Vδ1 T细胞比例为(42.4±7.92)%,Vγ9Vδ2 T细胞比例为(40.1±8.51)%。见图1。

图1 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比例及亚型

2.2 Vγ9Vδ2 T细胞对肺癌细胞系的细胞毒作用

对3例肺癌患者外周血扩增的γδT细胞进行流式分选,以获取纯度>90%的Vγ9Vδ2 T细胞用于杀伤实验。与对照组相比(单纯肺癌细胞),体外扩增的肺癌患者外周血Vγ9Vδ2 T细胞对NCI-H446细胞和A549细胞均具有杀伤效果(P均<0.05)。见表1。

表1 Vγ9Vδ2 T细胞对肺癌细胞系的细胞毒作用(%)

2.3 体外扩增Vγ9Vδ2 T细胞表面PD-1表达分析及其对Vγ9Vδ2 T细胞杀伤功能的影响

体外扩增肺癌患者外周血Vγ9Vδ2 T细胞表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PD-1表达。采用PD-L1封闭抗体封闭NIC-H446细胞和A549细胞表面PD-L1作用后,Vγ9Vδ2 T对肺癌细胞的杀伤能力增强[NCI-H446细胞:(35.24±4.12)%vs.(20.04±2.85)%;A549细胞:(20.14±1.95)%vs.(13.21±1.74)%](P均<0.01)。见图2。

图2 Vγ9Vδ2 T细胞表面PD-1表达分析及其对Vγ9Vδ2 T细胞杀伤功能的影响

2.4 Vγ9Vδ2 T细胞对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主要依赖于穿孔素-颗粒酶途径

采用穿孔素-颗粒酶途径抑制剂CMA处理Vγ9Vδ2 T细胞后,Vγ9Vδ2 T细胞对NCI-H446细胞和A549细胞的杀伤作用均降低(P均<0.01);而采用FasL中和抗体封闭Fas-FasL途径后,Vγ9Vδ2 T细胞对NCI-H446细胞和A549细胞的杀伤作用无变化(P均>0.05)。见图3。

图3 穿孔素-颗粒酶途径在Vγ9Vδ2 T细胞杀伤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

2.5 阻断PD-1可增加Vγ9Vδ2 T细胞裂解性颗粒极化

流式细胞染色结果显示,阻断PD-1作用后,Vγ9Vδ2 T细胞脱颗粒方面能力无变化(P>0.05)。激光共聚焦实验结果显示,阻断PD-1作用后,Vγ9Vδ2 T细胞与肺癌细胞间的突出增多(P<0.01)。见图4。

图4 Vγ9Vδ2 T细胞脱颗粒及裂解性颗粒极化情况检测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anti-pan-TCRγδmAb固相化扩增肺癌患者PMBC 14 d后,γδT细胞纯度可达80%以上,其中Vγ9Vδ2 T细胞比例和Vγ9Vδ1 T细胞比例相似,各占一半。前期已有研究证实[16],健康人PMBC经14 d扩增后,γδT细胞纯度也可达80%以上,但其中主要为Vγ9Vδ2 T细胞,可占80%左右,仅有一小部分为Vγ9Vδ1 T细胞(比例<10%)。健康人和肺癌患者外周血扩增γδT细胞亚型的不同,推测可能与肺癌患者Vγ9Vδ1 T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有关,从而抑制了Vγ9Vδ2 T细胞的增殖。已有研究[17-19]证实,Vγ9Vδ1 T细胞与多种肿瘤的免疫逃逸有关,且Peng等[20]研究结果显示,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扩增的γδT细胞中Vγ9Vδ1 T细胞比例也增加。

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体外扩增肺癌患者外周血Vγ9Vδ2 T细胞表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PD-1表达,在阻断PD-1作用后Vγ9Vδ2 T细胞对肺癌细胞的杀伤能力增强。已有大量研究[11-13]发现PD-1的表达与杀伤性T细胞的杀伤功能抑制有关,且已证实PD-1分子在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PD-1抑制剂的出现改善了晚期肺癌患者的前景[14-15]。2015年以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多种PD-1抑制剂用于肺癌的一线和二线治疗。

PD-1抑制剂可联合化疗、放疗或小分子抑制剂等联合疗法治疗肺癌[21-24]。目前临床还未见PD-1抑制剂联合过继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本研究从基础研究角度阐释PD-1抑制Vγ9Vδ2 T细胞杀伤功能的机制,证明Vγ9Vδ2 T细胞杀伤肺癌细胞的主要途径是穿孔素-颗粒酶。Vγ9Vδ2 T细胞通过穿孔素-颗粒酶途径杀伤靶细胞需要脱颗粒和裂解性颗粒极化两个步骤[25]。颗粒酶和穿孔素存在于细胞的胞浆颗粒中,活化的Vγ9Vδ2 T细胞将颗粒酶和穿孔素释放进入细胞间隙。穿孔素可以在细胞膜上形成孔道,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引发靶细胞裂解。另外,穿孔素还引起裂解性颗粒极化,在细胞质、胞浆和细胞核重新分布,使颗粒酶聚集在裂解部分,促进靶细胞裂解[26]。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阻断PD-1作用后,Vγ9Vδ2 T细胞脱颗粒方面能力并未增加,而裂解性颗粒极化水平增加。说明PD-1主要是通过抑制Vγ9Vδ2 T细胞裂解性颗粒极化从而抑制Vγ9Vδ2 T细胞对肺癌细胞的杀伤能力。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未对PD-1抑制Vγ9Vδ2 T细胞的裂解性颗粒极化的信号机制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因此,进一步的信号机制研究也是未来关注的重点。

综上所述,肺癌患者外周血扩增Vγ9Vδ2 T细胞在体外对肺癌细胞具有杀伤作用,且主要依赖于裂解性颗粒的极化;而PD-1抑制肺癌患者外周血扩增Vγ9Vδ2 T细胞的杀伤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裂解性颗粒极化而实现,为阐明肺癌患者外周血扩增Vγ9Vδ2 T细胞杀伤肺癌细胞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一定的证据支持。

猜你喜欢

孵育极化外周血
扳机日血清雌激素不同水平时授精前后卵母细胞孵育时间对短时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认知能力、技术进步与就业极化
极化雷达导引头干扰技术研究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基于干扰重构和盲源分离的混合极化抗SMSP干扰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用课程“孵育”会“发光”的教室
非理想极化敏感阵列测向性能分析
军事电子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孵育与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