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数学因材施教教学方法
2021-11-27廖洪清
廖洪清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留车中心校,江西 赣州 342200)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现代教育越来越关注各个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因材施教的研究,也成为目前小学教学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一、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所谓因材施教,指的是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自身素质以及学习能力等,选择适合各个学生发展特点的方式进行针对性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扬长避短,获得更大的进步。不同学生之间千差万别,有着不同的个性和特点。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让老师
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开展不同的教学,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忽略学生之间的差异而一味采取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那么很多时候我们会忽略掉不同学生面临的问题以及他们的优点,无法帮助他们有计划性地改正或者提高。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特点,也不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教学内容往往容易产生各种不良情绪,无法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对他们的发展百害而无一利。我们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数学教学更加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及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特征进行教学,让不同的学生都得以个性化发展,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位学生在面临问题时会有不同的想法和意见,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形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阻碍,新时代要求培养全方位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要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所以教师要结合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运用差异化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化以及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为学生日后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因材施教教学策略
(一)分层探索,自主探究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不断进步,最终有所收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和掌握能力不一样,将知识点转换成解题技巧的能力也不一样。学生对于信息整合与输出的能力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我们要给不同的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机会,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心智发展的关键阶段,教师的正确引导,会让学生逐渐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激励学生去主动探索问题和发现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新时代之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因为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元素,将是要抓住这一关键性元素,让学生从小建立创新能力,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定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结合问题展开自主预习,通过自主预习,可以进一步地了解到该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有助于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让学生学会了自主预习,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归纳和总结,将零散的知识片段进行串联。构建一个知识网络框架体系,运用该知识网络框架体系去解决数学当中的难题。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该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迎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让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能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激励学生去以更好的姿态展开小学数学的学习,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小学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给学生设置不同的要求。对于一些学习成绩好的,我们可以给予更高的要求;而对于学习成绩比较一般的同学,我们更应该注重在帮助他们夯实数学基础。数学课上,我们可以利用分层提问的方式,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例如,我们在学习除法运算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向成绩较差提问一下比较基础性的问题。“花园里准备中十二棵树,每排四棵,总共要分几排?”对于一些思维比较活跃的同学,我们可以让他们自己设置这十二棵树的排列方案,让他们列出符合除法要求的排列可能。分层提问的方式兼顾了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数学教学更加具备公平性和方向性。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不断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和逻辑能力。分层提问的方式也有利于老师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另外,小组协作也是分层探索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我们可以将班级同学进行科学分组,并给予不同的任务,让不同组的成员在完成任务中提高各自的数学水平。小组成员不仅要对自身负责,也要同时监督组内成员,形成“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数学氛围,在团队协作中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分层探索的方式并非歧视或者优待某些同学,而是以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引导他们不同层次的同学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并共同进步。我们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尊重差异并创设人人参与的机会。在这种教学理念的作用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寻找到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平等对待任何一名学生,要建立有效的师生沟通交流平台,通过该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心理动态,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制定教学计划,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展开分层次的教学。
(二)梯度训练,层层推进
数学的学习不应该只停留在课堂的讲述中,还需要不断地训练从而巩固知识点或者发现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有目标、有计划性的数学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掌握数学的规律,让数学成绩的提高更上一层楼。大量的实践证明,适合学生水平的作业才能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更快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如果我们给优等生布置过于简单的作业,那么这些学生很容易对数学失去兴趣,觉得数学没有挑战性。如果给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布置难度太大的作业,这些同学对数学学习很容易失去信心。从简到繁,从小到大的训练模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每一个知识点的数学意义,逐渐构建数学思维和完善数学学习体系。因此,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给学生设置不同梯度的作业,一步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在制定不同梯度教学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对于性格活泼,基础知识相对较弱,调皮捣蛋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式教育,要鼓励学生去主动地学习,不要一味地采取批评的教学模式,很多教师认为批评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事实上,这种观点存在着误区,过度的批评会导致学生的自信心下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烦心理。逐渐的放弃数学这门科目,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现状,也为了使梯度训练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能,小学数学教师要理性地分析当前梯度教学的现状,结合梯度教学的情况,制定更好的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将被动的教学转化为主动的教学模式,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同时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针对一些题目,我们可以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训练模式。例如,我们在算三角形面积的时候,可以设置以下不同的题型。A.三角形的底边长是6 厘米,高是5 厘米,请问面积是多少?B.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3 厘米,4 厘米,5 厘米,请问三角形面积是多少?C.三角形的一边长是3 厘米,面积是6 厘米,请在纸上画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针对一些不同程度同学,我们可以由A 到B 到C 这三种题型,层层推进。通过梯度训练的方式,学生可以满足他们各自的求知欲,更容易在解题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和愉悦感。
(三)分层激励,自我管理
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适度的评价,有利于激励学生不断反省自身不足并不断提高自身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小学生心理尚未成熟,如果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分层激励,对于他们突破自身限制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老师要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循循善诱,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与关注的温暖。数学的解题过程中,通常有多种解题方法。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数学老师,我们不应该只肯定所谓的标准答案。如果学生的思维和逻辑正确,我们同样也应该对学生进行肯定。例如,我们根据所学知识让学生计算教室面积的时候,有的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快目测出教室的长和宽,再计算出面积,我们可以对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进行肯定;有的学生会先计算每块砖的面积,再把所有的砖加起来,我们可以肯定他们的逻辑思维;还有的学生通过计量工具认真测算出教室的长和宽,得出精确的教室面积,我们可以肯定他们对数据的严谨性……诸如此类的激励,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被肯定的快乐,还可以让同学知道每一种解题方法的优缺点并相互借鉴。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与初高中生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运用鼓励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学习过程中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教师要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帮助,避免学生中途放弃。在学生面对困难时,教师要告知学生失败是成功之母,一次失败不代表永久失败,要让学生面对困难,勇于向前,不轻易说放弃,通过这种鼓励式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建立自信心,从而进一步地展开学习。
很多时候,我们也可以利用榜样激励的方式,让他们学习他人长处,产生“见贤思齐焉”的心理。我们可以在班上评选出“学习标兵”、“最佳进步奖”等,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有机会体验成功,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老师还要时刻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情绪和学习状态,在学生心情低落的时候鼓励学生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在学生骄傲的时候告诫学生保持谦卑并不断突破自我。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阶段,很多小学生会产生竞争心理,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竞争心理,在班级形成良性竞争,学生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而努力学习,教师就可以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之间相互进步。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离不开老师的因材施教。作为老师,我们要明确自身的责任感,不断观察和跟进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才能让数学的学习不断向学生靠拢。同时,我们也要与时俱进,思考和研究更多核心素养背景下因材施教的有效策略,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适应,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