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开发研究
2021-11-27仲昭泓
仲昭泓
(佳木斯职业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4)
我国现代化建设,对具备较强专业基础和理论知识、高素质、职业技能强的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大,强调高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一大批能够很好地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等工作的人才。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推进着高校建工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强调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基于工学结合的模式,对建工专业课程进行科学的开发。
一、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模式相关概述
工学结合是一种工作和学习相结合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强调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可以是一学期工作和学习交替进行、一星期几天学习几天工作或者是半天学习半天工作等不同的形式。在学生参与工作和实践的过程当中,学校也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管理,将其作为专业培养的重要部分,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考核评价,并给予相应学分。在工学结合理念下,要求对高职院校以往的课程设置进行科学的创新和优化,强调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二、工学结合模式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有所差异,其更重视技术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确保满足建工行业一线岗位工作的需要。在工学结合理念下,对建工专业课程进行科学的设置和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
1)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深度结合,确保学生深入掌握知识,并指导实践和工作的实施。2)将学习和工作相结合,确保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3)在工作的过程中接受职业指导、职业训练,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职业技术能力和素养。
三、工学结合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的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建工专业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要求对此就行科学的改进和完善。例如,1)重视程度不够。对工学结合缺乏全面的了解和认知,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科学开发深入不够。2)实践性不强。当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建工专业的教学还是以课堂学习为主,以及与课程理论学习配套进行少量的实验室验证、实验实习;学生在实习和实践的时候,实践基地比较的单一,学校与企业等的合作深度不够,且部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无法为学生安排适合的岗位进行实践,影响教学的质量效果。而且,部分学校针对于学生的实践教学,缺乏全面、系统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导致很多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不强,甚至是总过场。3)课程设置不合理。对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把握不准确,课程设置和开发无法科学的协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没有根据工学结合的要求,对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进行科学的创新和优化。
四、工学结合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开发
(一)确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目标
建筑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尤其是高职院校,要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相关课程教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设置也需要仅仅的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对课程教学进行科学的调整和改革,确保所培养的人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等一线工作的需要。在课程设置的时候,要为学生的实践和实训提供广泛的机会和平台,即强调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也要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修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岗位竞争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基础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模拟工作情境、亲自参与一些工程建造过程等,促使学生更深入的掌握建筑物建造过程、生产工艺标准,明确施工项目管理的方法,掌握建筑施工各阶段、岗位的基本工作内容。课程内容和实践内容选择的时候,要基于市场的需求,确保能够培养生产一线的施工技术人员(施工员、质检员、预算员等)、建筑及相关行业(建设单位及建设主管部门、房产开发、工程监理、物业管理等)的管理和技术人员。
(二)构建以“项目教学”为核心的课程内容体系
高职院校建工专业课程教学要牢牢地把握市场人才需求,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在工学结合的理念下,考虑怎样设置和安排课程、怎样选择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才能使课程教学更有效,促使教学目标的高效化实现。在建工专业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以职业活动和实际工作为导向,以“教学项目”为载体,通过运用任务训练的方式,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协调统一,培养职业能力、岗位能力。首先,需要做好市场调查工作,明确市场上对建工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情况,在结合课程的特点、学生的特点等,围绕“教学项目”的开展和实施构建教学课程内容体系,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其次,在教学中需要对建工专业课程进行详细的划分,确保整个教学过程是阶梯式、递进式的,内容的设置也要具备趣味性、综合性。三是,对教学过程和时间进行科学的安排。例如,在学习《基础工程施工》相关课程内容的时候,强调对应典型工作任务,选择适合的项目辅助教学或者是科学的设置学习情境。第一阶段主要是理论的教学,对相关知识概念进行讲解,促使学生对此有全面的了解;第二阶段的教学主要以实践为主,如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建筑工程的定位测量、建筑基坑(槽)的土方开挖、地基加固和浅基础施工、桩基础施工、土方回填施工等实际工作中,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切实提高建筑施工技术。
(三)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一体化教学
工学结合理念下,建工专业课程教学安排需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一体化教学,教师在其中发挥好引导作用。具体实施中,可以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结合现场教学、课堂教学、理论教学、讨论交流等方法,实现课程教学的目标要求。一是,做。课程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案例导入的方式,列举一些建筑施工的实际案例进行教学,辅助理论知识的讲解,并引导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探讨和分析案例的过程当中,明确这一课程教学的内容和要点。二是,学。强调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设置的一些教学问题和布置的一些教学任务,深入进行学习,并在学的过程中讨论和完成学习任务。三是,训。强调在工学结合的理论指导下,根据建工专业的特点和实际任务需要,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和基础,对课程教学进行科学的设置和安排,重视学生实训课程的开展和实施。尤其是建工类学生,要为其提供广泛实习和实训的平台和机会。如在学习建筑工程测量相关课程内容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测量学校,布置典型工作任务,让学生在模拟的过程中完成任务;在学习建筑识图与制图相关内容的时候,则要求科学的引进实际工程图纸,实施一系列识图绘图方面的技能训练;在建筑工程计量计价相关课程的学习中,则要求加大建筑工程算量软件实训的比例,一般强调达到80%的课时量。四是,做。强调让学生到企业和工地当中去学习和工作,切实掌握建工专业的岗位内容和要求。五是,评。在课程教学实践中要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教学评价和考核体系,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专项技能实际操作、参与工作的表现等进行系统化的评估和分析。此外,建工专业的教学还需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如“双证制”“多证制”,引导学生在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的过程中掌握课程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工作岗位适应性。
(四)加强与企业的深度融合
工学结合是一种工作和学习相结合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强调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在具体实施中要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确保工学结合教学更有效。一方面,强调学生在参与工作和实践的过程当中,学校也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管理,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考核评价,并给予相应学分。另一方面,需要企业积极配合相关工作的实施,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工作的机会。通过校企间的深度融合,培养更能满足建筑工程要求的实践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赢得就业机会和就业优势。首先,政府需要发挥好指导和引导作用,要努力地实现学校、企业、政府三方资源信息上的共享,实现相关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利用;要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法律规范,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其次,要创新和转变合作的思路及模式,充分挖掘和利用高职院校、企业的有利教学资源,学校相关课程的设置要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准确把握企业的实际情况、岗位工作需要、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就业情况等,确保课程的设置和安排更合理。企业也需要积极的配合相关工作的实施,主动地承担职责,为学生提供培训资源、职位和岗位、教育引导,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力。此外,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以便在教学中能够准确把握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优化和调整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现代化建设,对建筑专业专业基础和理论知识强、职业技能和水平高的人才需求更大,要求高职院校建工专业培养的学生更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等一线工作的需要。市场人才需求的转变,推动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创新工作的实施,强调基于市场人才需求的转变、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践要求,对专业课程进行科学的开发和规划设置,构建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基于工学结合的模式,对建工专业课程进行科学的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深度结合,确保学生深入掌握知识,将学习和工作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岗位工作适应能力,提高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在课程教学实践中需要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