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背景下思政课教学探索

2021-11-27张晓梅

魅力中国 2021年44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课思政

张晓梅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经过40 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经济,科技,综合国力等方面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迈向了新时代。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中国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教学课程,思政课在新时代背景下面临着诸多挑战,迫切要求思政课不断加快教学改革步伐,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的建设者。

一、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然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的悠久传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正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才使得我们共产党人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战胜残暴的敌人;在和平年代,正是有了思想政治教育保驾护航,才有了我们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成果;如今,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重大问题,关系着国家未来和命运。高校思想政治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上好思政课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科技层出不穷,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媒体设施了解更多更广的信息,如果老师还想向过去那样,一杯水,一支粉笔就是一堂课的情况就不会被学生们接受,更不会被学生认可。学生们期待着更能吸引人眼球的思政课出现,希望能运用更多的教学手段获取更多的知识这样思政课的出现。因此,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思政课必须改革。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方面

(一)课堂效果不佳

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随着科技信息化的到来,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教学的生动性,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课堂上已使用多媒体教学,而且声情并茂,但这也没有收到相应的效果。

(二)教学效果不好

思政课作为一门教学课程,每一节都有着它的教学目的,包括知识方面,能力方面,情感方面等等,但由于思政课的严肃性,使得很多老师循规蹈矩,对一些问题没有或不敢有自己的观点,不去深挖教材而浮于表面,讲课的内容对学生的说服力不够,学生也提不起兴致,接收到的信息自然也入不了大脑。同时,大学思政课多数是合班上课,老师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位学生的听课情况,这就使得一些学生上课不集中,教学效果不明显。

(三)教育效果不达标

思政课教育是铸魂的课,是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课,在实际教学中,有时教师对理论问题剖析的深度不够,使得学生只知其所然,不知其所以然,对理论的理解只浮于表面,在生活中更做不到对理论指导实践的应用,进而也没有达到学习理论的目的。由于学生对理论没有弄懂、悟透,没有对理论的真谛做到深入的理解,在观念中就不可能真正接受,更谈不到信仰问题。

三、教学改革出现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方面

世界日趋走向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性,全世界各种资源信息能够迅速地传播,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更加复杂的挑战。政治上,西方大国大肆鼓吹自己体制,推广所谓的自由、民主的普世价值;经济上西方国家利用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在全球进行剥削扩张;文化上利用强势文化对其他文化进行渗透、控制和侵略,具有西方文化符号的产品充斥其国内市场。

就国内环境而言,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发生着很大的变化。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化,社会更加开放,思想空前活跃,各种思潮风起云涌。学生的思想在受大环境影响的同时,老师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影响。面对复杂的思想观念影响,面临多元的价值理念,每个人都面临着对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考验和选择。

(二)学校方面

学校对思政课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是很够,表现在教学中对课堂的管理松散,除了上课时能见到思政老师的身影,根本看不到学生管理人员的出现。思政课多数是合班上课,课堂纪律上抓得不紧,管理不够严格,在课堂上,面对众多的学生,老师很难维持秩序,教学效果也很难达到。有时许多时间是老师在讲台上吐沫横飞,学生在台下我行我素。

(三)教师方面

思政课教学,教师是关键,但由于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学习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也不高,导致思政课教师在课后精心准备的内容没有分享者,但作为教师,自己的职责所在,在课堂上又不得不讲授,面对没有观众的演出,教师有时只能自己欣赏自己的作品,内心感到无力也无奈。

(四)学生方面

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高等教育也由原来的精英化走向大众化,使得思政课的教学面临着挑战。一是学生受教育的层次,年龄等各不相同,他们的思想、心理素质呈现出不同状态,给思政课改革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低,他们并不重视思政课,因为思政课并不能给他们带来直接的效益,只是为了考试而学。在实际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由于对学科不感兴趣,不愿参与到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来,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多数是为了得到学分而来上课,都存在应付的心理。对于教师安排的教学活动也只是被动参与,因此学习没有主动性。

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的措施

习总书记在高校思政教师座谈会上,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对学校开办思政课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办好思政课的要求,以及对如何办好思政课进行了部署。这位学校办好思政课、搞好思政工作、培养时代新人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打造高校思政课程育人一体化

在高校,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思政育人的功能,任何一门学科除了有知识性的价值,都各有不同的育人功能。我们要结合其他学科,根据学科的特色融入思政教育内容,打造课程育人的共同体,高校要积极推进其他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充分发挥其它学科中的思政元素,共同达到育人的目的。我院思政课与机械学院的同向同行实践活动,生动有趣,实现了专业课与思政课的目的,在专业课中育人,在思政课中感受专业。在学生中反映很是强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整个大学期间,要对学生进行全过程的思政教育,让他们从不愿接受教育到想要接受教育,让学生们真正从接受教育中有收获。

(二)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和理解

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深入的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有多少。每学期的第一节课,都要设计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吗?”学生的回答各种各样,都不全面,也有很多学生说不知道,是啊,对于一个自己都不了解的理论,你怎能让人去信仰呢?所以,针对学生的现状,授课时,要认真的把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它的具体内容,时代价值,与大学生的关系等等知识点和学生一一道来,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理论,懂得理论,最后相信理论,最终信仰理论。课上课后倾听学生的困惑,及时为他们答疑解惑,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学到了正确的理论知识,提升了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逐渐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掌握协调自己的事业和生活矛盾的方法。

(三)教学模式的创新

教学模式的创新是任何一位教师都不断探讨和研究的方向,为了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一个生动的教学环境,充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例如,在高校的思政课堂上,教师除了讲授之外,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互动式教学模式、问题式教学模式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讲新闻,读原著、朗诵诗歌、歌唱红歌等形式,把握现实悟透原理,学以致用,真正掌握了思政课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四)开展课丰富的实践活动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让行为更加正确,这是我们学习的目的,也是思政学科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在教学中,要增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融入到实践中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通过分析、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把知识内容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此外,高校也可以通过构建校园文化,将正能量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五)创建“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提高效果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新时代的特点,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成为各个领域的发展方向,全国高校思政会议强调,要运用新媒体信息技术使工作活起来,进而增强思政课程的吸引力和时代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和时效性。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课思政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