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效果及对脑部血流状态的影响研究
2021-11-27周苗
周 苗
(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甘肃 庆阳745000)
脑栓塞为脑卒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占脑卒中的15%-20%,心源性脑栓塞为脑栓塞中最常见的,约75%心源性栓子栓塞于脑部[1]。心源性脑栓塞具有疾病急骤、梗死面积大、神经损伤重等特点,且容易发生出血转化,临床治疗较为困难,患者预后较差[2]。目前临床对心源性脑栓塞治疗原则为应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促使血管再通,但其可增加出血风险,且对时间要求较为严格,仅有小部分患者可获益[3]。为降低出血风险,有指南建议溶栓24h后不用阿司匹林等传统抗血小板药物,这就导致溶栓24h出现用药盲区[4]。银杏内酯注射液属溶栓治疗常用的中成药,可对血小板活化因子进行抑制,阻止血小板聚集,还可改善缺血部位循环,利于促进血脑屏障功能恢复,提高组织血流量[5]。本研究将rt-PA静脉溶栓联合银杏内酯注射液用于心源性脑栓塞患者治疗中,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心源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
纳入标准:(1)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制定的心源性脑栓塞诊断标准,并经CT、MRI证实;(2)发病时间<6h;(3)既往病史、心电图等均证实有长期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心肌梗死等病史;(4)均对研究知情,且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存在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者;(2)合并脏器功能不全者;(3)凝血系统异常者;(4)对研究用药过敏或有禁忌证者。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加rt-PA(德国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S20160055,规格50mg/支)静脉溶栓,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福建天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0090,10mL:15mg)清除氧自由基、改善营养神经、改善脑循环,根据患者病情应用甘露醇(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字H37020780,250mL:50g)等脱水药物。给予10%注射用rt-PA 0.9mg/kg静脉注射,剩余90%于1h内静脉滴注完毕,随后静滴生理盐水250mL。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银杏内酯注射液(成都百浴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110035,规格2mL/支)6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持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于治疗2周后评价两组疗效,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神经功能及意识障碍均恢复正常;有效:症状、神经功能、意识障碍均明显改善;无效:均未达到上述标准。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测评,分值0-42分,分数越低提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轻。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两组神经系统症状程度评价,分值0-6分,0分表示无神经系统症状,6分表示死亡,分数越低提示症状越轻。应用AC-2000C型经颅多普勒诊断系统对两组大脑双侧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左右椎动脉血流速(VA)进行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χ2/t值P值例数(n)40 40男/女23/17 24/16 0.052 0.820年龄(岁)61.58±3.19 61.65±3.27 0.097 0.923病程(h)2.25±1.27 2.28±1.31 0.104 0.917
2.2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n(%)]
2.3 两组NIHSS、mR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NIHSS、mRS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NIHSS、mRS评分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40 40治疗前20.63±2.58 20.75±2.67 0.204 0.839治疗后6.12±0.85 9.35±1.17 14.126<0.001治疗前4.69±1.25 4.74±1.31 0.175 0.862治疗后2.68±0.67 3.78±0.92 6.113<0.001 NIHSS mRS
2.4 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MCA、ACA、PCA、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cm/s)
表4 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cm/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40 40治疗前84.37±3.15 84.45±3.23 0.112 0.911治疗后93.15±4.27 87.25±3.64 6.650<0.001治疗前75.12±2.17 75.23±2.24 0.223 0.824治疗后83.16±4.05 78.14±2.96 6.329<0.001治疗前44.12±2.71 44.06±2.65 0.100 0.921治疗后50.47±3.69 47.42±3.06 4.024<0.001治疗前22.38±1.36 22.31±1.29 0.236 0.814治疗后29.86±3.05 25.78±2.46 6.585<0.001 MCA ACA PCA VA
3 讨 论
心源性脑栓塞占脑栓塞的75%,多为心房颤动、风湿性心瓣膜病所致,通常无明显诱因,起病急骤,常在数秒或数分钟内达到高峰,病情恶化较快,临床治疗难度高[6]。心源性脑栓塞常堵塞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等颅内大血管,血管再通几率较低,治疗后可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常造成严重神经功能缺损,具有较高致残率及致死率,所以采取合理手段治疗改善预后十分重要。
心源性栓子含较丰富的血小板及内皮细胞成分,其对溶栓药物较为敏感,早期实施溶栓治疗可促使血管再通,减轻血管壁损伤,积极改善预后。静脉溶栓为国内外公认的治疗脑梗死最佳手段,rt-PA为目前治疗脑梗死最有效的药物,时间窗内行rt-PA静脉溶栓为降低患者致残率、致死率的关键[7]。rt-PA作为一种血栓溶解药物,糖蛋白为其主要成分,可与其他纤维蛋白结合,选择性激活纤溶酶原,从而降解纤维蛋白,促使血栓溶解[8]。虽然早期行rt-PA静脉溶栓可有效挽救患者生命,恢复神经功能,但临床为降低溶栓治疗后出血风险,指出溶栓24h后避免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也就导致溶栓24h内用药盲区。
银杏内酯注射液主要由银杏二萜内酯、白果内酯组成,前者具有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还可阻滞影响缺血-再灌注的炎性因子形成[9]。白果内酯可调节血管内盘功能,维持其完整性,还可发挥抗炎、神经元保护等作用,促进神经功能重构及修复[10]。银杏二萜内酯、白果内酯联合使用可有效预防血小板过度聚集,还可发挥血管内皮保护作用。银杏内酯注射液作为最具应用前景的PAF受体阻滞剂,与rt-PA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强化溶栓效果,还可降低溶栓后出血事件发生[11]。
于丽波[12]研究结果表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明显较对照组81.1%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较对照组77.50%高,与于丽波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rt-PA静脉溶栓在心源性脑栓塞中应用价值较高,可强化溶栓效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mR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提示上述治疗方式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预后。观察组治疗后MCA、ACA、PCA、VA各项指标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提示上述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增加脑血流量,确保脑血管供血。
综上所述,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效果满意,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也能改善脑部血流状态,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