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
2021-11-27孙青
孙 青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5)
互联网带来的教育信息化变革成果有目共睹,而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不小的考验,教师必须走出原有的教学认知,摆脱固化的教学思维,大胆学习信息技术,辅助于教学,以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教学环境,交出信息化教学的满意答卷。就目前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教学现状来看,其教学能力的提升十分必要,这在艺术类专业教师队伍中更为必要。加强师资培训,组织专题教育讲座等,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才能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推动教师教学的跨越式发展。
一、艺术类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现状
(一)信息意识较淡薄
目前艺术类专业教师的信息意识比较淡薄,不少艺术类专业教师没有意识到信息化资源的作用,不能主动在教育教学中利用信息化的教育资源。导致教师信息意识较为淡薄的主要因素集中在两点:一是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习惯于用传统理念、传统方式进行教学,认为教学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讲授,学生就应该巩固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忽视了互联网在教学中的促进作用,这在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群体中尤为严重,其对新型教学技术持抵触性[1]。二是缺乏必要的时间。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承载着较大的教学考核压力,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关注新的教学理念,去学习互联网教育技术,因此其教育教学信息意识较为滞后,也自然不会发现并利用有效的信息资源。很多教师简单地将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等同于信息化教学,认知片面,存在明显的认知偏差。
(二)信息知识储备不足
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艺术类专业教师应具备信息技术的使用知识以及对“互联网”有理性认识。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信息知识不断更新和发展,所以教师的信息知识的培训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几次技术培训就能完成的。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是短期性、阶段性的,这种缺乏连贯性的培训方式会使培训效果降低,多数教师信息化知识缺乏,更谈不上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目前艺术类专业教师所接受的教师培训也更多的是与本专业教学有关,更多的是学习国外先进的艺术思想、艺术理论、艺术研究成果等,却恰恰忽略了其作为教学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三)信息技能十分欠缺
虽然教师掌握了基本的信息知识,但他们并不善于把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使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设备成了摆设,教师信息技能方面的问题也就主要表现在应用能力的欠缺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大部分教师受到的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不够系统、专业,大多数培训只是理论讲授,导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对信息化教学也有一定的制约,年龄较大的教师对互联网教育的基本信息、教学技能学习起来较为困难,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带有很大的抵触情绪。除了这些,学校内缺少信息化教学变革与探讨的氛围,多数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技术的学习与理论知识的探索是趋于被动的。现实中很多艺术类专业教师甚至不会做简单的PPT课件,更多的是将课堂讲授的内容直接投影,更谈不上微课制作、视频制作等[2]。
(四)信息道德感普遍较弱
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一些教师不加选择地滥用,甚至学术造假,或者剽窃。教师的信息道德感弱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部分教师责任感不强,没有意识到作为信息的接收者和传播者,自身对教育教学的重要影响;二是科研成果考评制度的影响。现在,教师晋升职称时需要有相应的科研成果作为硬性指标,一些教师出不了成果但又不愿放弃职称的晋升,只好窃取他人的成果。另外,还有一些教师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也造成了自身信息道德的缺陷。
二、艺术类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一)转变观念,强化信息意识
意识上的转变带来行动上的落实。因此,教师信息素养的训练提升,首先要从纠正其传统理念入手,转变教师的观念,让其认识到互联网教育变革对提升教育教学实效的促进作用,自觉参与到互联网教育的变革浪潮中。让教师更多地认识到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新技术、新理念的可行性,激发教师对新理念、新模式的自觉学习意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以创新的意识激励学生,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如教师借助网络广泛搜集艺术教学材料,聚焦于复杂、富有情感、艺术特色的素材的提取使用,关注学生信息素养、数字素养、创新能力等的培养,以问题探究、案例启发等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获得正确价值观的教育熏陶,指导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3]。学校也要营造教师信息意识转变与信息素养提升的氛围与环境,对当前影响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一些客观要素进行调整,如教学负担的减轻、教学探讨氛围的营造、奖惩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等。
(二)多元培训,学习信息知识
融合多种培训方式,深化教师信息知识的学习与积累。互联网教育变革使得教育带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也具有智能化发展导向,实现了传统学习方式颠覆性的改变。互联网教育引发的教育变革,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互联网教育变革的实施方法:以培训为主,学校牵头组织各种信息知识培训,让教师直接获得技术的学习机会。要发挥教师的能动性,让其积极主动的学习、开拓、发展自己。例如,针对自己的薄弱之处,可以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合作学习,将互联网教学的优势领先作用于教师群体,让教师获得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满意体验,调动其知识技能学习的积极性,也保证了教师信息知识培训的系统性与连贯性。在专业的教育培训中,教师能基于自身所学指导信息化教学。如教学评价方面,教师可以在参与数据教学技术培训之后,以大数据技术指导教学评价,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评估学习情况,融入特点、课堂表现等多个要素的分析,评价更全面更客观,以此获得有效的教学反馈,指导调整教学方案。只有加强学习并活学活用,才能起到真正的培训效果。
(三)创设氛围,提升信息技能
良好的氛围能够在教师群体中掀起自觉学习信息技术的浪潮。要想提高教师的信息技能,就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校鼓励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家长允许孩子合理地使用信息设备,使教师有充分的自由去进行信息化教学实践。鉴于当前很多艺术类专业教师反馈信息化技术学习平台较少,且部分资源检索需要收费的情况,可以以校为单位购买网站使用权限,让教师借助网易课堂、中国教师微课平台、北京大学等知名大学的数字资源库检索资料,进行自我学习,为其信息化技能的提升提供多元的条件支持,让其信息技巧的学习无后顾之忧。同时,在对教师进行培训时,也要鼓励教师建言献策,主动参与,以更多的体验式案例研讨为主的培训,让教师卸下信息技术学习的心理包袱,“轻装上阵”,提高教师信息技能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信息技能的提高。营造信息化学习氛围,使得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教学理念、知识技术等逐渐融入教育教学实践,深化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改革成果。
(四)完善考评,强化信息道德感
信息道德教育需要重点着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伦理认知、道德品质的提升。在教师伦理教育方面,师德规范、教育情怀与工匠精神是当前教师伦理认知升华的关键;另一方面是信息安全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教师要积极关注信息安全问题、隐私保护等问题,不仅要主动适应信息技术带来的教育变革,更要自我总结反思,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找问题的最优解,加强教学中的安防意识。而信息道德感的培育也需要考评机制发力,完善的考评机制是对教师进行信息道德约束的保障,对于学校来说,要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出具教师信息素养标准,并增强其考核性。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制度,改变传统的以教师学术成果来考评的制度,更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建立完善的培训、考核、认证于一体的评价机制,要重视师德建设,奖罚明确,以信息道德管理强化教师信息道德教育。考评机制越完善,对信息道德的教育约束作用就越强,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就越全面,教师信息技术的运用自觉性也将大大提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指导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让互联网教育变革的成果落地于教学实践。
三、结束语
信息化教学是不可逆的趋势,教师作为信息化教学的主力军,其必须加强信息知识、信息技术的学习,增强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感,认真做好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准备工作,更好地适应教育信息化变革的大趋势,发挥自身能动性,做好信息化教学。艺术类专业教师也应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信息关注意识,使得学生在掌握艺术创作原理的基础上,能自觉借助信息技术创新设计。鉴于当前艺术类专业教师信息教学现状,其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必须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