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分制背景下以寝室为依托的学生管理机制研究

2021-11-27高丽鹏葛朋威

山西青年 2021年24期
关键词:学分制寝室群体

高丽鹏 葛朋威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300;2.中国轻工业广州设计院,广东 广州 510180)

随着高校学分制的普及化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层化,传统的班级行政功能趋于弱化,重学分、轻修身的现象日益严重。为加强德育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寝室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领域。然而,寝室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多头管理使得教育与管理脱节,寝室的内涵与外延功能界限不清,内部管理秩序紊乱,为学分制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对大学生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国外高校学生寝室管理机制研究

西方的高校寝室内更多的是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意识形态。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等学校的住宿学院制是学分制的配套制度之一,它消除了学分制松散管理的弊端,对充分发挥学分制的优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以耶鲁大学为例,其后勤管理实行学生管理学生制,设立学生管理委员会,不仅帮助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而且有利于寝室整体的和谐和融洽,避免孤立、小团体的现象出现。为了充分发挥住宿学院的优势,管理秘书、学院导师、写作导师、研究生助教、学生管理员、学生代表等工作人员一起工作,有利于学生生活与学习上的沟通和交流。写作导师每周在学院内有固定工作地点和工作时间,学生通过预约找这些导师解决论文写作方面的问题,如课题确定、思维创新、论文修改及格式规范等。[1]这些住宿管理人员多数属于硕士水平或博士水平,对学生的人生发展方向和思想教育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二)国内高校学生寝室管理机制研究

目前,我国高校寝室更多的是学生公寓与教学园区相分离的状态,物业管理与学校管理使寝室成为半行政化半社会化场所。由于刚性寝室管理机制与弹性学分制之间的不协调,寝室问题易引发严重的问题。在管理方面,了解实际情况的部门没有管辖权,而有处理权的则不了解情况,这种双轨制的管理方式弱化了对学生的管理。[2]在文化建设方面,寝室设计大赛和寝室卫生评比等方式有利于寝室文化建设,但无法根本解决学生由于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较差所带来的寝室矛盾。在寝室思想教育方面,思想教育的缺位,使寝室失去了积极的活力,不利于寝室同学间的相互学习,长期来看,也会影响高校教育的质量。总之,我国以寝室为依托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较为单一,各方面弊端比较明显,只有对该机制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二、群体动力学理论与学生寝室管理

群体动力学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多以小团体为研究对象,研究群体行为的产生机制和动力来源,进而分析个体行为的原因。它给我们的启示:如果想要改变一个个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最好是从改变他所生活的这个群体入手,反之亦然。[3]寝室团体行为属于群体动力学的一部分,成员的行为与群体内聚力、群体压力、群体标准、领导与群体性能及群体结构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笔者结合两者关系探讨新形势下寝室在学生管理工作机制中的准确定位,并根据群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经验解决学生管理中的瓶颈,打造良好的寝室育人平台。

寝室是高校隐形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高校精神风貌的窗口,作为大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和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它的内涵和外延分别包含了不同的内容,被赋予了不同的功能,同时寝室的内涵呈放射状向外延伸,使得外延的功能扩大化,从而影响了高校的教育质量。根据勒温场论,在群体动力学中可以将研究对象分为结构和功能两个层次,类比之,寝室管理的结构层面则更为细化,主要包括内部管理(安全管理、水电管理、维修管理、卫生管理及寝室内部规章制度)和外部管理(学校管理、物业管理及学生自我管理)。在结构层面之上,寝室还涉及精神状态、政治信念、思想观念、心理素质和审美格调等基本寝室文化色彩,这些也是通往功能层面的媒介,对大学生素质培养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功能层面,寝室除了基本的住宿功能外,还有德育教化作用,如党员培养、学术发展、社团比赛、网络教育、辅导员引导、学业指导等,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需求,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三、寝室管理工作的困境和思考

冲突和矛盾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寝室作为非正式的小团体,其行为与正式团体一样,都是活动和情感相互影响的复杂结合。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从寝室结构和功能层面对学分制下不成熟的寝室管理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纳,探寻完善寝室管理机制的思路和对策。

(一)寝室管理结构面临的困境

从寝室管理结构的外部条件来看,学校管理部门和物业管理部门之间的管理权易发生冲突,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无法使寝室团体成员形成合力,管理利益无法最大化,使得教育与管理完全脱节。从内部因素分析,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人格特质和价值观都有很大不同,网络的普及化使得学生的沟通能力下降,加之安全、卫生、维修、水电等管理秩序紊乱,寝室矛盾日益突出,寝室长的作用几乎没有,遑论寝室的德育作用了。另外,由于求同压力的影响,寝室中的不良习惯易蔓延,也不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

(二)寝室德育功能发挥的困境

与寝室管理结构不同,德育功能的发挥更多依赖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学校领导不重视、辅导员进寝室过于形式化、党组织不深入、成员缺乏合作意识、心理和学业辅导机制不完善等因素都会制约寝室德育功能的发挥。高校主张思想政治教育进寝室以加强人文素养,但就现状而言,寝室缺乏团结意识和创新力度,没有领导力支撑和群体性标准,无法达到群体内聚力的高度,个体亦无法借助寝室平台不断提升自己,德育功能也不断弱化,高校的人才质量不断下滑。因此,当前高校的学生管理机制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来发挥寝室的德育功能。

(三)寝室管理工作的思考

与传统的寝室管理模式不同,学分制背景下的寝室管理工作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寝室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将结构和功能管理糅合,培养集创新型、竞争型和服务型于一身的优质人才,需要从多方面完善寝室管理机制,转变思维模式,敢于创新,引导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开拓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四、完善寝室管理机制的思路和对策

(一)建设和谐型寝室,塑造高品质人格

为营造良好的寝室环境,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各种瓶颈,在群体动力学视角下,基于群体的结构性和稳定性,我们需要从结构和功能方面分别着手,塑造和谐文化,增强学生归属感。在结构层面,合理分配学生管理权,提升管理人员素质,深入寝室内部,加强德育教化,实现教育与管理的目标。在功能层面,完善辅导员引导机制,鼓励寝室成员加强沟通和交流,提升群体性标准,加强心理和学业辅导力度,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氛围。不同专业之间的寝室关系也需要规范的制度约束,促进优秀人才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二)建设创新型寝室,培养独立型人才

如果从加芬克尔的本土方法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同一寝室成员朝夕相处,形成共同的理解角度和很多相同的背景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常会表现出思维与行动上的默契。[4]当赋予寝室一个共同的任务和目标时,由于群体内聚力,每个成员都愿意为群体承担责任,成果也是最佳的。例如,在学术科研方面,以寝室为单位选择科研课题,进行项目申请,调查研究和成果展示,总结学术经验,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寝室,培养独立型人才。寝室文化建设也是如此。因此学生管理需要与教育相结合,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管理目标。

(三)建设党员型寝室,发挥奉献性精神

在群体动力学中,领导的功能化存在影响着整个群体的生产力,优秀的领导者能够带动群体的进步。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种子党员”和生活学习指导方面的寝室长无疑是优秀领导者的最佳选择。开展党建工作进寝室活动,培养优秀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寝室成员思想道德修养的共同提升,是寝室功能性作用的重要体现。同时充分发挥寝室长在管理中的桥梁和榜样作用,将其列为班级信息员对学生的寝室生活提供指导和帮助,有利于促进寝室生活的规范化管理,更好地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五、结语

随着学生群体市场意识、诚信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升,个体需求性特征日益明显,行为难免与寝室管理结构产生冲突,对寝室的结构性管理工作提出挑战。但群体动力学中成员个别化特质与环境因素尤为重要,在以寝室为核心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功能的影响力则依赖于优秀的领导者和稳定的群体结构,因此,优化管理结构和扩大德育功能成为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学生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主体的个性需求,深化寝室管理制度,才能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和谐型、创新型、党员型寝室,为培养优秀人才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为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提供良好的文化条件。

猜你喜欢

学分制寝室群体
寝室“奇葩”操作大赏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思路探析
寝室闹鬼记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关爱地球,学生成主流群体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寝室“活宝”征集令等
儿子的"寝室交际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