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学习倦怠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1-11-27赵诗嘉

山西青年 2021年5期
关键词:层面中学生心理

赵诗嘉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0)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地优化中学教育,为教育输出优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进行中学教育过程当中,中学生自身的学习、学习习惯、学习风格等方面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一个主要方向。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倦怠的问题已经呈现出一定的普遍性。因此,本文尝试探讨中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主要原因表现以及今后的应对策略,对于促进中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解决有着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一、中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产生原因

在整个教育领域,关于中学生学习倦怠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还没有达成较为广泛的共识。一般来说,中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原因可以从内因与外因等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方面,从内在原因来看。中学生之所以产生倦怠问题,与其自身的学习目标学习规划以及必要的理想教育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内在关联。[1]很多中学生缺乏必要的目标感,对学习的意义以及自身的成长价值规划等方面并不明确。这就在一定层面上导致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习的效率并不是很高。所以,在今后的中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应对和解决中,还应该在必要的学生主观思想方面进行应对。在学生未来的学习过程当中,从终身学习的理念与目标出发,对自己的内在原因进行总结,从而有效地减少学习倦怠问题的出现,也为后续的学习行为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

另一方面,从客观层面上来看,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无论是学校层面,还是家庭层面,对学生的期望越来越高。再加上,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这些在一定层面上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以及学习负担。一些学生难以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必要的压力的宣泄。这就在一定层面上导致累积并产生一定的倦怠心理。外在的环境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体系,需要在环境中的相关因素方面进行必要的优化与升级。这种升级的主要落脚点是促进环境中正向作用的发挥,也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的持续发展。所以,从这点来看,在今后的中学生倦怠学习心理的应对中,还应该从必要的外在环境入手进行相应的提升。

总之,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产生与学生自身的学习心理以及周遭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从内因与外因入手,进行系统地分析和应对已经成为教育领域思考的一个主要方向。

二、中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主要表现

在当前的中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表现中,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课上学习较为被动。很多中学生一旦产生了学习倦怠问题,集中体现在课上学习精力不够集中、不够专注,不能够有效地配合教师完成课堂的互动以及相关问题的解答。[2]由于课上学习的被动性导致了整体的学习效率较低,不仅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成绩的提高,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情绪。所以,从课堂教学角度入手,进一步地整合因素,提高学生的相关互动性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整体的中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原有的学习心理以及对于学生的负面期待,在一定层面上已经成为影响学生进一步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如何从这种被动地学习心理出发,在学习行为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进,也需要整个行业在教学中进行必要的改进与提升。

其次,课下作业完成得不够积极。很多学生一旦产生了学习的倦怠问题,对于教师所交代的相关作业,无论是在如期地完成方面,还是在高质量地完成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不理想的现象。很多学生字迹潦草,将作业的完成当作应付,很难在作业的高效率以及高质量方面进行保证。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巩固的一个重要过程,缺乏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在一定层面上也造成了学习的恶性循环。在进行作业完成的过程当中,无论是在作业完成的主动性方面,还是在相关作业的积极完成性等方面依然面临着一定的不足与挑战。这种挑战在一定层面上已经成为制约学生在学习方面进行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基于学生在必要的作业习惯方面进行相应的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后,学习动力不足。从整体上来看,学习倦怠问题最后的集中表现是学习的动力不足。很多学生在进行沟通中发现对于自身的目标感、学习时间的管理与规划等方面并不是很科学,尤其是,在进行整体的教学认知和相关的学习经验的探究中并没有结合自身的学习目标以及未来的学习期望进行合理规划。[3]在整体的学习倦怠问题的研究中,从学习的原动力的层面来看,动力不足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这种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学习的外在动力不足。因此,在相应的动力产生的方向以及动力具体的增加方式与方法方面进行必要的改进与提升也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当前的中学生倦怠问题的发展中,在课堂、课下以及自我的学习管理方面都有着诸多的表现。如何从这些表现入手,进一步地整合因素,提高综合效果已经成为该领域关注的一个主要课题。

三、中学生学习倦怠问题解决策略

为了更好地优化和解决中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本文基于中学生学习倦怠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主要表现,在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今后的发展建议。

首先,优化学习环境。众所周知,在当前的中学生学习过程当中,环境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家庭环境、学校环境都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4]因此,在今后的中学生教学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应该充分地做好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与配合,围绕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必要的引导。当发现学生出现相应的学习倦怠心理时候,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家长的语言行为方面进行必要的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归纳和整理自身的学习思路,有效地应对学习倦怠心理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还应该从整个学习的大环境入手,特别是做好相关的舆论以及校园文化建设,将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的榜样示范作用进行有效地发挥,通过这种外在环境中积极因素的构建来帮助学生引导自身获得更大的成长和进步。当然,环境的优化和发展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还应该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对环境的相关因素以及细节进行系统的提升。

其次,做好学生目标教育。当前,很多学生之所以出现学习的倦怠问题,其主要的原因是自身缺乏目标感、缺乏梦想,或者梦想不切实际,难以实现。所以,为了更好地引导中学生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为自己的未来负责。在今后的学生日常教育,特别是班主任管理工作过程当中应该围绕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心理,在必要的梦想、目标教育方面进行系统的引导。例如,围绕中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学习的未来以及对学生的成长所带来的正面影响,进行相应的联系。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学生看到学习对自己所带来的价值,同时,通过点滴进步的鼓励,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势,肯定认可自己的长处。[5]通过不断的累积,正向的经验,在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中获得更大的动力。另外,进行目标教育规划发展中,一方面,需要制定长远的目标,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发展与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制定短期目标,通过这种目标之间的互动,让阶段性的目标成为一名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一个重要方式。只有以目标为起点,不断地围绕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相应的引导,学习倦怠的问题,才能够得到相应的解决。

再次,做好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众所周知,在当前的教学过程当中,无论是课堂教学、课外教学,教师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正在不断地凸显。因此,在今后的教师教学过程当中,不仅需要注重知识以及相关的传授,还应该在必要的教学心理方面进行引导。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尤其是对于学习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要积极地通过鼓励性的语言进行引导和互动。在今后的活动过程当中,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客观地评价,有效地了解学生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应该借助相关的经验以及必要的分享,帮助学生更好地去克服学习倦怠的问题给自己带来的挑战。在今后的优化和发展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借助互动的语言、互动的行为以及活动的展开方式来进一步地优化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教师喜欢学习,从而实现正向循环。这也是对学习的问题的一个科学应对和解决。

最后,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当前很多学校对于学习倦怠问题的处理和应对存在着一定的被动性,其集中表现在对于学习倦怠的学生呈现出一定的不客观、不科学的应对思路。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完成,也影响了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的发展。所以,在今后的学生倦怠问题的优化和发展中,还应该从现有的评价体系方面进行完善。例如,有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呈现出倦怠,但是在其他方面,例如,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着不错的表现。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纵向迁移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发现自己在其他领域所擅长的地方。通过因材施教来进一步地培养其自信心。在进行学习评价过程当中,不应该只是关注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还应该关注学生整体的学习走向以及其学习行为的表现。通过长期的观察来引导学生科学地规避自身的学习负面心理,做好积极的心理暗示,也为整体的未来成长发展提供更大层面的助力。当然,在进行评价过程当中,还需要在评价的客观性、评价的合理性、评价的科学性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推进,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教学评价所具有的引领和促进学生成长的作用。

总之,在今后的中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解决中,不仅需要关注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还应该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互动以及相关的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完善。只有这样,中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才能够在现有基础上得到系统的解决。

四、结语

在中学生学习过程当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一定的学习倦怠心理。本文主要探讨了影响学生学习倦怠心理的主要原因以及学生倦怠心理表现的主要方面。在此基础上,对学生今后的倦怠心理的应对进行策略方面的探讨。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有助于促进该领域相关研究的深入与完善。

猜你喜欢

层面中学生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基于选项层面的认知诊断非参数方法*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