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实践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研究
2021-11-27原芸姿
原芸姿
(山东协和学院护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9)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下党和国家提出的发展战略,紧跟形势,高等学校随之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1]。山东协和学院护理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作为创新创业示范高校,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在护理学专业教育中,探索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以拓宽护生视野,提升其创新创业意识,让护生敢于在传统观念上创新,使培养的护理专业人才能勇于创新、敢于创业。
护理学是一门综合的、科学的、应用性学科[2],我校护理学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的,具有良好的护理职业素养,掌握护理学及医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在临床从事护理工作的能力,初步具备一定的教学、管理及科研能力,具有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创新创业精神,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宽基础、精技能、重人文、善协作”的应用型护理人才。因此,在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开阔护生思维和眼界、强化护生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促进专业理论更新与知识结构创新、增强护生的科研能力和护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在护理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3]。实践教学可以使护生对护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得以加强,可以使护生临床护理实践能力及各项综合能力得以提升,同样也可以使护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得以发展[4]。因此,我们通过对护理学实践教学进行改革,以培养护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一、护理学实践教学现状
目前,护理学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校内实验室内进行的以各专业课实训教学为主护理实训,以临床见习和实习为主的校外实践训练。现阶段校内实训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给护生依次讲解实训目的、实训流程、实训注意事项等,然后在专业课教师的指导下,由护生机械、重复地完成整个实训。这种教学方式使护理学实训具有简单、重复、训练技能单一的缺点,只重点培训了护生的动手操作的实操能力,而忽视了对护生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的培养,也忽略了护生进行沟通交流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同样不利于对临床必备的护理评判性思维的培养和人文素质培养等。而校外实践教学中的临床见习主要是护生观看临床护士工作,初入临床的护生往往感觉比较新鲜,注意力大都放在临床病例、临床病人及临床工作流程和内容上,而容易忽略自身各项能力的培养。临床实习过程中,护生以做为主,注意力往往在提升自身的护理操作能力上,同样也容易忽视其他能力如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的提升。同时,临床见习和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良莠不齐,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往往也不尽如人意。由此可以看出现在护理实践教学中护生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对护理学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校内实践教学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校内实践教学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主要通过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开展虚拟仿真实操训练、开展创新设计性实操、开展护理综合训练等方式方法在实践中层层递进培养护生的创新意识及创业精神。
(一)改革实训教学方法,激发护生创新意识
改革传统的教师示教、护生实训、教师指导的实训教学方法,使护生对实训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加高涨,进一步培养护生的综合能力。实训过程中在教学方法上主要进行了以下改革:课前,教师在施教过程以视频形式上传至学习通,布置预习任务,要求护生提炼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课中,教师以临床案例导入技能项目,根据护生反馈,讲解操作重点难点及注意事项。而后教师创设一个贴近临床的现实情境,护生按小组角色扮演完成技能实训,教师巡回给予指导,实训期间护生可自行提出达标考核申请,教师进行实地技能考核。课后,对课上未提出达标申请者利用课下开放练习时间,自行练习并录制技能操作视频,最终将满意视频上传学习通达标作业,教师及高年级优秀护生进行评价给出得分。该模式打破原有的单一课堂达标模式,充分激发护生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增加了技能训练的次数,杜绝了原有达标课上,护生一次操作定成绩、考核完毕皆欢喜、时间利用不充分等弊端。通过实训中采用了这种新的教学方法,使护生更积极地参与到了护理实训中,通过融入案例提高了护生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能力,使护生的护理评判性思维得以发展。通过角色扮演使护生更擅长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同时也有利于护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二)开展虚拟仿真实操训练,开发护生创新思维
虚拟实操训练是基于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的一种模拟实操新形式。学校建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中心,护生只需要登录即可实现虚拟仿真模拟实操训练,非常方便。在虚拟仿真实训中,护生既可以在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上练习护理操作,又可自主设计实训,有利于培养护生实操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5]。比如“心肺复苏”实训项目,我们先让护生在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上自主学习,模拟操作,尽情探索,释放自己的实训兴趣,开发个人的创新思维,然后再通过现实中实训课实训进行巩固。虚拟仿真实训是对传统实训教学很好的补充,增强了护生对实训操作的充分理解和掌握,有助于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三)开展创新设计性实训,展现护生创新精神
创新设计性实训是指在教师进行指导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主体”,护生可自选实训项目或题目,通过查阅文献、设计实训、完成实训,最后撰写实训报告甚至是研究论文而完成[6]。近年来学校以实验室主要负责开展了开放项目训练,以此为载体进行了创新设计性实训。将护生按每10人进行实训分组,各小组通过阅读、查找文献形成创新设计性实训的设计思路,然后设计实训的具体方案,制定计划,按照实训方案计划开展开放实训。在设计实训方案过程中,护生与实训指导老师保持定期的沟通交流探讨,以确保实训方案的可行性、创新性与前沿性。实训方案确定之后,定期申请开放实训室,根据实训方案分工协作进行实训操作练习,实训完成后书写实训报告,在此过程中,有心得有收获的同学可以通过教师的针对性指导,完成论文书写并发表。这种创新设计性实训充分发挥了护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促使护生思考,有利于护生积极的学习,培养了护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护生的学术素养,增强了护生的综合能力。如护生自行设计的自动无菌手套机的应用、青霉素过敏试验液配置的创新设计等,都是护生创新智慧的凝聚,充分展现了护生的创新精神。
(四)开展护理综合训练,培养护生创新能力
护理综合性实训是指将一门或多门课程的多个方面知识的实训内容融合后统一进行实操训练,是护生在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各科知识后进行的综合训练,是一种复合型实训[7]。我们为护生开展了基础护理综合训练和临床护理综合训练,通过给出学生临床情景案例,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其护理对象的实际问题。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设计案例,创设临床情境,进行角色扮演,解决临床实际问题。通过综合实训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护生综合灵活地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同时通过护生自行设计、创设情境等,也提高了护生的学术研究意识和创新精神[8]。
三、校外护理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改革
校外实践教学主要依托我校合作医院和实习医院进行见习和实习完成。校外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时期,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校外实践教学中,带教老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鼓励带教老师在护理带教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首先,优先选择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临床护士作为带教老师进行临床带教,如获得创新发明专利的护士、有创新科研成果的护士等,使校外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更优秀。其次,与带教老师研讨在校外实践教学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如带教老师在临床带教期间,可以发掘身边的与专业有关的创新创业案例,对护生进行创新创业意识的熏陶和引导。还可通过查阅文献、挖掘临床护理中新型实用专利的实例等方法,培养护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护理实践教学不会一蹴而就,只有不断探索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才能逐渐显现出教育成果,培养护生创新精神,增强护生创新思维,提高护生创新能力,使护生形成自主创新创业意识,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竭尽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