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影响和措施分析
2021-11-27彭安梅
彭安梅
(贵州省六盘水市生态环境区域监测站,贵州 六盘水 553000)
引言: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排放是导致大气污染的最主要原因,大气中污染物的成分相对较为复杂,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理会对人们健康造成损害,为了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其中环境监测水平决定着大气污染治理的质量,大气环境监测主要是对大气中的污染物成分进行监测,为后期展开有针对性的治理手段提供数据支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监测质量也得到了进步,为了提高环境监测质量,需要相关部门提高重视,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引进。
一、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影响
(一)决定着大气污染治理的科学性
环境监测是大气污染治理的必要环节,忽视环境监测工作会导致大气污染治理的盲目性,为了保证大气污染治理效率,需要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随着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为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提供了支持,因此需要有关部门提高重视,引进先进技术,采用科学的大气污染防止手段,保障大气污染治理的科学性。环境监测提供的精确数据是科学治理的基础,需要大气污染治理人员根据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明确大气污染的具体来源和构成,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污染治理。
(二)环境监测是治理技术创新的依据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政府对于生态环境建设已经提起了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贯穿于经济建设中,大气污染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在新时期需要加强对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创新,进一步提高大气污染治理效率[1]。环境监测是治理技术创新的重要依据,通过环境监测能够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成果进行分析,发现治理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并不断做出改进,推动技术的创新。此为了创造良好的大气环境,不仅需要对治理技术做出创新,还需要从源头上提高重视,提高企业和民众对大气污染的认识,通过环境监测能够为群众提供大气污染数据,提高大众对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视和绿色出行的自主性。
(三)能够从源头上减少污染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生态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为污染治理带来了较多阻碍,因此为了降低大气污染,首先需要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通过环境监测能够及时发现污染源头,针对污染源头展开治理。当前导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工业生产中的废气排放,由于企业生产受到市场、季节等因素的影响,产生的污染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加强对污染源头的监测,对污染较大的产业采取重点监控管理,完善对污染物排放的管理规定,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2]。
(四)有利于相关法律的落实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限制工业污染排放的法律法规,但是相关法律实施缺少数据支持,限制了法律法规的落实。由于环境监测工作不全面,部分违法排放行为不能及时发现,无法依法处理。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可以向执法部门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数据。环境监测工作是综合性、客观评价环境状况的手段,以环境监测数据为依据可以为法律执行提供客观依靠。执法部门需要加强与环境监测部门的合作,依法处理违规排放。另外通过环境监测对环境的详细了解,是完善污染治理法律的条件,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排放目标,提高政策的可行性。
二、现阶段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监测质量不高
大气污染治理质量受到环境监测水平影响,由于相关部门缺少对环境监测的重视,在多种原因下导致了当前环境监测质量总体不高,具体来说原因包括采样人员不具备较强的专业意识和水平的不足、监测样本选取不具有代表性、监测设备不够先进等,都会导致监测结果缺少准确性,其中采样决定着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采样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科学选择采样点,并且确保采样和监测流程的规范性,才能保证大气污染治理的整体效率[3]。
(二)缺少完善的大气环境监测体系
大气中污染物情况会受到气流等因素的影响,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针对大气环境的这一特征开展系统性的环境监测。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环境监测技术也得到了进步,但是整体环境监测工作还存在不平衡,在大气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中,一些监测设备相对较为落后,在样本采集工作的质量也得不到保证,监测数据缺少时效性,不能为大气污染治理及时提供可靠的依据,环境监测工作缺乏系统性,导致大气污染水平始终得不到有效提高。
(三)缺少对污染源的治理
为了有效改善大气环境,不仅需要加强对大气污染的治理,还需要在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释放,开展大气环境监测的目的之一在于确认污染源,根据污染情况对污染源进行控制,从源头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然而当前由于缺少控制污染源的意识,导致环境监测的结果并不能有效运用到实际中。此外工业生产是当前导致大气环境污染的一大主要原因,在对工业生产进行整治的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了逃避检查,还会采用一些违法手段,在排放有毒气体时没有经过规范处理,造成了严重大气污染,影响到局部大气环境。
(四)缺少先进的环境监测设备
环境监测技术逐渐发展,监测设备水平也在逐渐提高,需要投入更多资金用于设备的购入,为了保障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展开,需要政府提高重视,加大在环境监测上的资金投入,并且确保能够发挥资金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但是当前由于地方政府普遍缺少对设备购入的重视,导致缺少监测设备上的资金支持,环境监测工作中使用的设备不够先进,得出的监测结果不具备准确性保证。此外在监测中一些材料和设备的不足会对监测人员产生限制,影响了监测人员工作积极性,在环境监测上投入资源过少可能还会导致人才的流失。大气污染治理和环境监测对于技术有着加高的要求,设备和人才的不足都会导致工作无法正常展开[4]。
三、大气污染治理中环境监测的强化路径
(一)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
大气环境监测的总体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从整体上保证质量,需要监测人员提高重视,提高各个环节的专业性和科学性。首先需要保证采样环节的质量,在进行采样前采样人员需要对大气环境有基本了解,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才能完全反映出当地环境特点。在采样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确保采样流程的规范性,并且在存放和运输的过程中应该保证样本不会受到破坏。采样阶段需要由专业人员对现场进行考察,确保采样工作符合实际情况,提高样本选择和采样频次的科学性,在采样阶段保证样本可靠性。样本在运输的过程中可能会遭受污染,导致样本数据不具有准确性,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仪器和器皿进行采样与存放。
在监测环节中需要引进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大气环境监测对于设备的要求较高,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可以引进先进的卫星定位技术,构建全面的和环境监测体系。由于大气环境中造成污染的因素较多,因此在监测时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确保能够对各种污染物的信息进行全面监测和记录,当前可以采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进行监测,能够快速准确的获取污染物信息。
(二)打造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
大气环境监测效率受到整体监测网络的影响,需要各级部门提高重视,加强互相之间的合作,自上而下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测网络,在党中央和政府的带领下打造全面的大气环境监测系统,加强先进信息技术的运用,建设环境监测数据库,为地方监测数据的整合、调取、分析提供便利,实现监测体系的全面覆盖。通过开展大气环境的全面监测,能够为大气污染治理中的重大决策提供依据,有利于污染治理制度的完善。大气环境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地区之间的大气环境具有较大的联系,大气环境监测并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因此需要构建跨地区环境监测体系,加强不同地区之污染治理工作的协调与合作,在有突发大气污染事件时可以第一时间开展有效治理[5]。
当前国家对环境监测和大气污染治理的相关政策正在不断完善,地方政府应该提高认识,根据政府政策完善地方法规。由于不同地区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存在差异,需要地方政府在制定大气环境监测政策时结合自身情况,提高管理制度的可行性,并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环境监测在污染治理中的作用。为了提高环境监测的水平,需要相关部门之间加强合作,对现有环境监测模式进行创新。
(三)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
在大气污染治理中需要积极处理环境监测中发现的问题,结合环境监测结果制定对应的污染治理方案,明确污染物类型,针对污染源的不同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污染治理。在对现有污染物进行治理的同时还需要会根据环境监测结果明确污染来源,加大绿色技术的投入与使用,加强对大气污染的预防,从源头上改善大气污染治理效果,提升整体效率。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应该完善相关法律,对治理过程进行严格监管,加强法律在企业污染治理中的运用,有效控制污染源头。针对一些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需要进行重点监测,发现违规排放行为时及时对企业进行整改。为了避免一些企业出于利益违规排放,可以采取合理的惩罚措施,提高法律在污染治理的威慑力。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环境监测的作用,为法律的制定与落实提供可靠依据,提高相关法律制度的可行性。
(四)加大环境监测的资金投入力度
环境监测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对于技术和资金都有着较大的要求,因此需要地方政府提高重视,对环境监测工作进行考察,根据实际需求加大在资金和资源上的支持。地方政府应该提高对建设环境监测体系的重视,为环境监测部门提供全面支持,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业生产的管理,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环境监测部门应该加强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系,引进先进监测设备,加大对人才和技术的引进力度,并且不断提高现有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立起专业的人才队伍,保障大气污染治理的顺利进行。地方政府还需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在财税政策上给予支持,鼓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自觉减少污染排放,政府可以督促企业采用绿色节能的生产技术,并在生产过程中对废气进行处理,使有毒气体转化为对大气环境无害的物质,降低废气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结语:综上所述,环境监测是开展有效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大气环境得到显著改善,需要通过提高环境监测水平为污染治理提供精确的数据依据。因此环境监测部门需要提高重视,加强对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加大在人才和设备引进上的资金投入,提高环境监测水平,监测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意识,保证监测流程的规范性。各级地方政府之间应该加强联系,建立起完善的环境监测网络,实现环境监测的全面覆盖,并且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加强对工业排放的管理,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