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中的叙事艺术分析

2021-11-27

普洱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艾迪福克纳小镇

卢 俊

荆楚理工学院,湖北 荆门448000

福克纳小说创作深受潜意识理论的影响,其作品对20世纪现代主义运动具有重大贡献。在福克纳的小说作品中,《喧哗与骚动》和《我弥留之际》被认为是其最优秀的代表作品,均采取意识流创作手法,体现出独特的叙事艺术。特别是1929年《我弥留之际》,整个作品仅耗时6个星期,在次年进行简单改动后出版,被福克纳认为是自己最成功、最出色的小说作品。他建议读者在阅读他作品时从这部《我弥留之际》开始,这也充分体现这部长篇小说对于福克纳的重要性。《我弥留之际》故事围绕本德仑一家,叙事采用家庭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方法,以十五个叙述视角讲述小说故事内容,叙事方法巧妙独特,增添了小说作品的文学价值,亦展现出叙事艺术的魅力。

一、福克纳与《我弥留之际》

威廉·福克纳在1897年出生于美国,被誉为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擅长创作长篇小说、中篇小说,除大量文学作品创作外,福克纳还有诸多诗歌与戏剧创作。福克纳的文学作品大部分以密西西比河流域作为背景,这也是作者的故乡,这样的文学作品创作背景使其成为美国南部作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福克纳曾任职于佛吉尼亚大学,以驻校作家身份从事文学创作,其中《喧哗与骚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项。此外他还创作《押沙龙!押沙龙》《马弃兵》《八月之光》《修女安魂曲》《圣堂》等优秀文学作品。福克纳在1962年逝世后,他的文学作品受到美国乃至世界文学界的广泛关注,人们对福克纳的作品展开深入研究,福克纳在文学创作中运用的独特叙事艺术与异化主题,对诸多作家产生深远影响。仔细品读福克纳的小说,其体现出十分鲜明的现代意识,通过描写家庭故事、刻画丰富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人性的扭曲、人与人的疏离,特别是在展现人物内心世界方面,福克纳可谓文坛高手,且细致的内心世界刻画同时,亦是福克纳深化异化主题的重要方式。福克纳对现代心理学与哲学的理解十分深刻,他对现实生活的认知具有独特目光,特色的叙事艺术更好地展现出现代生活与人性复杂。

继《喧哗与骚动》这部文学作品以后,福克纳的一部优质意识流佳作诞生——《我弥留之际》。这是福克纳经典的长篇小说作品,全书共由五十九个章节构成,新颖的故事结构特征,不同章节的人物意识流具有显著差异。《我弥留之际》在叙事过程中,将主人公本德仑家族成员作为主要的叙事视角,另外还包含本德仑的邻居与旅客,不同叙事视角分别代表不同人物,讲述的是人物的往事和情感。小说的各个章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小说结构新颖、叙事生动,加之作者创作中运用了南方农民口语,使小说更加鲜活。

《我弥留之际》故事内容是杰斐逊镇原来的教师艾迪与安斯·本德仑相识并结婚,但是在二人进入婚姻以后艾迪却始终郁郁寡欢,之后却遇见了巡回的牧师,两人发生不正当关系产下私生子——朱厄尔。然而这之后艾迪却经历更加困苦的生活,对周围环境充满蔑视,尽管处于弥留之际,但艾迪却不愿将自己安葬在此。艾迪死后,艾迪的儿女十分尊重母亲,怀揣敬畏将母亲的遗体送回小镇。但是,在回到小镇的路上却并不顺利,一家人经历天灾人祸,一系列的苦难打垮了这家人。大儿子由于车祸腿部断裂,在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站立和行走;艾迪的私生子也在一场重大的火灾中被烧伤;一直以来十分疯癫的达尔,也因为纵火被送去了疯人院;艾迪女儿怀孕后想要获取堕胎药,却被药房伙计欺骗,最后被其诱奸;连拉着艾迪灵柩的牲畜,都被湍急的洪水冲走了……全家人在送艾迪遗体回小镇的6天,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颠沛流离,到达小镇后艾迪的尸体已经腐臭,家庭也分崩离析,除了安斯所有人都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

二、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中的叙事艺术

《我弥留之际》采用多重叙事视角,叙事技巧十分巧妙,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基于不同角度来解读人物性格,了解故事的发展曲线与逻辑,最终实现对故事情节更加全面的了解。以往长篇小说的叙事结构是故事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尾,但是《我弥留之际》这部长篇小说并未采取常规叙事结构,而是通过不同段落及人物的对话与内心独白来构成完整的叙事结构。在全篇小说59段内心独白的片段中,每个章节以一个不同人物视角进行故事的讲述以及表达自己的情感与理解,每个章节之间存在着内在关联性,浑然天成,不可分割与替代。

这部长篇小说在叙事艺术上最为显著的特征是运用不同叙事视角,且每个叙事片段的形式与表达各具差异,最长的叙事片段有千字最短却仅有5个字。其中占据叙事片段最多的则是二儿子达尔,共19个片段,其他人物分别有一个片段叙事。在小说的叙事过程中,作者福克纳尝试以本德伦家庭内部、家庭外部两个视角展开,新颖的叙事结构让广大读者能够从不同维度解读小说的主题与内涵,为读者保留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读者既可以与小说中人物的叙事形成共鸣,同时也可以坚定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一)家庭内部叙事

故事的背景是20世纪20年代的密西西比州本德伦一家。本德仑的家庭成员分别为丈夫安斯、母亲艾迪、大儿子卡什、二儿子达尔、三儿子朱厄尔、小儿子瓦达曼以及他们唯一的女儿杜威·德尔。母亲艾迪提出死后将她遗体送回杰斐逊小镇安葬,本德伦的家庭成员一致表示认可。因为在他们内心中,这是艾迪来自于妻子或母亲最后的愿望,答应母亲的承诺则一定要完成。尽管在送母亲灵柩的路上经历诸多困苦,包括车祸、洪水以及火灾,但是他们仍然要坚持完成艾迪的遗愿。并且,这次送母亲灵柩回小镇安葬,更像是一个庄严而神圣的使命,带有一定的英雄主义色彩。但是事实上,每个家庭成员都怀揣着自己的想法,送葬的意图并非完全单纯。例如,艾迪的女儿杜威·德尔由于未婚先孕,所以想到母亲安葬的小镇购买打胎药,艾迪的丈夫安斯则是想到小镇装一副好的假牙,这样就可以找到新欢。

《我弥留之际》这部长篇小说的主题并非愉悦的,主人公本德伦一家十分贫困,且兄弟姐妹之间沟通甚微,导致对彼此充满误解和不满。卡什是一名优秀的木匠,他十分熟练且近乎着魔,想要为自己的母亲艾迪制作一个完美的棺材。在艾迪的弥留之际,为了能够挣到3美元为母亲送葬,他们跟随邻居一起外出拉木材,尽可能在母亲去世之前赶回来,但是这一愿望并没有实现。奇怪的是母亲艾迪去世的时候达尔并不在现场,但是关于艾迪死亡情景的描述却是基于达尔的叙述视角。作者在叙述艾迪弥留之际的过程中,能够了解艾迪以前的故事。艾迪并不爱自己的丈夫安斯,且十分厌弃自己的生活,甚至连丈夫的孩子都非常不喜爱,除了与牧师的私生子(朱厄尔)。通过不同孩子的叙事,能够发现父亲与母亲在每一个孩子心中的形象。例如,达尔的叙事中体现了艾迪作为母亲的冷淡,卡什买留声机的钱被自己的父亲拿走,安斯还抢走了女儿德尔买打胎药的钱,卖了朱厄尔心爱的马匹,种种叙述均体现出父亲安斯的冷漠、自私和无情。基于本德仑家孩子们的叙事视角下,读者能够感受到家庭的不和睦,以及他们在为母亲艾迪送葬时候的动机,以及不和谐的一家想要完成长途送葬是一件极其不易的事情。

(二)家庭外部叙事

在福克纳《我弥留之际》小说叙事过程中,作者不仅基于家庭内部叙述,同时从家庭外部叙述者的叙事视角中了解本德仑一家的家庭伦理关系以及不同人物的特征。这部长篇小说的叙事人物多达十五个,其中7个来源于本德仑家庭内部,8个是来自于家庭外部,包括乡亲、邻居以及目击者,他们亲眼目睹本德仑一家中发生的变故、妻子与牧师有染、兄弟之间相互反目以及你死我活的病态家庭关系,对整个送葬过程十分了解。在《我弥留之际》中,运用的叙事技巧使作品整体难度大大增加。对于读者而言,是多重思维与智力的挑战,需要读者凝结思绪并运用头脑分析,才能真正领悟其中叙事手法的巧妙。且在仔细品读以后,能够跟随作者的叙事逻辑和框架,感受叙事技巧增强的文章表现力,并且感受品读带来的愉悦。在《我弥留之际》第二章,叙事视角来自于本德仑的邻居科拉·塔尔,共分为三个叙事片段,她的丈夫弗农·塔尔叙述内容最多,共六个小节。另外,还包含医生、牧师(艾迪的情人、儿子朱厄尔的生父)、农民(在本德仑一家送葬途中,曾经收留他们在家中过夜)、药剂师(反对女儿堕胎)以及马克高恩(诱奸杜威·德尔)的叙事。本德仑邻居一家在叙事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安斯是一个十分愚蠢、懒惰且自私的父亲,而对于母亲艾迪的叙述却截然相反,在他们看来,艾迪十分勤劳能干,将家庭照顾得井井有条。在医生皮博迪的叙述中,能够发现安斯非常冷酷无情,且是一个抠门的家伙,在其他家庭外部的叙事中,同样能够体会母亲艾迪对家庭的辛苦付出,而作为丈夫和父亲的安斯,却始终没有尽到责任,是一个失职、失信的人。本德仑家庭外部视角的叙事中,对于本德仑一家将艾迪遗体送回小镇安葬这件事,看作是非常滑稽、荒谬的事情。因为艾迪逝世的时候不仅是炎热的夏天,送葬需要面临尸体腐臭的风险,且到达小镇距离长达40多英里。最为关键的是,需要经过一条河,这条河的桥被大水冲走,在过河时很容易被河水冲走。福克纳在这部长篇小说作品中,刻画多个邻居角色,他们基于家庭外部叙事视角,表达对本德仑一家送葬艾迪遗体去小镇的看法。邻居们并没有参与这件事本身,描述的是别人家的故事,是其亲眼所见的事情,所有人均是运用平实的语言描绘着相同的故事。福克纳所运用的叙事方法十分独特,且能够充分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与传统长篇小说的叙事具有显著差异。

(三)内外转换叙事

《我弥留之际》小说叙事的过程中,分别采用家庭内部与外部的叙事手法,两者相互辅助。在小说的叙事视角讲述的故事中,并没有看到关于作者的身影,换言之,权威叙述主题并不具有客观性,小说人物叙述的过程中有十分浓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小说中本德仑家庭外部的邻居们与内部家庭成员叙述视角,构成了小说完整的叙事结构,浑然天成地讲述着本德仑一家在母亲艾迪去世后送葬的情景。福克纳对于《我弥留之际》创作的安排,非常巧妙地运用内部与外部叙事视角,且相互之间转换变动,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感受。小说创作中内外叙事视角转换多达58次之多,例如,在《我弥留之际》的第一章,首先是达尔的叙事,基于家庭内部的叙述视角,刻画了善良勤劳的卡什。在读者阅读完第一个章节以后,对本德仑一家有了基础的了解,然而紧随其后的第二章,却采取了外部叙事的形式,将邻居科拉作为叙述视角,通过回忆讲述艾迪为家庭的操劳和付出。第三章重新回归达尔叙事视角,继续讲述自己的父亲安斯与弟弟朱厄尔。这样家庭内外部叙述视角的频繁转换,一直持续到《我弥留之际》结束,叙事手法的巧妙运用让每个章节和人物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小说可读性大大增加,同时彰显了叙事艺术魅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福克纳在文学作品创作中运用的叙述手法,可以称之为叙事艺术大师,不断革新的叙述方法,新颖的叙述角度以及合理的叙述时间和语言把握,获得世界文坛一致认可,享有诸多赞誉。在《我弥留之际》这部长篇小说作品中,福克纳分别运用家庭内部叙事、家庭外部叙事以及内外转换叙事的方式,巧妙将本德仑一家送葬的故事展现出来,体现出作者对于本德仑一家生存的担忧,以及人类未来发展的关注。《我弥留之际》作为福克纳经典的文学著作,巧妙的叙述技巧和叙事艺术在这部小说中充分展现,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艾迪福克纳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不语似无愁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生命的药方
“造谣”是善意的提醒
没见到他
艾迪的困惑
一封未开启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