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师斯霞与李吉林的语文教学思想比较

2021-11-27

山西青年 2021年5期
关键词:吉林识字课文

赵 雨

(沈阳大学,辽宁 沈阳 110044)

一、斯霞和李吉林的个人简介

斯霞老师,当代初等教育专家,被誉为“小学教育界的梅兰芳”。曾评为小学特级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斯霞老师毕生从事小学教育,为教书育人倾尽心血,贡献卓著,多年的工作经验,斯霞形成了“童心”“母爱”思想和以语言教学为中心的教学主张。

李吉林老师,是当今教育界著名的儿童教育家,也是情境教育的提出者。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工作,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李吉林老师也曾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模与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二、教育思想

(一)斯霞教育思想

斯霞以“童心”“母爱”的教育思想和以语言教学为中心的教学主张闻名。什么是“童心”“母爱”?斯霞认为每个学生心里都藏着十万个为什么,教师就要去回答学生的各种问题,就要保持一种和孩子们一样的童心和求知欲。另外,教师要在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自由转换,确保自己的课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相适应。何为母爱呢?“工人爱机器,农民爱土地,老师自然就爱学生”。[1]有学生生病了,斯霞会给喂药,天凉了,斯霞会给添衣服,但斯霞对学生的爱与普通母亲不同的是,她还有另外的身份——教师,这也决定了她对学生的爱除了母亲般的慈爱,还有理性和尺度。

斯霞的教学主张是以语言教学为中心,方法是识字、阅读与写话相结合,语言为中心的教学是体现在识字阅读与写作教学中的。斯霞的“分散识字”教学法占据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半壁江山。她非常重视学生识字的学习,这是学生进行阅读写话等教学的重要基础,她创造性地提出随课文分散识字的主张,在识字之前,要求学生掌握汉语拼音和独体字,通过舞台法安排字词的出场顺序,通过语境讲解字义,最后通过激活学生记忆进行巩固。

(二)李吉林教育思想

李吉林在改革探索过程中,受到中国古代意境说的影响,由“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想到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带入情境,突破教学难点。鲁洁教授对情境教育的本质的见解是:我们的教育过程就是教育主体共同建构情境的过程。如果说这个命题成立的话,情境教育就不仅是认识论层次上的东西,还是进入到本体论层次上的东西[2]。李吉林老师充分利用各种形象,创设不同场景,进行情感驱动,通过教师暗示诱导,学生不知不觉就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角色转换和心理场整合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语言[3]。经过几十年的经验总结,她还提炼出了情景建构的路径、情境教育的基本模式和情境教学的操作定义[4]。

三、教育思想的比较

(一)儿童观

李吉林认为儿童正处于感性活跃的时期,是稚嫩而丰富的生命体,他们活泼好动,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有着穷根究底的好奇和探索欲望,总是用感觉来亲近和把握世界,喜欢亲眼看,亲耳听,亲手摸,亲自试。教师要努力满足他们生命需求,挖掘他们的潜力,将他们的生命丰富性呈现出来,一切为了儿童的发展。斯霞对儿童的看法也有相同之处,她的童心母爱观认为小学生对身边的人和物保持着一种可贵的好奇心,充满新鲜感和探索欲,每个小学生的脑袋里都藏着十万个为什么,因此教师要广泛地学习能给学生解答这十万个为什么。

(二)教师观

斯霞的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提到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还要有严谨的教学态度[5]。她在很多场合谈过备课的重要性,曾反复强调备课是课堂实战的基础,书中第一篇就是谈备课工作。她的基本方法是反复阅读教材,体会作者写作意图,领会中心思想和重难点,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从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考虑教学措施和准备好必要的教具。最后,参阅相关资料,写出教案。她认为要备好课必须做到瞻前顾后,新旧联系,还要从多方面充实自己,广泛学习,了解各方面的知识。另外要从实际出发考虑教学措施,对学生能懂的绝不多讲,作业量也要在备课时严肃考虑,精心安排。还要设计好板书,力求简明扼要,提纲挈领。

李吉林老师认为教师应该是思想者,是丰富而开放的思想者,也可以是诗人,更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6]。李吉林老师主张先范读课文,顿悟文章主旨,然后圈圈画画,划出重点段落关键词,明确哪一些是学生已经会的,哪些是需要教的,把教材看作一个剧本,力求在上课时把教材教“活”,把学生教“活”。李吉利老师指导青年教师抓住关键句来想象场景,让课文的场景像放电影一样浮现在脑海中,还要想象学生的学习状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7]。

我们从两位老师的备课过程中,就可以看到相同的是备课都需要见缝插针般的仔细与认真,斯霞老师连标点都不放过,李吉林老师让教材所有内容在脑海中毫无遗漏地呈现,经过这样细致的备课,等到上课时,教师怎么能不心中有数,面面俱到呢?

四、从教学实例看不同

以《小小的船》为例,斯霞老师和李吉林老师都对这篇课文进行过教学,下面以这篇课文的教学实录中流露出两位老师的教学思想进行比较。

(一)导入环节教学片段

1.斯霞老师的导入环节

斯霞老师的导入干脆利落,开门见山提出本课的学习内容的类型是儿歌,并请同学们读题目,在学生读完题目后,强调“船”的读音为chuán,学生再读一遍,教师继续解释读音,chuán这个音是翘舌音,然后板书“船”这个字,强调每一笔的写法,详细解释“这一小撇写短些,这一撇写长一些,叫竖撇。再写横折钩,当中一横有点像一提,但右边不要出头,上下两点,这叫舟字旁”[8]。带领学生书空“舟”字旁,学生一边写一遍念出声音,对学生提出表扬“这一遍大家写得不错”,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看到过船吗?”,追问“有哪些船呢?”等到学生回答几种船后,引入到本课课题,“今天我们学的儿歌里,讲的是什么样的船呢?”再让学生打开课本,进行自学。

2.李吉林老师的导入环节

教师首先问有多少小朋友喜欢看月亮,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纷纷回答,教师趁机展示圆月,让学生用词语形容圆月,再展示弯月,并把弯月贴在星空图片上,学生根据前一个例子,自己说出弯月的特征,教师继续用儿童话的语言将学生带入情境,“这么可爱的月亮挂在蓝蓝的天上,该多美呀!”,引出课题《小小的船》,告诉学生在学习过生字的基础上来学习课文。

通过将两位老师的教学实录放在一起,发现导入环节就有很大不同。斯霞老师从刚开始的课文题目就进行识字教学,先让学生读课题,说明翘舌音,然后引领学生注意“舟”字旁的写法和作为单独的字的“舟”的写法,最后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知道哪些船,先读再写,联系生活。斯霞老师的指导有逻辑性,也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其中在几分钟的导入里,反复读生字或偏旁,教师板书示范,带领学生书空,做到了音、形、义三者兼顾,这样学生对“船”这个字的掌握就会比较牢固。李吉林老师的导入显示了情境教育的特点,第一句就联系学生实际,问学生喜不喜欢看月亮,引起学生兴趣,接下来按顺序出示图片,先出示圆月,并引导学生用叠词,圆圆的月亮。接着出示弯月,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是弯月,教师趁机引出课题《小小的船》。两位老师的导入方式不同,斯霞老师在题目就开始识字教学,有利于学生加深对题目的印象,和对重点生字的理解与记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设置让学生非常感兴趣,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好奇与想象。

(二)课文教学片段

1.斯霞老师课文讲解过程

斯霞老师接连抛出问题“第三句讲什么呢?”“这个‘我’指的是谁?”“他坐在船上看什么”“‘抬头’这两个字在哪儿学过了?”表扬回答出问题的学生,“这个小朋友抬头看,看到了什么?看,课文里怎么写?”师生问答解决完这一部分的学习。

2.李吉林老师课文讲解过程

李吉林老师的课文讲解依然在设置情境,教师提出假设,让学生假设自己正处于一个夜晚,坐在院子里抬头看着蓝天,蓝天上有星星又有月亮,教师边描绘画面边弹奏曲子,给学生真实的感觉,然会把一个小朋友的剪影放在之前张贴的弯月上,问学生“现在你们已经飞上蓝天,坐在小船里了。你们睁大眼睛看看,在月亮上看到什么?”。

在学习第三句和第四句之前,李吉林老师为学生们创设了一个学生夜晚赏月的美妙情境,为学生弹奏曲子,把学生带到一个静谧祥和的情境中。将一个孩子的剪影放在月亮的图片旁边,学生好像自己飞到月亮上面一样,有趣又生动。而斯霞老师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我是谁”“在船上干什么”“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出课文内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有问有答,中间还讲了“抬头”这个词,学生回忆了前面学过的课文。可以看出,斯霞老师的课堂一直是将字词的教学穿插在课文讲解中,这就是她的随文识字。对比两位老师的教学,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李吉林老师更加善于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学生能如临其境般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在字词学习的环节设置较弱一些,而斯霞老师的设计更加简单实用,教学中有轻有重,学生的知识学得很扎实,但我们在向斯霞老师学习的同时也要注意增加一些丰富的手段,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课堂达到更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吉林识字课文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背课文的小偷
吉林卷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识字谜语
吉林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