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压力与情绪状况分析与应对策略研究
2021-11-27李灿阳
李灿阳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4)
2020年上半年,全国大、中、小学校因疫情原因均延期开学或未开学,采用网络教学方式,让学生“宅”家在线学习。期间,笔者跟踪调研了本校学生的心理表现情况,结果显示,有60%左右的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业和就业压力,3%左右的学生情况比较严重,诱发了心理疾病。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2020年下半年,随着各个院校陆续如期开学,学生将重返校园,恢复校园学习生活。返校后的学生将面临学业、就业等多重压力,这些压力,会对学生的学习心理造成哪些影响,会有多大影响,辅导员该如何应对,应当引起各高校学工线的重视。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教育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希望能为同行提供借鉴。
一、高职学生压力分析
从高职学生的视角来看,学校的教学计划、企业的招聘计划被打乱,自己的学业进程被改变,尽管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撑下,线上教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学业的困惑、就业的担忧一直存在;从高职学校的视角来看,如何在计划被打乱的情况下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确保学生如期就业,是新学期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无论是从主观视角还是从客观视角,高职学生陡增三种压力,即学业压力、管理压力和就业压力。
(一)学业压力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与学科型普通高等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两种类型[1],高等职业教育以技能培训和技术应用为代表,学科型普通高等教育以文化学习和理论研究为代表,两种不同类型教育的受教育者,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要求上有较大差异。高等职业教育的受教育者重在技术技能的掌握,需要依托学校提供的教学条件,反复的练习和实践,直到掌握了技术要领,达到了一定的技能熟练度,才能算是学有所成。停课不停学期间,线上学习满足了高职学生对公共基础课、基础理论课的学习,通过线上观摩,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的技术技能印象,但碍于实践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专业的高职学生,无法通过线上学习有效提升技能水平。在新学期补充训练学时、加强技能训练,既是高职院校保证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也是高职学生提升技术技能水平的切实需要。然而,新学期有新的教学任务,要利用有限的时间补回训练课时,在学校充分调配资源的前提下,更需要学生牺牲更多的休息时间,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二)管理压力分析
新学期,各院校纷纷制定了开学工作方案。从百度检索情况来看,不同省份、不同学校的开学方案基本倾向于“封闭式”管理方案,略有不同的是,有的采用“半封闭”式管理,有的采用“全封闭”式。笔者所在学校采用“全封闭”式管理,方案的基本内容概括如下:第一,严格出入管理,原则上,学生不得外出,特殊情况严格执行请销假管理制度,凭请假条出入;第二,严格检查报告制度,对学生在校身体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第三,严格考勤管理,按照“课堂考勤、早晚点名”落实学生在校期间的考勤管理。根据上述方案,学生在校期间的出行将受到更严格限制,尤其是外出,即使是周末和国庆小长假,学生也不能向以往那样自由外出活动。多数学生应该能接受并适应这一变化,但也会给有部分学生会难以适应,会产生生活情感上的压力,甚至会有情绪化的过激表现,而且,这个群体数量会有增加的趋势,适度的心理干预会非常必要。
(三)就业压力分析
每年春季都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季,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74万,同比增加40万人,综合考虑经济短期下行压力和其他方面的影响,2020年上半年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笔者所在学校,对接产业办专业,专业人才的培养紧贴行业产业的发展,历年来就业形势都很好,首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2020年上半年,由于部分行业受影响较大,企业业绩下滑,出现了减薪减员的情况,这直接导致了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学校首次就业率也下滑至90%以下。尽管不同产业受影响不同,不同专业面临的就业压力也不一样,但就业率发挥着学生求学上进的风向标作用,就业率下滑,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020年上半年的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很大的影响,2021年、2022年的毕业生将被间接影响,如何从就业的角度,做好后续学生的心理辅导,减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无力感和无助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避免出现心理问题,也十分必要。
二、高职学生压力情绪分析
压力情绪,是人们面对压力所产生的情绪[2],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随着年龄、阅历和社交范围的增长,尤其是学业、事业、爱情、家庭等观念的逐渐成形,其面对的压力不断增加,压力情绪风险也不断增加。通过前述分析,高职学生面临的压力呈多发上升趋势,存在压力情绪高发的风险,引导不当,将形成负面情绪,一下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业发展,乃至危及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悲观厌学情绪
悲观情绪源于自卑。在学历至上的观念下,高职学生一入学便戴上了“高考失利者”的隐形枷锁,自卑便成为深藏在大多数高职学生心中的负面情绪。随着高职学生不断适应高职教育,他们的学习进展顺利、学业不断成功、自信心不断恢复,自卑的负面情绪被不断淡化,逐渐被自信乐观的积极情绪所取代。笔者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发现,将近七成的高职学生在进入学校的第二个学期才逐渐适应高职教育,处于自卑情绪稳定期;第三、四个学期,随着实操、实践类课程学时占比的增加,高职学生学业获得感逐步增强,逐渐步入自卑情绪转型期,是形成自信乐观情绪的关键期;第五、六学期,随着毕业季的临近,就业单位的落实,学业有成的喜悦感,让绝大多数的学生能积极乐观的走向人生的下一阶段,步入职业生涯。上半年的停课不停学,打乱了学业秩序,同时扰乱了大多数高职学生自卑情绪向自信情绪转向的规律,增加了悲观厌学情绪大面积爆发的概率。
(二)冲动易怒情绪
冲动的本质是情绪过激,是自控能力不足或压力积累爆发的心理表现。高职学生,基本处于18—20这个年龄区间,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在学业、情感、生活等具体事务遭受挫折时,缺乏情绪免疫力,容易冲动。在笔者所接访的学生中,90%的学生表示有过冲动过激行为,其中,20%左右的冲动行为给学生家庭、学校以及其他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例如损坏公物、打架斗殴、恶意旷课、造谣诽谤等。在学业、就业的多重压力下,学生更容易产生冲动情绪,封闭式管理下的任何突发情况,例如就餐排队、断网、停水、停电等,都可能成为学生冲动行为的导火索,引发一连串的情绪化反应,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
(三)孤僻冷漠情绪
孤僻冷漠是压力情绪的另一种极端表现,是情绪抑郁的结果。高职阶段的学生,处于学生生涯和职业生涯交汇的临界点,学生心理交织着“高考失利”“技不如人”“学业堪忧”等充满焦虑的负面情绪和“天生我材必有用”“步入社会、走向希望”等满是希望的正面情绪,持续的压力作用下,负面情绪郁结。学业陡增压力和就业未知的压力增加了学生的压力载荷,直至情绪临界点,冲动易怒算情绪爆发的话,孤僻冷漠就是情绪的冷藏。孤僻冷漠造成学生的沟通障碍,直接摧毁学生的学习、就业、生活常态,影响其发展。
三、高职学生的心理辅导对策
基于前述分析,高职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既要做好常态化的教育引导工作,更要参考重要时期的工作要求,抓好重点情况、重点问题、重点人员的心理辅导工作。按照“全面辅导、重点跟进、团队协同、三全育人”的工作思路,笔者认为,可从下列四个方面加强高职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一)拓展心育空间,营造暖心氛围。基于泛在学习理念[3]。笔者认为,心育空间应该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社会、校园、课堂、心育工作站、成长辅导室等物理空间,也包括网络虚拟空间。由于本次返校后的封闭式管理,物理上,形成了校园空间与社会空间隔离的局面,这使得学生活动空间受限,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易诱发压力情绪。但基于宽泛空间的概念,网络虚拟空间的存在,将为物理空间的隔离起到很好的弥补作用,同时,校园、课堂、心育工作站、成长辅导室等物理空间是心育的主体空间,充实和完善校园空间,是加强心育空间建设的主要任务。因此,学校可以从五处着手,拓展心育空间,营造暖心氛围,即:改善校园环境,增加校园亲和力;加强课堂质量建设,增加课堂亲切感;加强心育工作站建设,提升心育工作站服务水平;加强成长辅导室建设,打造特色成长辅导空间;提升网络内涵质量,开辟网络心育空间。心育空间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学校的关注和老师的关心,感受到教育的温度,困惑的时候有帮助、失落的时候有帮扶、喜悦的时候可分享、成功的时候可庆祝。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认可和鼓励是最大的心育良方。
(二)建立导师团队,开展学业帮扶。学业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就高职学生而言,围绕专业、行业、职业,三大问题备受关注,即,专业是什么,行业干什么,职业怎么干,简单而言,就是新生入校时,学生和家长都普遍会问的一个问题“学这个有用么”。为此,在班级辅导员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学业导师制度,组建学业导师团队,从专业的视角、以实际的经验和真实的案例,持续不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专业、熟悉行业、领会职业,形成专业认可度、行业认同感和职业自信心,同时,言传身教,手把手带领学生攻克学习难题,为学生建立学业自信。因此,学业导师的遴选在兼顾专业性、技术性的前提下,更应该重视责任心,德高望重的大师领衔的学业导师团队尤为难能可贵。
(三)构建信息平台,盘活虚拟校园。信息化,实现了物理信息向数字信息的转变,改变了人与人的沟通方式,催生了虚拟生态。基于信息化技术,学校、教师、学生、课程、家长、课堂等各类物理要素都可以虚拟到信息化平台,开展信息交流,实现虚拟驱动现实的互动,虚拟校园应运而生。停课不停学期间,信息技术为保障教学的持续性发挥了重要作用,直播课堂、网络课程成了教学的主要形态,体现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与价值;封闭式管理的形势下,学习之余的生活交流成为主要问题,信息技术助力教育教学的优势应当进一步体现,因此,构建信息平台、盘活虚拟校园十分必要。以“易班”为例,其在班级活动、校园活动的组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起到了虚拟校园的作用。学校应当借助“易班”及类似平台,为学生组织更加丰富的活动,尤其是学生、教师、家长以及教育相关主体和社会人士都能参与的活动,确保学生的正常交流。未来,随着信息平台的集成和功能不断完善,构建全方位的虚拟校园,将真正实现“虚实一体、多方联动”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目标,提升教育行业应对学生心理事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