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教融合的卫生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021-11-27杨文舟

山西青年 2021年23期
关键词:职校产教课程标准

杨文舟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常州 213002)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职业院校提出了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融合”的要求,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重点强调了职业院校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发展需要进一步落实“产学研”充分融合,坚持“知行合一”和“工学结合”的原则;2019年10月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职业学校开展产教融合的具体要求。卫生高职校开设的护理专业如何与医院深度融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适应现代医学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护理人才,实现护理人才培养与医疗卫生单位需求的无缝对接,已成为新形势下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构建基于产教融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构建基于产教融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医院文化与学校文化的有效融合、为用人单位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护理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卫生高职校构建基于产教融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教学见习和顶岗实习条件,学生在学校老师和医院带领老师的双重指导下,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作岗位,能更多地接受护理岗位锻炼的机会,从而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同时,在医院带领老师言传身教影响和医院文化的熏陶下,能促使学生了解护理人员的职业操守,提高职业道德素养,提高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

(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一方面,卫生高职校护理老师大多是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招聘,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缺少在医院工作的经历,专业老师对护理工作岗位需要的知识了解不深,尤其是实际操作能力不强。构建基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为专业老师在寒假、暑假和无教学工作时间到医院顶班工作或挂职锻炼,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会。通过顶班工作或挂职锻炼,使专业老师熟悉护理岗位需求,不断促进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提升,促进教学与临床护理的切合度,为老师成为双师型教师提供帮助。同时,医院能为专业老师提供足够的研究病例和科研设备,促进专业老师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实践技能的开发,提升老师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2]。另一方面,医院带教老师在带教学生的过程中,促进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可与学校专业教师深度协作开展理论探讨和课题研究,不断提升综合素养。

(三)促进医院文化与学校文化的有效融合

1.在产教结合的实施过程中,学校专业老师在医院顶岗工作或挂职锻炼,医院的护理专家被聘请到学校兼职授课,促进了医院与学校之间人才的交流。在双方交流中,医院文化将源源不断渗入学校文化之中。2.将医院的管理制度、岗位要求和工作流程移植到学校护理实训中心的管理之中,推进医院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从而丰富学校文化内涵,使学生潜移默化接受医院文化的熏陶,实现专业学习与护理岗位的无缝对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四)为用人单位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护理人才

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医疗卫生单位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护理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护理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鲜明的职业型、技能型、实用型等岗位特征。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由医院和学校双方专家按工作岗位群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调整课程设置、细化课程标准),共建校内实训中心,使医疗卫生单位护理岗位需求(知识、能力和素质)与学校教学无缝衔接,促进护理教育能够更大地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价值[3]。

二、基于产教融合的卫生高职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卫生高职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学校和医疗卫生单位进行深度和稳定的融合。

(一)组建学校与医院产教融合管理组织

学校要根据国家、省、市出台的与产教融合相关的文件为指导,组建学校与医院产教融合管理组织,通过管理组织使学校与本地区医疗卫生单位进行深度合作,提高医疗卫生单位参与人才培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4]。以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协调下,学校作为牵头单位,与常州市第一至第七人民医院、常州市中医医院、武进人民医院、武进中医医院、金坛区人民医院以及溧阳市人民医院等单位建立常州市护理教育集团,全面负责学校与医院共同培养护理人才的管理。同时,学校成立护理专业建设领导小组,成员由学校分管领导和护理专业负责人、护理学会负责人、合作医院分管领导和护理部主任组成,具体指导专业建设、开展产教融合的相关工作。

(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基于产教融合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需要由学校与医院共同制定,确保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课程标准等符合护理岗位需求,为用人单位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护理人才。

1.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确定,需由护理教育集团和学校护理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认真查阅资料,开展广泛调研,详细分析护理人员必备的职业道德、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以此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并根据医疗事业的发展和实际岗位需求不断修订,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当今护理岗位的匹配度。

2.调整课程设置。护理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是动态变化的,需要随着医学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民众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变化而随时调整,这就需要护理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经常深入临床一线,广泛征求意见,了解临床需求和前沿信息,经汇总后共同商讨课程设置的调整,如增加人际沟通、心理学基础、社交礼仪、职业道德、康复护理、老年护理等课程所占的比重,增加临终关怀、医院文化、社会学等课程,以满足我国老龄化社会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以及缓解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等。

3.修订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课程标准必须与工作岗位需求相切合。随着医院分科的细化、护理技术的不断改进,课程标准也需要及时修订,以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修订课程标准需要护理专业建设领导小组会同学校各学科的负责人和医院临床各科的护理负责人认真细致地商榷,根据工作实际情况每年或每2~3年修订1次,确保课程标准与岗位需求同步,确保教学的实用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确保课程标准完全切合人才培养要求。

(三)共建校内实训中心

学校护理实训中心的筹建除调研同类职业学校外,更多地要征求护理教育集团和护理专业建设领导小组成员的意见,使实训中心的布局(类型、数量、面积等)、设备(种类、型号、规格、数量等)、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尽可能与医院接轨,实现护理实训与临床工作的无缝对接,助推学生的职业发展,使学生在学习时就能体验到真实的工作环境,毕业后踏上工作岗位很快就能独立开展工作,实现零距离就业[5]。

(四)实现学校与医院资源共享

学校与医院的深度合作,为专业老师在无教学任务时间到医院顶岗工作或挂职锻炼提供便利,也能为专业老师提供足够的研究病例和科研设备,为科研提供帮助;医院则可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和护理实训中心资源开展科学研究,利用学校护理实训中心资源开展对新员工的培训与考核,或开展技能培训和技能比赛等,实现学校与医院资源共享,取得学校与医院合作双方的共赢。

基于产教融合的卫生高职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应有之义,也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应为之举。由于医院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院要保证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因此开办一所医院需要较高的资质。现有条件下,卫生高职校要独立开办医院有较大的难度,但通过组建护理教育集团,成立由学校、学会、医院领导和专家组成的护理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实现学校与医院的深度合作,双方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校内实训中心、实现学校与医院资源共享,同样能达到为医疗卫生单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护理人才的目标。

猜你喜欢

职校产教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职校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职业学校名师的界定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