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态度与结婚意愿的研究综述
2021-11-27李玲莉张凤
李玲莉 张凤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 成都 610225)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我国男性比女性多出3490 万,也就是说至少会有3000多万的单身存在;抖音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现在的“90后”有90%的不想结婚、不想恋爱,一心只想赚钱,变美、变瘦、变漂亮,老了以后开个花店、宠物店,与小姐妹养老院相见。不难想象,就算每个女性都选择结婚,都剩余3000 多万男性,更何况越来越多的女性不愿结婚,那么我国的单身数量会越来越多。由于近年来关于婚姻指标的数值居高不下,例如婚姻家庭纠纷、离婚案件数、结婚登记数、离婚数等指标所反映出我国婚姻现状不是那么乐观。所以,本文对婚姻态度与结婚意愿的相关研究成果的研究综述如下。
一、概念界定
(一)结婚意愿
婚姻观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1],也是人们的价值观在婚姻问题上的直接表现[2]。而影响着人们婚姻选择的具体想法就形成了所谓的婚姻意愿,它是婚姻观的直接体现[3]。因此,本文将综合婚姻观与婚姻意愿的相关内容,将结婚意愿定义为:结婚意愿是现在人们对于婚姻包括择偶标准、结婚年龄、婚居模式等方面的一个态度、看法,以及他们愿意走入婚姻殿堂的一个意愿程度。
(二)婚姻态度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见“态度”一词,比如:某某态度不好……《辞海》一书对态度的解释为:“对人、对事或对某一观念、理念的看法在其言行中的表现。”[4]态度一词作为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受到心理学家们的宠爱,克瑞奇认为态度是个体对自己所生活世界中某些现象的动机过程、情感过程、知觉过程的持久组织[5]。而本文所说的婚姻态度则指的是人们由于受到家庭、环境、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了个人对于婚姻的看法、主观感受,包括对婚姻的认识、情感倾向、行为意向等。
二、婚姻态度现状研究
在“中国知网”里面以“婚姻观”“结婚意愿”“婚姻态度”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到2826 条、43 条、326 条①记录,其中主要以学术期刊为主,学位论文相对较少。由此可见,当前学者们主要研究婚姻观以及相关的恋爱观、生育观、性观念等,对其婚姻态度方面的研究相对偏少。
(一)不同群体婚姻态度的研究
对于婚姻态度的研究所涉及的群体较为丰富。罗布森发现青少年对婚姻持谨慎态度,他们计划推迟结婚年龄且高度关注伴侣的选择[6]。诺哈拉等对日本未婚男女进行婚姻态度的调查,发现很少有人打算终身未婚[7]。黄光圣等以90 后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发现她们有着非常积极的婚姻态度[8]。穆恩奇等以未婚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家庭中表达能力更高的与对婚姻的积极态度显著相关[9]。舍恩菲尔德等通过对有遗传亨廷顿氏病(HD)风险个体的婚姻和生育的态度进行研究,发现大学毕业的被访者比那些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被访者更有可能不愿生孩子[10]。
(二)关于婚姻态度影响的研究
婚姻态度会对主体的其他观念和行为选择造成一定的影响。王中杰等探究婚姻态度在自尊与恋爱满意度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自尊、婚姻态度和恋爱满意度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婚姻态度在自尊对恋爱满意度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11]。通过相关分析和差异分析发现婚姻态度与成人依恋、自尊和信任有关,成人消极的婚姻态度可能与高依恋回避、低自尊信任中的信赖有关[12]。任雪发现特岗教师的婚姻态度、工作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婚姻态度和工作满意度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13]。台湾教育研究院对台北嘉义县国小的未婚教师的婚姻态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婚姻态度的不同,女性比男性更偏好“社会条件”和“心理条件”[14]。研究发现,积极的婚姻态度在确保个人婚姻质量、婚姻稳定性和身心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婚姻抱着积极态度的个体,会以一种积极、主动、有准备、有信心的内部心理倾向去面对婚姻[15]。
(三)婚姻态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婚姻态度不仅会影响主体的某些观念和行为,也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多亚尔等的研究发现其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的青年更倾向于现代的婚姻和家庭生活方式;性和父母教育程度是他们婚姻态度的决定因素[16]。阿尔松研究的定量结果显示,男性对宗教信仰、父母的家庭结构和对亲密关系没有恐惧的报告预示着对婚姻更有利的态度;定性分析证实了参与者的婚姻态度受到其原籍家庭的影响[17]。魏韬丽发现婚姻态度受到婚姻认知、他人因素、个性特征的影响[18]。周永红等研究发现家庭关系是影响研究生婚姻态度的重要因素[18]。任雪发现年龄、婚姻状况、是否有转行做其他工作的意向与工资收入等人口学变量分布对婚姻态度的一个或多个维度有显著影响[13]。郑利仙发现性健康能促进家庭的和谐,夫妻的美满,能够增进夫妻双方对婚姻态度的理解及认识[19]。夏燕发现个人性格是其主观方面最影响婚姻态度形成的因素,而父母态度及其婚姻关系是其客观方面影响她们的婚姻态度的主要因素[20];以适婚人群为研究对象时,发现影响婚姻态度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影响、经济条件、个人性格、心理因素、情感因素以及网络、朋友、工作等[21]。总的来看,婚姻态度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
三、结婚意愿现状研究
从现有与结婚意愿相关的文献来看,对结婚意愿的研究相较于婚姻态度而言更加偏少,目前仅43 篇①。
(一)不同群体结婚意愿的研究
对于结婚意愿的研究所涉及的群体比婚姻态度的偏少。珍娜等通过考察兄弟姐妹的塑造和分化在年轻人形成婚姻期望和婚姻中心性中的作用,发现兄弟姐妹的存在可能会提升其结婚意愿[22]。乔里克等学者利用七个欧洲国家进行世代和性别调查中关于婚姻和生育意愿的信息来评估教育差异,发现在西欧,任何生育阶段,结婚意愿都没有很强的教育梯度[23]。郭志仪等研究发现甘肃青年的结婚意愿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将呈现出对爱情基础、品行、性格等反映内在修养和精神需求的择偶条件将更加重视[24]。刘莉等人在调查辽宁省男男性行为人群(MSM)异性婚姻意愿时,发现70%以上MSM 有异性婚姻意愿[25]。常进锋的研究结果发现超过一半的青年同性恋者异性婚姻意愿强烈,男性高于女性,城镇低于农村[26]。总之,从上述文献研究来看,对结婚意愿的相关研究里面研究群体没有婚姻态度的研究群体那么多样化。
(二)结婚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
结婚意愿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张静发现其影响因素主要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3]。而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入手研究发现,失调的出生性别比、我国社会的变迁、对“低风险婚姻”追求、独立意识的崛起等都会影响90 后青年的结婚意愿度[39]。通过对老年人口结婚意愿的分析,结果表明他们的结婚意愿受到自身健康条件、物质条件、精神状态以及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28]。郭志仪的研究发现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居民的结婚意愿[24]。常进锋发现异性恋文化中心主义与传统生育观念、父母婚育观、同辈群体婚育行为以及国家政策和其他因素影响着青年同性恋者的婚育意愿[26]。王毅等人发现婚姻意愿受人口学特征、性伴及性行为等因素影响[27]。总而言之,结婚意愿的影响因素有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影响。
四、对婚姻态度与结婚意愿影响的研究
在知网搜索发现,到目前为止,还没将结婚意愿与婚姻态度二者联系起来的相关文献研究。对结婚意愿与婚姻态度的单独研究文献虽然已有一些研究成果,但没有学者将两者联系起来研究。
注释:
①数据截止时间:2021 年6 月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