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谭小麟艺术歌曲创作的诗化研究

2021-11-27

黄河之声 2021年20期
关键词:诗化诗性艺术歌曲

刘 琴

谭小麟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音乐家,其独特的作曲技法,为中国现代众多著名音乐家奉为圭皋。谭先生的作品富有现代感和民族色彩,这主要得益于他大胆地将欣德米特的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与中华民族民间音乐创作特点融入其音乐作品中。他将西方的现代作曲法融会贯通,将传统的中华民族风格与具有现代性的旋律、声与调性结构巧妙地编织在一起,这也是谭先生的个性——不生搬硬套,刻意为创新而创新。此外,他音乐作品中的现代性和民族性是紧密结合、浑然一体的,从而显露出其音乐中的个人独特个性和中国民族音乐的气韵。

与西方音乐文化不同的是,中国的音乐文化中蕴含诗意,故中国音乐文化从一定程度上可称之为诗性文化,唐诗与宋词是诗性文化的最高造诣。“理”与“情”在理性文化范畴内是不可以相容的,“情”往往易在反理性冲动中演变为主观的意愿,而“理”则抽象为一种客观的感知。但是,“理”与“情”在诗性文化中是可以达到异曲同工之妙,究其原因,“理”和“情”分别表征了一种“诗化的理性”和“诗化的感性”。中国诗性文化的现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其以诗性智慧为母体的中国文化心理,这就使得中国诗性文化不会受高度抽象的西方逻辑系统,和西方非理性的欲望狂欢的毒害,其实真正制约着中国诗性文化的是中国传统文学,也制约了中国音乐作曲的诗化进程,也自然影响到作曲家对演唱艺术和舞台艺术的诗化追求。中国的艺术歌曲能深刻折射出中国传统诗性文化的强大辐射力量和渗透力量,故运用诗话手段研究谭小麟艺术歌曲是一种独特的、新颖的手段。

谭先生的代表作品有:《正气歌》、《自君之出矣》、《别离》、《彭浪矶》、《春风春雨》等,这些艺术歌曲的创作中具有强烈的诗化风格。然而,谭先生的艺术歌曲蕴含了博大的中国诗性文化,有关谭小麟先生作品诗化方面的研究是一处空白,笔者想通过几种不同的修辞手法对谭先生的《正气歌》、《春雨春风》和《别离》三首作品进行诗化研究,从中剥离出其诗性特征,归纳出他艺术歌曲创作的独特风格和特点,深刻领悟作品中的“情”与“理”,从而彰显出谭先生作品中“诗化的感性与理性”。

一、诗化的感性

音乐鉴赏中,感性是观众对艺术歌曲的最初反映,是感官对作品中蕴含的喜怒哀乐的反映形式,感性是理性的基础,谭先生作品中蕴含丰富的感性色彩。

《正气歌》原本为南宋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谭小麟先生为文天祥的英雄气概所折服,为其谱曲,吟唱乐千古名词,为万古留名。“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开局以一种悲壮的曲调将观众带入文天祥的故事中,观众感受其中的豪情壮志及诗人的悲惨境地。慷慨激昂的气势,淋漓尽致地唱出文天祥的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操,也表达出作为艺术家教育家的谭小麟的爱国、报国的文人气概。“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白描手法将诗人此时此地的境地简括、精练、质朴地描述出来,诗人孑然一身,屹立狱中,举首望日星,一腔忠烈气,无处安放,只能空于天地间浩然长存,寥寥几笔,写出了典型的轮廓和气质。“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曲中多处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反反复复,将诗人的报国决心突显出来。三句诗中反复出现相同的节奏型和特色的音调。强短弱长,是几种不稳定的节奏型,这种不稳定的节奏型使后者的力度大于前者,类似于切分音的节奏型,运用特殊的节奏型和特色音调的目的是可加大动力,能铿锵有力的表现出音乐的不稳定感和律动感,来突出歌曲的内涵,体现作者创作的特色。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这是诗性智慧的感性,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诗人在爱国情怀驱使下,已将生死看淡。由于感性冲动,与自我的理性原则没有冲突时,诗性主体是不可能采取自戕的方式了却自我的。谭小麟先生正是在诗人这种感性色彩的感染下,内心燃气无比自豪的爱国热情,将其用乐曲曲调一点一滴、一音一符酣畅淋漓表达出来。在谭先生的耕耘下,《正气歌》气势雄浑,正气凛然,使听众寒毛耸立,内心激动,燃起了爱国热情。这正是诗化的感性色彩的强大之处,其往往不需要过多的叙事论事,只需曲调和词相融相洽,足可以将听众的感知世界感染。

《春雨春风》是民国时期的作曲家谭小麟先生在美国留学期间为朱敦儒的词谱曲而成的艺术歌曲。民国时期,《春雨春风》在所有艺术歌曲作品中的吟唱率很高。“燕娇莺巧。只是参军老”,一“娇”、一“巧”鲜明刻画出词人轻柔地表达出词人此时归隐田园的惬意,然后“只是”深刻刻画了此时词人已是暮年的现实境况。此曲流畅欢快,宁静舒畅,行如流水,欢快流畅,听者过耳不忘,音调强长弱短,整首曲子基本都是按照这种强长弱短特殊音调所呈现。曲中出现许多标志性长音,这种长音在当时的艺术歌曲作品中还是较为少见的,但在这首曲子中确是巧妙灵活运用,显得贴切自然,特殊的音调以及独特的创作风格让人回味无穷,伴奏更是行如流水又略显欢快,给人一种祥和又静谧的感受,能很快地将自己融入到作品中,代入感十分强烈。作者借用双关的修辞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整首作品伴奏行如流水又略显欢快,曲中采用长音技法,长音本象征一种和风细雨的画面。“缓歌低笑。醉向花间倒。”,感性的色彩迅速升华,人生一世,时光催人老,已是暮年,何叹朝生暮死,昙花一现?不如一笑了过往,一醉解千愁。当时中国,正面临战火纷飞,战乱四起的局面,他又不可能归隐。谭先生的担忧、不安以及他想归隐生活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心情交织在一起,都流露在自己的作品中,旋律呈现下行趋势。他运用倒影技法,调性暗淡,暗喻一种惆怅的心情。他借用朱敦儒的诗词来借景抒情,谭小麟感同身受,他身处美国而自己的祖国又经历着战乱,他担心祖国的命运,内心非常渴望祖国和平而安定。此时,他内心十分焦虑,便借此诗和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相结合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对祖国的热爱。谭小麟先生正是在诗人这种感性色彩的感染下,赋予了全词感性的灵魂。

谭小麟创新性地运用了西方作曲技法谱写了中国艺术歌曲,运用了新的半音阶,新的和声体裁进行创作,取得了成功。如《别离》,该曲是二部曲式,整首曲子总共有八句诗,转调七次,第一句G调转第二句的F调,线条呈上行,旋律清晰,充满深情,第三句转至C调,旋律走向下行。“彼姝不可见”深切地表现出主人公失落、不舍、伤感的情绪。此句中的小三度更是显得忧伤,紧接着大胆转调至降E,“流水声如泫”出现同样的小三度,忧伤逐步递增,为第五句的D中心音做了充分的准备,旋律由“晓日月桂冠”显得暗淡,增加了凄凉的意境,随着情绪的高涨,终于推向了全曲的最高点“掇之欲上青天难”由此调性也转到了A调,调性增高,感情也愈发表现强烈。第七句,也是该曲达到高潮的一句,”青天犹难上“,调性再次发生变化,B为中心音,极度忧伤却无可奈何,心力交瘁只能回到”生死令我情惆怅“。整首曲子总共调式分布为G-F-C-bE-D-A-B-G,首尾呼应,G-F小二度,以柔和的感觉拉开了帷幕,C-bE呈小三度,暗淡无光,将人的情绪带入悲伤中,bE-D小二度再度失落,加深悲凉的情绪,A-B大二度,黑暗无光,内心已至崩溃边缘,直到最后的B-G小六度的无可奈何。调性之间的远近关系安排密切,逻辑思维强烈,他采用了欣德米特的半音阶的十二个半音,听起来富有古典韵味,同时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谭小麟在创作此作品时运用了呼唤音调,整个趋势采用了五声性调式。作品中呈现激进上行的方向,多处降号更是使得作品游移不定,错综复杂的创作风格更是体现了谭小麟当时的焦虑不安,借用诗人“黄金屋”和“月桂冠”表现对姑娘的深情爱意。正因浓浓情意,就算是上青天也并非艰难,只是离别让人难以释怀,令人惆怅悲伤,这首诗主要讲离别之情,诗人将思念巧妙地融入到诗里,解相思情怀。《别离》这首曲子总共八句诗,也是此曲的特殊之处,共转调七次,每句转换一个调性,看似脱离的比较明显,实则恰好体现了该曲暗点、忧伤的风格。此曲多处采用小三度特色音程,以及特殊的回旋曲式,加上该曲的频繁转调,更加突出了忧伤的心情。“月桂冠裰之欲上青天难”,一“难”富含感性色彩,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天下无不散宴席,这本是理性范畴,然而词人又不舍分离,感性战胜理性,“难”字道尽万千情绪。谭先生运用忧伤的基调将这种感性情调含蓄地表达出来。

二、诗化的理性

诗化的理性与感性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本文之所以将其分开,是因为想从两个方面去研究谭先生艺术歌曲诗化的特点。诗化的理性是观众在感受感性色彩带来的喜怒哀乐后,能运用正常思维去思考曲中所表述的真情实感,能自信地、勇敢地、冷静地面对自我现状,从歌曲获得共鸣,并全面了解自我的现况,分析出处理自我问题的多种可行性方案,再判断出最佳方案且对其进行有效执行,从而达到艺术歌曲的预期目的。

《正气歌》全曲悲壮,此作品中谭小麟引用文天祥的诗,是文天祥在狱中三年的忠贞不屈、慷慨激昂的例子,以此来表达自身处在革命历史中向反动势力不低头的磅礴的气势。此音调不仅展示了此曲的特色,更体现了谭小麟先生追求艺术的表现力。《正气歌》体现出文天祥的英雄气概,它不仅仅表达出了革命战士的凛然正气、抗战救国的爱国情怀。听众在被全曲基调感染后,迅速联系了当时中国的实际,迅速燃起爱国情怀,渴望投身革命热潮中。这便是《正气歌》的理性色彩取得的巨大成效,谭先生通过独特的创作技法,将这种诗化的理性放大,真正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

《正气歌》、《春雨春风》和《别离》三首都是采用古诗词风格作曲,其中有很多采用简练的手法,使人耳目一新。谭小麟抓住曲子的主要风格和特色,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灵活地与中国传统的民族风格与具有现代特征的旋律材料、和声材料与调性结构自然地交织与融合在一起,巧妙地用到简练的古诗词中,中西结合。既展示了中国元素的特点,又巧妙地融合了西方的作曲技法,这也是谭小麟作曲风格的特别之处。

结 语

以上是谭小麟的三首艺术歌曲创作诗化的一些研究,从诗化的理性和感性出发,运用三个不同的修辞手法的角度展开,领悟了谭先生的不同创作技法。无论是白描、双关、还是叙事手法都对谭小麟独特的创作风格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当然,归根结底是源于谭小麟巧妙地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进行融合,使他的音乐具有民族性和独特其作品既有新意又不失民族特点,打破了传统的同时也突出了谭先生对中国文化的独具匠心的领悟。另外,它采用频繁转调,扩大了调式的表现力,以及转调的逻辑性,旋律的走向上运用了中国五声旋律,和他独特的创作风格的反复使用,创作中出现许多特征型的音调对与作品来说更是锦上添花。他在创作中的细节以及许多细微之处更是令人叹服,可见创作中的对作品的整体结构把握和细节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种精致的创作风格也正是他音乐作品的独特之处。与此同时,他的艺术歌曲创作中蕴含了大量的人文精神,艺术上可称为“西学东渐”,中西结合的模范代表作。谭先生既继承了黄自先生的衣钵,又引领出罗忠镕作曲家这样的优秀学生,对未来继续用西方现代技法和民族风格相结合,对艺术歌曲的探索与研究提供了便利。谭先生的艺术歌曲慷慨激昂,成为了表达爱国情怀,抗战救国,反对黑暗统治的表率。他对艺术歌曲的执着和创作精神,以及对祖国的热爱赤子之心更是值得广大学子所膜拜的。无论是从音乐创作手法还是诗化的角度来谈论,他的艺术歌曲都充满了浓郁的个性特征,精炼,含蓄,将思乡与爱国都谱写进曲中,给世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猜你喜欢

诗化诗性艺术歌曲
诗性想象:英国当代女性小说之超验叙事
艺术歌曲演唱的技巧探究
常州“抒情滑稽戏”的江南诗性文化特色及其发展
浅谈创设诗化的语文课堂
对我国艺术歌曲演唱技巧的研究
中国艺术歌曲的近代发展及其风格特色探索
匠心与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