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创作歌曲的演唱艺术特征分析
2021-11-27邓思璇
邓思璇
一、朝鲜族创作歌曲与其艺术特征
(一)朝鲜族创作歌曲的概述
朝鲜族人们生活的地区气候寒冷、纬度较高,他们大多吃苦耐劳,形成了朴实、勤劳、热情、开朗的民族性格。朝鲜族创作歌曲这种艺术形态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折射出东北地域风俗与民间文化特征的传统形态,经过作曲家们的创意、创新,一般都具有民歌的真挚情感和艺术歌曲雅致、清新的特征。因而朝鲜族创作歌曲不仅能够在某些方面与人们的内心世界实现共鸣,还成为传统朝鲜族艺术文化发展的代表形态之一,是能够体现东北地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当地朝鲜族人们精神反映与审美、娱乐智慧的结晶,歌曲中常常蕴含着深层的民众生活与乡土文化内涵特征。
朝鲜族人们大多集中生活在我国吉林延边地区和图们江沿岸区域,这里的朝鲜族人多为一二百年以来从朝鲜半岛、咸镜道移民而来的居民,因此带有很强边境地域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特征。同时,在长期的地域文化融合中,这些带有当地生活、生产印记的歌曲,也从侧面印证了朝鲜族人们的精神、心理状态特征。
(二)朝鲜族创作歌曲中的艺术特征
其一,在作品中常用富有民族特色的节拍——那些同一时间段内有重音的和无重音的音符,不同时值的音型,都按照一定的规律与顺序在歌曲不同位置往返出现,从而造成一种音乐形象、音乐性格的不断重复。在朝鲜族的一首歌曲中,可以采用一个固定节拍进行从头到尾的贯穿,也可以进行若干个不同类型节拍的组合,还可以采用多种变化形式的连接等。规律性的轻重就构成了朝鲜族歌曲中的节奏因素。这些节奏除了具有时间点上的“有”、“无”、“长”、“短”等组合外,还具有乐句、歌词音韵与音高等不同结合关系的内涵,是各种不同重拍位置的有序运用。不同的节奏具有不同的轻重拍律动特点,也能体现出多种不同时值音符组合的律动特点。这些节奏结合着旋律在横向上的运动形态,可以描绘出多种不同的音乐形象和性格特征,也可以揭示作品中的不同情景、情境特点。朝鲜族创作歌曲中的长短,是朝鲜歌曲中最为重要的民族传统,也是其音乐中独具个性特性的标志。
其二,无论是歌曲中的节奏、节拍体系运用,还是歌曲中的词曲结合,或是演唱中的轻重规律、咬字、吐字等也都格外注重“长短”的结合、变化。“长短”不仅仅是朝鲜族歌曲音乐中音的“长”与“短”结合律动与节奏的产物,还是不同组合形态的变化依据。因此,朝鲜族歌曲中的“长短”在表达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相比起其他国家、民族的歌曲律动而言,这种长短与他们的节奏具有本质的不同——不仅每一种长短都具有很多的使用层面,还都具有固有形态与变化组合形态等。
二、朝鲜族创作歌曲的特征及演唱分析
(一)两首朝鲜族创作歌曲演唱中的“长短”模式处理
在两首朝鲜族的创作歌曲作品中,《啊,长白山》和《金达莱故乡》都既有明显的“长短”组合特点,也有其他方面的典型体现:
其一,这些不同形态的基本表现与变化组合,使得歌曲格外注重“长短”的效果与技术选择,并且将不同的情绪、速度等也都列入这种“长短”规律中。“长短”不仅是朝鲜族歌曲的根本特征之一,还是创作歌曲中“天地万物一体”的自然意识体现和集体审美意识体现。因此,朝鲜族创作歌曲的艺术特征是朝鲜族人们表达方式的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些艺术特点不仅折射出了朝鲜族歌曲中的不同情趣,还揭示了朝鲜族人们和整个民族的生活习惯、民族情感与精神世界特点。在21世纪朝鲜族创作歌曲中,也有很多作品采用朝鲜族传统的“长短”结合模式,在节奏、音型、乐句、律动、词韵等方面展现出典型的民族风格特点,但也有来自中国艺术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吸收民族传统、借鉴外来艺术文化的痕迹。
其二,朝鲜族创作歌曲中,还具有交响性特征。这些不仅来自于多种艺术体裁、介质的融合,也来自于朝鲜族歌曲音乐伴奏声部所带来的“长短”组合特点,这样的歌曲也只有具有较高的演唱技巧和音乐表现水平的朝鲜族专业歌手才可能驾驭。
歌曲《啊,长白山》中就可见朝鲜族较为经典的艺术特点。全曲采用四分音符的四四拍、四五拍和更为细分的八分音符的八十二拍组成,呈现出一种速度的对比和律动变化特征。歌曲除了以八分音符作为基本节奏型外,还充分的结合了四拍子、五拍子的四分、十六分音型和附点音型等多种形态,构成了多样性的组合形态,展现出不同“长短”结合模式在歌曲中的不同功能特征。这首歌曲由于这些因素的参与,呈现出歌曲多样、多变的律动性特点,以及情感、情绪变化的混合性特点。除了在节拍上不断变化外,歌曲中还融入多样性的组合形态,形成新颖性的、交响性的音响特征。
另一首歌曲《金达莱故乡》采用的节拍也是四分时值的节拍,用较为规整的四二拍,在规律性的重轻交替律动中,融入了大量的切分音型,带来了节奏上的大幅度变化。同时在一些乐句中加入少量的附点音型和三连音音型,具有独特的“长短”模式和节奏律动变化特点。
(二)两首朝鲜族创作歌曲的演唱分析
朝鲜族创作歌曲在演唱中也需要充分发挥朝鲜族原生态民歌唱法在风格塑造方面的作用。因为这些歌曲大多都具有这些打破常规节奏、但又实现自然均衡的特点,运用朝鲜族传统唱法特点可以更好的揭示出作品长短的表达和节拍、节奏的动力性特征。
比如在演唱歌曲《啊,长白山》时,一方面需要运用朝鲜族传统的原生态唱法体现出5/4拍子所带来的“莫里长短”的律动性、民族性的风格特征,在展现一种2+3拍子的规律性、变换性特征的同时,还彰显出朝鲜族音乐文化独有的魅力特点。“莫里长短”本来是朝鲜族人们对其音乐中以两小节为一个单位的混合拍子构成的节奏形态的泛称。运用朝鲜族传统演唱技巧,不仅可以依据这个基本的长短模式进行速度、内容结合上的调整,还可以揭示出慢速度时富有舞蹈特征的活力性、诙谐性的风格表达。
其次,在演唱中还需要针对长短模式的变化,调整气息量、强化咬字的民族特征,达到控制音色变化和不同音乐结构、节奏律动对比效果的目的。同时利用朝鲜族歌唱时咬字的“中部”位置特点——既不靠前、也不靠后,可以针对旋律中14/8、12/8等复合拍子的交替进行紧张、动力风格的塑造。演唱“莫里长短”模式的乐句时,不仅需要关注其基本形式与派生形态的风格对比,还需要注意调整演唱状态、咬字方式,从而进行情感、情绪、感受上的对比,塑造不同的音响效果与色彩形象。
在这首歌曲的三部分歌词中,遵从了朝鲜族文学的创作特点:第一部分歌词为“长白山,骄傲的名字,长白山,壮丽的圣山……”,突出了长白山不同凡响的意义和功能——不仅仅是一座美丽的山,还是一座带有图腾、信仰心智的圣山、神山。演唱中需要运用原生态唱法突出“我”的骄傲、对长白山独特的情感,配合附点音符和弱起小节的出现,凸显出民族情感的表达特点。
第二部分歌词“平如明镜的天池水,深藏着千古自然的奇观,日夜奔涌的林涛声,时刻激荡在我心田……”,演唱中需要强调长白山秀丽、壮观景色的铺垫意义。演唱时要调整音色变化——使得音乐产生缥缈虚幻、身临其境的气氛特点,直到第三部分歌词“啊长白山,啊长白山,骄傲的名字、不朽的名山……”再深刻的揭示出对长白山的无限敬仰与热爱。
演唱歌曲《金达莱故乡》时则需要注重特殊节奏型在打破节奏律动和自然平衡方面的特点——原生态的演唱技法不仅可以运用长短句展现音值的长短、强弱对比,还可以充分运用气口的变化产生弹性和动力感。但是需要强调演唱中气息的作用,它们的结合,不仅可以使音乐的节奏变化的更加多样、活泼,还可以使得旋律也变得更具“长短”内涵特点。节奏变化多样,是该歌曲最为重要的特点,暗藏的节奏长短——“挥莫里长短”需要演唱者更需要关注强拍位置、附点节奏型的强拍位置,以及切分节奏对节拍重音规律的影响。
本曲A乐段主题都是动机形态经过音级式发展形成的旋律片段,演唱者在演唱中需要格外注重十六分音符与八分音符、四分音符的组合变化,以及后部分的切分节奏型色彩效果。这些节奏型将旋律的内在潜力发展到了极致,可以凸显不同节奏特征、快速对比所带来的非对称的变化以及歌词的戏剧性表达。B乐段虽然是新素材构成的旋律,但在演唱中也需要根据旋律形态的发展展现出情绪的对比和风格的延续性,从而为后面的高潮部分进行铺垫。演唱者还需要关注三连音节奏的频繁使用对于乐句律动的影响,这些技术设计对演唱者的演唱技巧而言也是一种考验,尤其是节奏间变化频繁,需要演唱者具备很好的演唱技巧。
三、朝鲜族创作歌曲中的文化内涵
(一)地域性文化内涵
上述两首朝鲜族歌曲都继承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尹克荣创作朝鲜族早期艺术歌曲《捕鱼》以来的传统风格特点,也继承包括赵斗南、许瑞禄等在内的朝鲜族作曲家群的地域文化特点与价值传统,彰显出朝鲜族独特的地域文化气质。
其一,两首创作歌曲在旋律层面虽然各具特色,但在旋律与音韵结合方面,不仅能够体现出旋律的美好,也能够揭示出多层次、多色彩的调式意义和文学价值。尤其能够在保持朝鲜族传统的、混合的风格展现方面,还能紧密结合其传统音乐中的“长短”节奏特点,给作品带来一种明快、灵动、优雅的特点,同时带有一种复合性的地域文化特征。
其二,这些创作呈现出了多样性的风格,也展现出了多样性的成果特点以及深层的文化内涵。两部作品都具有灵活多样的节奏、丰富的节拍、新颖的和声、形态多变的织体以及层次鲜明的声部设计和不同音响的对比与融合等特点,并且将不拘一格的当代创作手法融入其中。塑造了鲜活的音乐形象,也刻画了不同的地域性音乐性格,从而使歌曲作品都具备了感性的、丰满的表达特点,也发掘出了歌词中的表现价值、艺术品格的文化样式。
(二)朝鲜族创作歌曲的风格转变逻辑
20世纪的朝鲜族歌曲,不仅给演唱者们提供了发掘个人表现力的可能,也为其提供了发挥声乐演唱技术技巧的空间。朝鲜族歌曲有别于20世纪的流行歌曲、民谣等形式,根本区别在于这种体裁中所蕴含的高难度的作曲技术、深邃的诗词意境、多层次的歌曲内涵,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广泛交响性特征。
其次,朝鲜族的民族调式与西方作曲技法结合,使得歌曲中呈现出一种兼容的作品旋律特征。在这两首创作歌曲中,不仅充分利用中间三音列为主的平调式与西洋大调式音混合的创作方式,还利用了民族“起承转合”逻辑与西洋模进技法兼容的方式,使得整首作品中既有平调的明朗、基调特征,也具有调式变音带来的歌曲旋律线的新颖色彩,展现出别致的风格效果。尤其是围绕三个“支柱音”所加入的其他调式色彩音,不仅构成了传统音阶基础上新颖的色彩音,还形成了独特的调式效果。
结 语
这两首朝鲜族创作歌曲在节奏、节拍方面保持了朝鲜族特有的魅力特征,从而使作品在混合多种元素的情况下,依然保留着浓郁的朝鲜族传统文化特征,彰显出朝鲜族艺术与民族文化相互印证与结合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