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青少年的手机依赖行为

2021-11-27董艳艳

山西青年 2021年23期
关键词:媒介青少年心理

董艳艳

(长江大学,湖北 荆州 434023)

在当今这个网络信息化时代,通讯设备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智能手机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0)》中可以看到,我国已有9.32亿手机网民,其中有2.85亿是农村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高达99.3%,近年来城乡间的互联网普及率明显缩小,迎来城乡之间的“同网同速”指日可待。根据《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互联网运用报告(2020)》可以看到,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高达99.2%,随之而来的是不容忽视的手机依赖问题。

目前对于手机依赖这个概念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但是学界较为统一的观点是把手机依赖划分到行为成瘾(Behavioral Addiction)的范畴[1]。还有学者认为手机依赖与手机成瘾的概念是相似的,他们将手机依赖定义为个体对手机间断性使用的渴望和对手机的过度使用[2]。农村留守青少年的自控能力还没有完全成熟,加之缺乏外界的约束,频繁地使用手机却不自知,很容易产生手机依赖行为。

有研究发现农村留守青少年的手机依赖程度高于非留守青少年[3]。农村教育水平较低,受教育程度越低的学生,可能会越缺乏自控能力,也会更加容易产生手机依赖行为。除此之外,由于家庭和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农村留守青少年常表现出自卑、内向、孤独、冷漠、社交能力障碍等特征,这些心理特征是农村留守青少年产生手机依赖行为的重要原因。

一、心理成因

农村留守青少年的手机依赖问题由多种因素造成,其中心理因素是导致留守青少年手机依赖的重要因素。农村留守青少年这一群体的心理特征与他们的手机依赖行为有着重要关系。

研究发现神经质这一因素与手机依赖行为呈正相关,高神经质的人会有更高的手机成瘾倾向[4]。高神经质的个体往往具有焦虑、易情绪化、逃避现实等特征,这类群体更喜欢借助手机的娱乐功能来调节自身的情绪,减少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农村留守青少年的自尊心偏低,研究发现自尊心低的个体更容易形成手机依赖,借此逃避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压力和他人消极的评价[5]。有研究表示自尊心低的个体的自我评价也较低,这一群体想要持续地得到他人的肯定,更倾向于依赖手机,从别人那里获取心理安全的需求[6]。农村留守青少年兼具上述心理特征的共性,又因这一群体的特殊性有着独特的心理特点,农村留守青少年的多种需求心理是他们产生手机依赖行为的重要因素。

(一)信息需求心理

网络这个巨大的信息载体可以为农村留守青少年提供各种学习资料和学科答案,并且网络化教学逐渐普及,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学校进行网课教学,农村留守青少年利用手机网络进行学习,获取学习信息。同时,农村留守青少年的生活圈子相对狭小、闭塞,他们更渴望通过手机了解外界信息,在手机中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比如国内、国际新闻,视频直播等。

(二)娱乐需求心理

农村留守青少年面临着学业和人际关系的压力,生活中娱乐项目和放松减压的方式少,他们往往会选择利用手机便捷、多功能的特点进行娱乐放松。大多数农村留守青少年会选择手机游戏进行娱乐,手机游戏可以让他们释放郁结于心的情绪,忘记现实中的烦恼,躲在虚拟世界里逃避现实。

(三)个性需求心理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非常容易被主流文化吸引,他们想要让自己变得和他人一样,如果和他人不同就会产生不安的感觉,很容易就产生从众和攀比心理。青春期的农村留守青少年自我意识非常强,这个时期的他们追求个性,想要获得他人的尊重,扩大自己的私人空间,恰好手机多功能、便携、个性化装饰等特点都满足了这个时期农村留守青少年的个性需求心理,为他们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提供了机会。

(四)情感需求心理

农村留守青少年和父母长期分离导致父母关爱的缺失就很容易出现孤独的心理。有研究调查显示,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有很高的孤独感,普遍存在的孤独心理影响着留守儿童的媒介使用行为[7]。调查发现,母亲的养育态度与青少年的手机依赖行为有着明显的关系[8]。根据学者调查,80%的留守儿童希望母亲能留在身边,但是农村家庭母亲外出务工的比例很大[9],这时农村留守青少年更容易过度使用手机,通过手机寻求母爱缺失的慰藉。

二、危害

手机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农村留守青少年的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网络课程、远程教学等有助于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但是农村留守青少年在使用手机遨游网络信息的海洋时,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手机网络中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手机一方面让农村留守青少年享受到了便利和娱乐,一方面也让他们逐渐手机成瘾。手机依赖对农村留守青少年的学习成绩、人际交往、身心健康等方面都会产生严重的危害。

(一)学业成绩

农村留守青少年的手机依赖行为会严重影响到学业成绩。由于农村留守青少年的父母长期在外,双方缺乏良好的沟通,隔代教育的监管不力使得他们产生手机依赖行为,并且有研究表明对手机依赖的程度与学习倦怠心理成正相关[10]。有手机依赖行为的学生会降低课堂学习的集中度,并且更加容易引起学习倦怠的情绪。农村留守青少年长期没有父母的监督和约束,手机成瘾耗费了学习的时间,自然也会减弱学习动机,并且手机占据了较多的睡眠时间,学习效果变差,长此以往荒废了学业,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二)人际交往

农村留守青少年过度使用手机会减少他们与外界的交流时间,这容易引发情感危机,最终导致人与人之间形成冷漠与隔阂。农村留守青少年长期的留守状态以及亲情的缺失,致使他们大多数性格比较孤僻、自卑、不擅长与他人交流,缺乏社交技能,这时他们更愿意在手机的虚拟世界中寻求安全感,这也加重了他们的社交问题,进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在这种加重的情况下,往往会导致农村留守青少年形成封闭、社交恐惧的问题,严重危害到了他们的人际交往。

(三)身心健康

手机依赖会危害到个体的生理健康。研究发现,如果每天长时间使用手机超过7个小时,青少年会更容易出现焦虑、头痛、睡眠质量差、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11]。调查研究中发现34.5%有手机依赖行为的学生曾出现过幻听现象[12]。手机依赖严重的青少年在过马路时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也会增加[13]。手机依赖与抑郁症状也有着紧密的联系,手机依赖会加深抑郁症状,抑郁症状也会加强手机依赖的程度[14]。

手机依赖对个体心理健康也有着极大影响。农村留守青少年大多是由家里的爷爷奶奶这样的祖辈照顾,这导致了农村留守青少年在成长和教育的过程中呈现出“亲子分离”和“隔代教养”的特点。“留”和“守”是一个长时间的概念,较长时间段的分离非常容易对留守青少年的心理产生影响。农村留守青少年以隔代教育为主,由于父母关爱的缺失,会倾向于在手机虚拟世界中寻求获得感,然而现实和虚拟世界的矛盾导致了农村留守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产生。手机的虚拟世界有很强的匿名性和自由性,不会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农村留守青少年可以在网络世界中随心所欲,但是手机世界中的信息鱼龙混杂,农村留守青少年辨别信息的能力不强,他们非常容易吸收不正确的价值观,在错误价值观的趋势下犯错。

三、对策

农村留守青少年的手机依赖行为已经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人格发展和社会功能的培养造成了严重影响。引导农村留守青少年适度合理地使用手机是家庭、学校、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媒介素养教育对于调控和引导农村留守青少年的手机依赖行为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开展媒介素养教育需要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配合。

(一)自身媒介素养教育

农村留守青少应加强自我干预,调适使用手机的方式。农村留守青少年要提高自己的心理韧性,有研究表明提高心理韧性可以帮助降低留守青少年的抑郁、孤独感、社会交往等问题及其负面影响,从而帮助减少手机依赖的问题[15]。农村留守青少年在平时使用手机时不要一味地进行娱乐,要多了解一些基础的媒介信息,树立提升自身媒介素养的意识。

(二)家庭媒介素养教育

父母的监督对农村留守青少年的手机使用行为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留守家庭的祖辈常常会忽视对留守青少年使用手机行为的限制和指导。农村留守青少年本就与家长聚少离多,家长往往会忽略孩子的手机依赖行为,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的严重性。

父母的介入和监督对于改变孩子的媒介使用习惯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家长要增加与孩子的沟通联系,不要唯成绩论,要注意孩子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其次,家长要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在对孩子进行媒介教育的同时,与孩子共同学习媒介知识,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再次,家长要改变自己的教养方式,多鼓励、多沟通、多引导,研究表明家长采取民主权威性的教养方式来管理孩子的手机使用是比较合理有效的,并且家庭教养方式和亲子间的媒介互动二者会互相影响,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能够提高孩子的媒介素养。

(三)学校媒介素养教育

农村留守青少年平时缺少父母的监督,学校更应该承担起媒介素养教育的重任。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往往把大量的目光投入到学生的成绩上,学校对成绩的追求远远高于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针对不容忽视的手机依赖行为,农村学校可根据留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设置分级式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针对留守青少年,农村学校要让他们学习媒介知识,学会辨别筛选媒介信息,在使用媒介时保持警惕性,并培养学生的媒体应用能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媒介教育时起到主导作用,所以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学校需完善并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培训制度;其次,在媒介素养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四)社会媒介素养教育

日渐复杂的传媒环境以及愈发严重的手机依赖行为都在提醒国家和社会推广和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若不对手机依赖的农村留守青少年加以引导教育,手机势必会腐蚀这些抵抗力差的农村留守青少年。

面对改善农村留守青少年的手机依赖现象的迫切需要,国家必须推动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政策。首先,国家要大力整顿网络环境,建立网络信息分级制度,为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媒介环境。其次,国家要推动实施媒介素养教育,保障农村留守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顺利开展。国家社会还可以积极推动建立有影响力的媒介素养教育组织,全方位、多层次保证媒介素养教育在全社会开展。

四、结语

农村留守青少年在享受手机多元化的功能的同时也要调适对手机的使用,在使用手机时学会趋利避害,发挥手机的正面作用。针对手机依赖的负面影响,全社会要形成共识,整合家庭、社会、个人的力量,争取在全社会打造合理使用手机的氛围,关注农村留守青少年的信息、娱乐、个性、情感等方面的需求,积极开展媒介素养教育,让农村留守青少年在享受现代科技成果的同时又可以规避手机依赖带来的风险。

猜你喜欢

媒介青少年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