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广东客家山歌特点的分析

2021-11-27黎骏

魅力中国 2021年44期
关键词:双关客家人山歌

黎骏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广东 梅州 514011)

引言:作为民歌中的其中一种表达形式,山歌是人民大众在长久以来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积累的民间艺术所创造而成,口口相传,不断修改,进而流传至今,据史料记载,山歌始于先秦时期,统称为民歌,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当中记录了民歌的存在形式,《诗经》中的《十五国风》作为最早的山歌创造形式,可见我国山歌历史悠久,而广东客家山歌作为山歌发源中的其中分支,影响面相对较广,在长久的流传当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因此本文将进一步赏析广东客家山歌中的风格特点。

一、广东客家山歌存在的包容性与民俗性

从历史性与社会学的双重角度,对于广东客家山歌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广东客家山歌在长久以来的地域性发展过程当中呈现出明显的艺术特性,表现为民族性与包容性,最主要是由于广东客家山歌发展根源是在客家族长久以来的生活环境当中,由人民大众积累的民间艺术所形成的独特形式。在广东客家山歌当中展现出的艺术特性来源于客家人生活与生产当中产生的各种故事背景,因此,广东客家山歌与客家人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在这样的影响因素下形成的山歌表现手法同样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客家人其追根溯源与先入为主的主家人等原住居民相对立所产生的不同称谓,主家人是在相对优渥利于生活生产的区域进行驻扎产生的集中统称,而客家人的外来条件导致其只能够生活在山区等边缘地带,这样的生存条件促使客家人与世隔绝,所创造的艺术均来源于生活,具有浓重的民族气息以及地域特色,但与此同时,也避免了外界繁杂艺术的影响与污染,形成了得天独厚,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性歌曲。这种所谓“俗”的艺术,也可以称为较为纯真的表达方式,在广东客家山歌当中,大多以直白的比喻,浅显的白描方式表达故事情节,创造的艺术大多与生活当中常见的景物有关,这就是山歌的由来。客家山歌最初始于唐代,多描述山与情,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经过历史的发展变化,始终秉持着较为纯真简单的表现手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包括广东客家地区劝世歌、劳动歌、情歌、谜语歌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就是广东客家山歌中的民俗性。

而针对广东客家山歌中的包容性来讲,主要由于发展历史当中经过了多种多样的文化涵养,从最初简单甚至可以称为单一的客家族元素,包容了丰富的中原文化,中原地区从北至南的文化熏染促使广东客家山歌的内涵与情节不断变化,而其中最为突出的仍旧是平民文化[1]。客家人从古时代的魏晋南北朝开始,从中原不断向南迁徙,直到明清年间,逐渐在粤东、闽北以及赣南地区定居,大多数以汉族人为主,在短暂的迁徙过程当中,促使客家人仍然保留着中原的语言习俗以及文化特征,进而形成了具有独特群体性的民族分支之一。相对独立的汉族部落在临山而居,靠水而行的环境当中,形成了自成一脉的民族特色,据史料统计,客家族的源流来源于两晋时期由中原大量向南部迁移,其祖先居住地均在河南、河北、陕西以及甘肃一带,正是《诗经》当中所说的流行《十五国风》的黄河、长江一带。基于此种背景,促使广东客家山歌当中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传承了诗经中的赋、比、兴,采用重章叠句式,常见使用双关手法,寓情于景抒发创作者的感情,继承了诗经当中描绘民歌的修辞手法,结合时代发展的潮流趋势,在广东客家山歌的流传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朗朗上口,简单却押韵,大多以抒情为主。根据调查发现80%以上为情歌,正是印证了《诗经》当中针对《十五国风》以情歌为主的证明,在广东客家山歌长久以来的发展过程当中,融汇了民族地域特色,同时,也能够容纳广阔丰富的中原文化以及其他民族特色,集聚了各民族民歌优势,形成了独特的山歌文化。

二、广东客家山歌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独特的山歌唱腔

广东客家山歌产生的来由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当中,经过人民大众的生活智慧集中创造并传播的独特文学艺术形式之一,在长久的流传过程当中,逐渐结合了各种文化内涵与内容形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征,广东客家山歌多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呈现出较为独特的艺术形式[2]。既容纳了中原音乐艺术的雅韵别致,又凸显了广东岭南等地的土著区域特色,节奏自由声调高亢,浓重的山歌风味颇具风趣,客家山歌多样化的唱腔独具色彩。在广东梅州地区各县当中流传的山歌唱腔特点差异性较大,在同一县内的山歌同时拥有多种的唱腔曲调,而山歌的创作,则是通过山歌手的才华,运用同一基本唱腔,跟随不同内容的变化而结合不同感情演唱。因此,曲调上略有变化,情景交融,出口成歌,大多数以随性的方式编唱对答,客家山歌的主调为羽调式,具体可以分为四种主要分布地区,包括梅县、兴宁以及丰顺一带的沿江色彩区,兴宁平远附近的兴平色彩区以及五华色彩与大埔色彩区。梅县山歌曲调丰富多彩,采用多种多样的枪版进行男女对唱,由柔润婉转转为正版山歌,而兴宁地区包括石马山歌以及水口山歌,独具幽默风趣,采用羽调式的明显唱腔,具体代表作为《新绣荷包两面红》。五华县以桥江山歌、水寨山歌为主,独具特色的山歌唱腔音域较为广阔且结构松散,在山歌演唱过程当中,抑扬顿挫犹如行云流水。蕉岭县的特色山歌《长潭行出公王陂》兼具了湖南等地的音调特色,在歌曲中优美抒情,大多数表达幽怨情感,压缩节奏促使整体山歌呈现出较为欢快的情绪特色,蕉岭县的山歌包括蕉城山歌以及长潭山歌为主。客家山歌在广东地区不断流传,基于各地生活与语言文化差异,同时受到周围地域文化影响,从而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山歌唱腔。

(二)多元的演唱形式

多元化的山歌演唱形式包括独唱、对唱、对答猜调等多种形式,这是由于客家人在长时间生活劳作当中结合生活习惯所形成的独特演唱形式,其中,以独唱来讲,大多数以歌唱者独自吟唱、清唱方式在山间劳作时随口演唱,无论内容是否涉及爱情,大多数是以抒发演唱者内心情感为主,在繁忙或寂寞的劳作当中以歌慰情,对自己寥以安慰。而基于客家山歌流传已久的特色,在山间当中演唱时,由于空旷悠远的环境,大多数会引发情感共鸣,由此也衍生出了对唱的形式,现在的广东客家山歌大多数与男女隔山对唱为主,可进行尾驳尾对唱,也可以各自为主,但内容则需要以固定统一为题,常见使用这种方式联络隔山相望的人们之间的感情,同样也是客家山歌存在的作用之一[3]。而对答猜调则是对唱中的另一种演唱方式,是在普通对唱的基础上进行升华,使用猜迹式对唱方法,提高了对唱难度,也是在人们演唱山歌当中更具幽默巧妙的演唱形式,例如,在对唱到“乜个圆圆在半天?乜个圆圆水中间?”巧妙对答可以回唱道“月光圆圆在半天,莲叶圆圆水中间。”这样对答巧妙的山歌对唱更获客家人喜爱。

(三)丰富的表现手法

而客家人创造的广东客家山歌,其最主要的音乐特征表现在词曲当中,略带含蓄的修辞手法以单纯质朴的情感表达方式突出文学修辞内涵,具有较强的表现张力,在广东客家山歌当中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包括赋、比、兴、重叠以及双关五种。丰富的表现手法能够进一步展现山歌创作者的情感内涵,其中,赋比兴作为古诗词当中常见使用的修辞手法,运用在山歌当中能够赋予客家山歌独特的文学内涵,并且基于客家山歌自身曲调音域较为广阔的特性,应用丰富的修辞手法能够进一步塑造立体化的客家山歌体裁。结合具体来讲,“赋”又称为直叙,在山歌当中直抒胸臆,以最为直白的方式展现出山歌所表达的故事内涵,例如,在歌词中唱到“样搬紧问都唔声,嫌也总怕有样嫌”直白地表达心中所想,达到心口一致的表现方式;而比喻题材应用在广东客家山歌当中,结合了民族区域特色,此比非彼,声东击西,将所见所闻应用言外之意表现在歌词当中,生动形象地比喻出意象内容,例如,在歌词当中描述藤与树生死相缠,进一步比喻男女之间坚贞不渝的爱情。“兴”则是寓情于景,借物抒情,将创作者在生活当中的所见所感,借用景物相联系,例如,在歌词当中唱到“桂树打花唔成梅,借问心肝哪里来?人面似觉涯见过,一时之间想唔来。”首句中借用桂花比作姑娘虽香却不成梅,这里的“梅”通“媒”,讲的是与姑娘好像曾经见过,却一时之间想不起来,只感叹缺少媒人与我牵线,进一步烘托了桂花与梅花寄托感情的手法,塑造了更具艺术性的歌词[4]。而在广东客家山歌当中,使用重章叠句指的是重叠歌词中的某一特殊语句或用词,进一步强调山歌主旨,强调感情,丰富山歌整体内涵,强化情感表达;而采用双关表现手法,包括歇后语双关以及谐音双关两种方式,正如上文当中所说的“梅”与“媒”,也可称为谐音双关,明说梅花暗说媒,或是也可以采用借义双关方式,例如山歌中描述到“哑巴娶妻无话讲,雪打灯草心滑冷”,进一步比喻双方无话可说的状态,在广东客家山歌当中,使用丰富的表现手法,生动形象的山歌文化在山歌当中展现了形形色色的民族特色。基于总体上来看,客家山歌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构词严谨,且韵脚严丝合理,在表达当中,多注意丰富的修辞手法,以多样化的形象大多运用客家方言,呈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表达形式。

结束语:广东客家山歌独具特色,由移民文化所产生,融合了土著音乐与中原文化,自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山歌,在长久以来的发展过程当中,别出心裁,融合时代发展趋势,形成了我国宝贵的文化表现题材之一。

猜你喜欢

双关客家人山歌
山歌还要妹起头
客家人
山歌
苗山歌
闯荡牙买加的客家人
双关
一语双关
双关辞格名称探源及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