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PARK课程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2021-11-27杨静云

山西青年 2021年20期
关键词:实验班体育课体育

杨静云

(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洛阳 471934)

“SPARK”的全称是“The Sports Play and Active Recreation for Kids Programs”(儿童的运动、游戏和体育活动的课程)。SPARK课程的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是将体育运动、游戏与休闲娱乐结合的综合体育课程。[1]SPARK课程力求让学生在大量运动中仍能体验愉悦感为主要教学目标,既增强体质又增强体育课程的良好体验感。SPARK课程在体育及课外活动等体育锻炼中得到广泛应用,深受人们喜爱。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课程历史悠久,同时深受传统思维与授课方式影响,固有教学模式日复一日地进行,使广大师生对体育课程的热爱度逐步降低,进而逐渐丧失对体育课程的期待。也正因为如此,我国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度并不高,导致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长期存在。体育课程模式的改革成为当今体育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学习研究SPARK课程模式,通过SPARK课程的实验证明,及该课程引入我国后在各中小学体育课的实践研究中发现,该课程不仅仅适用于中小学生,对大学生体育课程兴趣度的提升也有一定影响。因此,本文以高校洛阳师范学院部分学生为例进行实验研究,对该课程引入后学生对体育课兴趣度的提高进行分析,为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可行性建议。

一、SPARK课程优势特色

(一)SPARK课程的创新性与独特性

SPARK课程在授课内容上有很大的突破及创新之处,区别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传统授课内容,例如以田径、篮球、排球等为主要教学内容,但是SPARK课程在有其课程的基础之上,又增添了广大学生喜爱的流行性课程,即旱冰、霹雳舞、跆拳道、飞盘等课程。通过课程内容的创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与此同时,SPARK课程模式具有鲜明的独特性,不同于以往的“一课一师”“一课一练”模式,该课程采用“一课多师”“一课多练”模式,即一节课不仅仅局限于练一种运动项目,而是采用两种及以上运动项目进行交叉练习,同时设置教师A、教师B共同完成本节课教学内容[2]。通过课程模式的独特,既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又可增加体育活动量。鉴于SPARK课程的创新性与独特性,在很大程度上,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可借鉴其创新与独特的授课方式,同时,更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SPARK课程模式为基础,开发出更适合我国体育教学实际的体育课程模式。

(二)SPARK课程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SPARK课程授课的灵活及方式的多样深受学生喜爱。不同于以往课程,该课程从开始至结束均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课的开始“自由且规矩”,自由体现在学生在场地内自由活动,同时听取教师课前安排,而不是机械死板的整队,规矩体现在所有学生在教师规定好的区域内进行课上学习。同时,SPARK课程采用音乐贯穿始终的方式,音乐根据课上进行的阶段及强度而有所调整,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下进行体育锻炼,活力且积极。SPARK课程模式采用个人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学习与自身对比而不与他人相比,对比个人本节课与上一节课的差距,无论进步与退步都需作出总结,激励自身继续努力。

(三)SPARK课程的发展性与终身性

SPARK课程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的传授,更多的是通过课外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与体育终身性。[3]通过影响学生的意识来改变学生行为的方式比单纯地进行知识教授的影响更深远和持久,这充分体现了该课程的终身性学习目标。[4]SPARK课程的发展性与终身性目标主要体现在:1.该课程制定详细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课前、课中、课后主要学习任务与进度,明确自身在体育活动中的责任,并积极完成体育教学计划。2.学生可根据自身现有体育素质,制定符合自身条件发展的学习目标,切合实际,更满足学生需求,激励学生发展。体育课程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发展,实现终身学习目标,将是基本成功的课程,受益于学生的课程。

二、高校体育课程兴趣度调查研究

为进一步了解SPARK课程与我国传统体育课程模式对学生体育课程兴趣度的影响差异,为此,采用华东师范大学汪晓赞教授研制的“体育学习兴趣评价量表”来了解实验前后实验班(采用SPARK课程授课方式的班级)与对照班(仍采用传统授课方式的班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量表分为运动参与程度、体育学习积极兴趣、体育学习消极兴趣和自主学习程度四个维度。通过四个维度了解对照班与实验班实验前、后差值对比,对比分析学生对体育课程兴趣程度的变化。

将对照班与实验班学生实验前后体育兴趣问卷调查结果差值进行对比分析,数据分析得出,在运动参与程度、体育学习积极兴趣、体育学习消极兴趣三个维度上P值小于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根据实验前后对学生的体育兴趣(运动参与程度、体育学习积极兴趣、体育学习消极兴趣、自主参与程度)四个维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得出SPARK课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尤其是在运动参与程度、体育学习积极兴趣、体育学习消极兴趣上有明显变化,以上三个维度测试结果P值均小于0.01,SPARK课程对实验班的影响具有非常显著性。分析产生实验前后变化的原因,其中自主参与程度是兴趣维度当中实验前后变化最小的一项,究其原因,SPARK课程对于学生来讲是新颖的教学模式,作者在实验班授课时,将其新颖方式引入课堂,大多以教师引导为主,教师教授学生新模式的具体操作形式,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度并没有明显变化,且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长期的锻炼与培养才能够有所提高,因此实验前后体育兴趣中自主参与维度无显著性变化。SPARK课程中新颖的活动道具与新颖的活动方式有效地激发学生体育课的参与程度,积极性明显增强。例如彩虹伞这一道具,鲜艳的色彩搭配,从视觉上给予学生冲击感,即课的开始便可调动学生,学生的积极兴趣显著增强,消极兴趣显著下降。

教师所倡导的体育课程是积极的、向上的,同时也是充实的,如何将切实发挥到最大化,而又不增加学生的消极兴趣,成为体育课亟待解决并具有价值的问题。SPARK课程很好地优化了这一问题,在提高学生兴趣方面有其独特的教学方式。例如“忘情投圈之健美操步伐练习”,在课堂中教授步伐之后,以游戏活动的方式复习巩固该节课的教学内容,该项活动是在规定场地内,四角放置彩球,学生分四组,站在本组阵地之后,教师以步伐名称为口令,学生通过加快步伐速度移动到其他组获取彩球再返回本组,循环进行。如此一来,该活动不仅仅提高了学生掌握步伐的熟练程度,更在跑动中大大提高了心肺呼吸能力,跑动能力等。又如“里外慢跑之足球练习”,学生在规定场地内呈方形组块站立,内外分两组,学生活动分为持球走、熟悉球性慢跑、两组间原地传球、行进间传球等,教师发出口令,学生依据教师口令转换练习,教师根据学生身体活动程度变换强度。经实验班练习发现,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兴趣明显高于对照班原地站立练习的效果。SPARK课程以独特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明显增强。

体育课程最本质的特征在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而身体素质的有效提高在于对体育课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只有对体育课本身产生兴趣,才会积极投入其中,长此以往才会不断提高其身体素质。SPARK课程关注学生的兴趣,从学生兴趣出发,开发出许多符合学生需求的体育活动内容,将其课程引入高校体育教学,该课程的授课方式与课程活动内容深受学生欢迎,并通过测试发现实验班学生体育兴趣的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班学生。

因此,经实验证明SPARK课程对学生体育兴趣(体育参与程度、体育学习积极兴趣、体育学习消极兴趣)的提高有显著性影响。

三、SPARK课程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启发

(一)SPARK课程与我国体育课程相结合

SPARK课程为新颖性创新型课程,大到整体教学模式,小到课程各个环节,均与我国体育课程存在较大差异。学习一种教学模式并非全盘接受,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融会贯通,更好地促进原有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二)高校体育教学课程内容合理配合并因地制宜

我国体育课程一节授课内容一般为一项,可根据SPARK课程“一课多学”模式进行适当调整。例如SPARK课程采用一节课学习篮球加跳绳,篮球与跳绳分别练习身体的上、下肢,练习重点不同,通过一节课的双向练习,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全身力量,促进学生协调发展。通过整合不同运动项目的发展特点,将两种课程相融合。同时课程内容要因地制宜,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地方特色,开展具有地方色彩的特色课程。例如将少数民族舞蹈进行改编,融入至体育课程热身活动部分,特别是我国西北地区,传统体育项目众多,可依据学校现有条件引入传统体育项目,多方位吸引学生体育内容兴趣,提高学生体育课堂积极性。

(三)体育教学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主要目标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5]体育课程锻炼学生身体,提高学生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主要教学目标。学校可通过以下途径逐步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1.课堂环节渗透。以课前集合宣布课上内容时间为契机,宣传终身体育思想;2.开展终身体育意识培训课堂。体育以实践为主,更要结合理论知识讲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最优化效果;3.加大网络媒体宣传手段。以校园微信公众号平台、微博、校园广播、网站等进行教育宣传。

猜你喜欢

实验班体育课体育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体育课上的“意外”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超常发挥的“幸运儿”
我们的“体育梦”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