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现状与完善策略探讨

2021-11-27高向楠

魅力中国 2021年44期
关键词:藏品管理人员文物

高向楠

(烟台市城市规划展示馆,山东 烟台 264000)

因为文物藏品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因此,在管理时需要借助科学的方式,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博物馆中文物藏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促使了我国的博物馆行业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随着文物藏品的种类日益增多,其相关的管理方法也在增加,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文物藏品,博物馆应当在积极地分析了文物藏品的管理现状之后,借助科学的方法来进行文物藏品的管理,以此保障文物藏品保留自身的文化价值。

一、博物馆中文物藏品的重要性

大部分的博物馆都把文物藏品简称是藏品,我国相关的制度和法律也明文规定,博物馆中文物藏品具体是指博物馆收集整理的文物,因此,文物也被称为文物藏品。并且,博物馆收集文物藏品的相关管理工作是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之下开展的,博物馆需要签订相关的条约,宝藏博物馆有足够的能力来管理相应的文物藏品。博物馆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立足于各种文物藏品来进行各种文化活动,若是博物馆中并没有文物藏品则就失去了博物馆存在的意义,与此同时,博物馆中文物藏品也具有两方面的重要特征:一方面,博物馆中文物藏品需要在某方面与博物馆有相同之处,另一方面,博物馆所收集到的文物藏品要有文化价值,并且可以向社会公众展示[1]。

二、管理博物馆中文物藏品的意义

一般而言,文物藏品是独有的一本或一件,并且是不能够再生的,这就要求博物馆应严格地控制对馆内文物藏品的使用过程及保存环境,尤其是那些一级的文物藏品更应当注意对这部分文物藏品的保护工作。而文物藏品的档案信息的使用不需要进行限制,博物馆可以借助文物藏品的档案信息来替代原件进行研究和陈设。这是因为文物藏品对外界的温度、湿度、紫外线较为敏感,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文物藏品将会出现老化和一定程度的破损,因此可以将相关的档案信息来替代具体的文物藏品向公众展示。此外,文物藏品的管理制度能否得到充分的落实会影响到文物藏品的完整性及安全系数,这就要求博物馆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当在管理文物藏品的过程中严格地把控文物藏品的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等外在条件,避免文物藏品出现受损的情况,以此保障文物藏品能够向社会公众发挥出自身的教育职能和价值,这对文物藏品的保护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2]。

三、博物馆中文物藏品的管理现状

(一)设备陈旧落后

在博物馆中管理相应的文物藏品时会用到箱子和柜子等设备,然而,由于时间的流逝,许多的设备早已陈旧,加之箱子和柜子的种类较多,致使文物藏品的管理工作无法实现统一管理。有一部分文物藏品所采用的保存和保护的设备主要是由一些金属材质和木质材料所构成的,因为木质材料会出现一些氧化的物质,极容易对文物藏品造成一定的危害,并且因为木质材料本身并不坚硬,极易受到损坏,这无形地增加了文物藏品管理中的风险。而金属材质的管理设备,尽管坚硬,却因为金属的特性,难以完全符合对文物藏品密封的标准,使得文物藏品容易出现老化生锈的情况。甚至于,有部分博物馆在管理文物藏品的过程中,并未使用任何的设备,只是直接将文物藏品放置于仓库之中,缺少对文物藏品保护的措施,这严重影响了博物馆中文物藏品管理的完整性。

(二)保护意识匮乏

对于一个博物馆而言,文物藏品的质量和数量极为关键,会直接影响到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及其地位,因此,需要着重地加强对文物藏品严格化、全面化的管理。然而在较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有部分博物馆并没有强化以及重视对文物藏品全面的监管,致使许多的文物藏品都出现了不同情况的受损,导致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博物馆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对文物藏品保护的意识较为薄弱,尚未正确地意识到管理和保护文物藏品的急迫性和重要性,一般只有当文物藏品受到损害或是出现问题的时候,工作人员才会采取一定的手段对文物藏品进行修复,并且博物馆的内部也并未对文物藏品受损的情况进行责任的追究,这从根本上导致了内部工作人员对文物藏品保护的意识很难有效地增强,此外,文物藏品在修复之后也并未严格地依照国家的规定和行业标准进行妥善的管理和保存,知识文物藏品会继续受到损害[3]。

(三)缺乏规范管理

文物藏品的档案信息是在文物藏品鉴定、征集、编目、入藏、保护、保管、研究和利用等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中主要涉及文物藏品本身的属性及管理记录等内容,这是一种具有极高利用价值并且非常关键的历史记录。我国现行的文物保护法以及其相关的政策,要求在开展文物藏品保护工作的时候,务必严格依照要求,并且创设文物藏品,专门的业务档案,严格规范的存档以及登记每一件文物藏品,保障所有的文物藏品都可以得到有效保护和妥善管理。然而因为经费短缺、资源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许多的博物馆并没有充分地借助成熟先进的信息技术,也尚未构建起性能可靠、功能完善的文物藏品的管理系统。文物藏品作为藏品的一种衍生物,若是无法对文物藏品实现规范严格的管理,那么将会势必影响到文物藏品管理和保护等工作的正常进行,并且文物藏品传承和弘扬优良文化的作用也不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

四、完善博物馆中文物藏品管理现状的措施

(一)完善保护设施,构建信息化的保护系统

在新时代的发展环境中,博物馆需要充分的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成熟先进的技术,构建出合理、科学、严谨、完善的数字化文物藏品的保护系统,对博物馆中的文物藏品的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以及管理保护的设备配置,是国内外的民众都可以借助网络欣赏到博物馆中的文物藏品,并且博物馆也能够借助强大的管理系统实现对博物馆中文物藏品的全面化、动态化、实时化的管理。像是在大连地区出土的花纹砖,其文士主要涉及文字砖、钱纹、动物纹、几何纹等,而博物馆则可以针对花纹砖不同的图案纹饰构建起专门的管理系统,并将各类文物藏品全面准确地纳入该系统中,同时分别为花纹砖制定专属的身份证明,清晰准确的记录文物藏品的各类属性、工艺、年代等信息,一旦文物藏品在后期被盗窃或使遭受自然灾害时,专业人员则可以根据文物藏品的身份证明来修复文物藏品,尽可能地富源文物藏品,以此降低文物藏品受损的程度,减少博物馆的损失,降低文化资源的流失[4]。

(二)强化管理意识,增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为了可以能够切实的提升文物藏品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保护意识,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同时开展:其一,需要加强对文物藏品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利用培训来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保护意识,提升文物藏品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感,促使管理人员能够严格地依照相关的规定来管理和保护文物藏品,并且利用培训还能够有效地提升文物藏品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从而提升工作人员对文物藏品管理的能力,有效地保障文物藏品不会遭到不必要的损害。其二,应当建立和健全公共产品管理人员的流动和选择制度。这要求博物馆需要结合工作人员实际的工作能力,妥善合理地安排文物藏品管理人员对应的工作岗位,定期对文物藏品管理人员开展考核活动,并且根据工作人员日常的表现来综合性的评估其相关的业绩,此外还可以利用选举、竞争等方式来选择优秀的文物藏品的管理人才。其三,随着博物馆行业不断地发展,也给文物藏品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充分的了解每件文物藏品的重要价值,科学地将文物藏品进行相关的分类与保存,这样才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大众对文物藏品的文化需要,进而有效地提高文物藏品的教育价值和利用率,相对应的,博物馆也需要聘用一些高素质、高学历的专业人才来科学合理的保管馆内的文物藏品,保障文物藏品保管的质量和水平[5]。其四,需要定期对管理人员开展专业的培训,利用专业的培训来不断提升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学历素养、综合素质,进一步地为提高博物馆中文物藏品的质量奠定前提基础。

(三)建立健全文物管理的程序和操作规范

在进行文物藏品管理和保护的工作过程中,每一个博物馆都需要在自觉地遵守国家政策法律的基础上,结合本馆的具体情况,创设一套切实可行并且规范严谨的文物藏品的管理制度,积极地为文物藏品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有序化、规范化、专业化地进行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并且也需要结合相关的标准严谨规范地对博物馆将文物藏品开展分类,为每个文物藏品创建专门的档案信息。对不同文物藏品的管理和保护的流程应当充分的明确,不断地加强对博物馆内工作人员的督促和监管,保障每一位文物藏品的管理人员都严格的依照馆内的流程和制度保管文物藏品以此增加对文物藏品管理的合理性和规范性,进一步地实现对博物馆内文物藏品合理化、专业化的管理和保护,有效地避免馆内的文物藏品受到不必要的损害[6]。像是,对于东汉时期的陶魁和陶鼎的管理来说,均出土于汉墓群中,但是在尺寸和形状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陶鼎圆底、钵行胆、敛口,而陶魁是平面且圆角的方形、螭首曲柄、底略内凹、深胆。工作人员对陶魁与陶鼎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却不可以出现碰撞和挤压的情形,应当是将其放置在多功能的文物藏品的储藏柜中,同时安排文物藏品的工作人员对其开展定期的检查,及时的排查出各种安全隐患,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及问题,以此保障文物藏品的安全性及完整性。

结束语

简而言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博物馆在管理和保护文物藏品的过程中,将会面临许多的问题,为了能够切实有效的保护与管理文物藏品,博物馆应当改革原有的文物藏品的管理方式,借助高效的科学技术,积极地实现对博物馆中文物藏品的现代化管理,构建文物保护的管理系统和制度,不断地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进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文物藏品的文化价值。

猜你喜欢

藏品管理人员文物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现状提升探讨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