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培养士官心理健康现状调研
——以江苏省定向培养士官院校为例
2021-11-27王梅梅
王梅梅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1]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2]大学生心理健康是高校校园文化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调研背景
为加快培养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士官人才,原总参谋部、教育部确定从2012年起,开展依托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定向培养直招士官工作,至今已8年有余,且培养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定向培养士官(以下简称“士官生”)作为军地联合培养对象,不仅需要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和高强度的军事化训练,还需要坚强的意志品质、理性平和的心态、过硬的军政素养。
心理健康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士官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充满诱惑的现代化大学校园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是拒绝诱惑、实现自我调节、迈向成熟的关键,是逐步提升自身军政素养的必要条件。但是,在士官生培养过程中,笔者发现有部分同学不能较好适应新的环境,对学习、训练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对身份职业认知出现偏差,甚至有同学在入学一两个月之后选择退学,这一现象对定向培养士官工作的持续开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士官生群体的思想稳定性也产生了很大的阻碍。
为培育士官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完善本校定向培养士官心理育人体系,促进士官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定向培养士官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笔者就其在校期间的职业认知、心理适应、价值引领、人际交往等方面为内容开展了调研,力争寻找出一个帮助士官生快速突破心理健康教育瓶颈的方法和路径。
二、调研过程
(一)调研目的
对于刚刚毕业的高中生来讲,大学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但是他们选择了定向培养士官。要适应这样一个新身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每个人都会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和不适应;经过新生阶段的抗压和适应调节之后,士官生还要面对大学校园里普通大学生生活的诱惑,是否能抵挡诱惑,锻造军人品质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士官生心理健康现状及需求特点,寻找其在环境适应、人际关系、职业认知、价值观养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调研对象
为了更准确地把握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士官生的心理特点及需求,笔者分别于2018年10月、2019年3月、2019年10月开展了三次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共发放并回收问卷1520份,有效问卷1520份。其中大三年级问卷数占总数的30.43%,大二年级问卷数占总数的37.61%,大一年级问卷数占总数的31.96%。
以上数据均通过易班平台进行采集并分析。
三、定向培养士官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建议
(一)环境适应能力不强,理想与现实存在落差
定向培养士官是基于全国普通高校统招,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们必然存在校园环境、语言环境、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差异。面对环境、学习、生活、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变化,部分同学很难迅速转换角色、树立目标,因而出现学习动力不足、生活自理能力差、自律性不强等问题,陷入无边的矛盾纠结和苦闷中,产生空虚感、挫败感、自卑感、失落感等,有的甚至选择自我压抑,进而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3]
在对“在士官学院学习生活中,你总体感觉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有7%的受访者表示在勉强坚持,1%的受访者感觉非常困难;在对“进入士官学院后你是否有茫然无措的时候?”这一问题的回答中,60%的受访者表示偶尔有,2%的受访者表示一直很茫然;在对“在士官学院你是否时常感到苦闷?”这一问题的回答中,20%的受访者表示处于中等水平,2%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在士官学院经常感到苦闷;在对“你会采取哪种方式对待负面情绪?”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有6%的受访者选择自我压抑。
针对士官生中存在的各种不适应而导致的心理异常问题,笔者着重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引,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第一,进行心理适应能力测试,开展自我认知心理训练,肯定自我,增强自信;
第二,依托班长、团支书、心理委员等班级骨干开展朋辈辅导,用身边的典型案例和成功榜样引导同学树立目标,走出空虚和失落;
第三,依托学院心理健康协会定期开展团体辅导,帮助同学们寻找转移负面情绪的途径,让他们学会释放自己心中的负面情感,以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
(二)交往能力不足,人际关系薄弱
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决定了定向培养士官招生过程中存在特定的地域选择,在江苏更多的士官生来自中西部地区,地区间的经济、文化差异给这些学生带来了一定的思想冲击,直接影响了其交往能力的发挥,有甚者会造成宿舍关系紧张,甚至肢体冲突。
在对“你喜欢与别人交往吗?”这一问题回答时,有33%的受访者表示一般,无所谓,2%的受访者表示不太喜欢,4%的受访者表示喜欢一个人独处;在对“你是否担心朋友其实不那么喜欢自己?”这一问题回答时,有57%的受访者表示有时候担心,2%的受访者经常担心;在对“与同连或同宿舍的人相处时,是否有很大困难?”这一问题回答时,表示无困难的受访者为46%,而有困难的占54%,其中特别困难的占1%。
针对士官生中存在的人际交往困境,笔者在分类归纳、辩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第一,邀请身边的“交友达人”分享自己的交友经验,介绍成功交往的原则,坚持底线思维、平等真诚、宽容谦让、团结协作;
第二,依托班团组织开展团体辅导、心理情景剧、模仿示范等体验活动,传递倾听、语言表达、微表情等人际交往艺术;
第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基本生活常识和技能展示等活动,在细微处给同学们以肯定,增强个人自信心和人际吸引力。
(三)职业认知模糊,职业生涯规划缺失
通过对士官生身份认同、职业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调研,发现有近1/3的同学是基于一些外在的功利因素而选择的定向培养士官这一身份,对自己的身份定位不够准确,缺乏一定的职业认知能力,没有军人职业意识,不认为从军是一种职业,因而缺乏一定的内在动力支撑,且没有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摇摆不定,易随波逐流。
在对“你为什么要成为定向培养士官?”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有69%的被访者是为了实现自己心中梦想,13%的人是想通过士官生身份来增加自己阅历,7%的人听从父母或受身边人影响,11%的人是为了毕业后不用找工作;在对“你了解士官(生)及其未来职业发展吗?”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只有52%的被访者表示比较了解;在对“你对自己所在军种及所学专业是否了解?”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只有33%的被访者比较了解;在问到服役年限问题时,只有49%的被访者想长期入伍(9年以上),而16%的被访者想入伍9年,31%的被访者选择入伍5年,还有4%的只想入伍2年。
针对士官生中存在的身份认识不明、职业认识模糊、职业生涯规划缺失的现状,笔者从顶层设计到体系结构到基层实践各层次各环节,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第一,军地共建,搭建定向培养士官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框架。统筹军地双方资源,从专业技术和士官发展多个角度设计定向培养士官职业发展路径,共育人才、共享育人成果。
第二,课内课外,拓展定向培养士官职业认知和生涯评估路径。开设针对定向培养士官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部队岗位需求为导向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建立生涯发展工作室,定期邀请往届士官生来学校开展交流研讨活动。
第三,线上线下,开发定向培养士官职业生涯规划竞技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新业态,定期开展职业认知类竞技项目,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建,用比赛强化专业认知、培养职业认同感。[4]
(四)价值观狭隘,缺乏军人血性与“奋斗精神”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价值体系确立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人们的价值观伴随着环境的变化而逐渐成熟并系统化。[5]士官生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相对单一的校园环境影响了其价值观的多元发展与甄别,在缺乏自主重构的情况下,外在的价值引领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把准士官生价值选择的脉搏,才能更好地进行价值引领和扬弃。
在对“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你是否还会选择成为定向培养士官?”这一问题的回答中,69%的受访者选择了“还会选择”,有一定可能的有27%,4%的受访者不太可能继续选择;在对“你对待学习有何想法?”这一问题的回答中,77%的受访者表示很有用,18%的受访者认为有点儿用处但不重视,5%的受访者认为没用;在对“当你有多个想要的东西却只能选择一件时你会?”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有67%的受访者选择当下最重要的,32%的受访者会反复对比,1%的受访者会直接放弃。
针对士官生中存在的部分同学狭隘价值观、自我怀疑与否定、畏难退缩等问题,笔者以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为指导,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第一,组织开展诸如“价值观大拍卖”等心理游戏,帮助同学们体验、澄清自己的价值观,激发同学们思考自己的个性对行动力的影响,学会抓住机会,不轻易放弃;[6]
第二,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用革命前辈坚定的理想信念、执着的信仰厚植士官生的爱党爱国爱军情怀;
第三,开展以坚持不懈,努力奋斗,不怕困难为主题的红色故事展演,创设情境,以代入感点燃士官生潜意识中的血性与拼搏精神;
第四,开展以团体为主的军事竞技类活动,培养士官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崇尚荣誉的意志品质;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为期两周的军事训练,锤炼士官生的血性品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四、结语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改革完善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政策制度”。定向培养士官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产物,是军人专业化、职业化,军队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作为定向培养士官项目的参与者,笔者以健康为基础、以成长为核心、以成才为目的、以铸魂为目标,设置本次定向培养士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问卷,期望在积极心理学的引导下,充分挖掘该群体在成长成才和人生发展过程中的盲点和断点,制定适合该群体发展的以维持心理健康、指导成长成才、培养血性担当为框架和路径的心理育人体系,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定向培养士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