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2021-11-27王雪娇
王雪娇
(渤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当今社会发展瞬息万变,劳动作为我国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实现形式,已经不再只是一般的形式问题,而是肩负着国家和新时代所赋予的重担。小学时期作为人才培养的启蒙阶段,掌握基础知识的关键时期,掌握劳动教育相关知识,建构劳动教育思想乃重中之重。家庭、学校、社会作为小学生生存发展的重要环境,有效结合三者,发挥其1+1+1>3的效果,对于劳动教育在小学中的推行实施,提升小学生劳动素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背景
(一)缘何在家、校、社中实施小学劳动教育
1.家庭是劳动教育实施的起航点
家庭作为推行小学劳动教育的启蒙点,儿童的日常生活、吃穿用度皆在家庭之中,家庭中实施劳动教育便于小学生在成长发育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端正劳动态度,真正做到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积极主动,参与劳动;培养正确的劳动品行,锻造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帮助小学生打破已铸造的劳动世界壁垒,扭转他们头脑中劳动低下、劳动贫贱的错误思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习惯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学生们对劳动教育的初认识,家庭教育更是对劳动教育实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培养孩子正确对待、尊重世界万物,才利于孩子们三观的形成,只有父母拥有正确的劳动思想,才能平衡好学习与劳动的比重,不只考虑成绩,更注重劳动素养的铸就,提供给孩子们更多劳动机会。
2.学校是劳动教育实施的培养皿
学校作为推行小学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学生的学习生涯在学校中展开,在学校中实施劳动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对小学生今后职业发展和兴趣培养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掌握劳动知识,锻造学生多形式的劳动实用技能;有利于培养多方面发展的新劳动人才,萌发新时代倡导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敬业精神等劳动教育精神;有利于培养劳动教育教师,为国民教育发展创新添砖加瓦,有利于改变唯分数论的传统教学观点。
3.社会是劳动教育实施的补给站
社会作为推行小学劳动教育的支持力量,劳动教育在社会实施中离不开政府给予的帮助支持,在社会中实施劳动教育有利于弥补家庭、学校劳动教育的缺憾,推进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发展。通过政府审批规划建造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学校劳动教育提供实施平台;校、社结合实施劳动教育可培养学生体验社会,了解社会中的各行各业,利于良好劳动职业观的树立;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有利于良好劳动思想的培养。
(二)劳动教育以其独特的育人价值推动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
总结顾明远先生的话,他认为劳动的育人价值和功能体现在四方面:“促进儿童身体健康”“顽强的意志、毅力和责任心”“热爱劳动的品质和劳动光荣的观念”“将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1]。以劳树德,培养学生劳动品德,掌握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秉承马克思主义奉献精神,实现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相融合[2];以劳增智,以劳动知识武装头脑,思考并实践在劳动中,创造更大的劳动收益;以劳强体,通过劳动让人回归本体、强壮身体;以劳育美,通过劳动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学会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展示美。五育融合并举,和谐发展,形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
(三)加强小学生劳动教育实施是新时代的形势所向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劳动教育及其重要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由此可以推断劳动教育已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劳动教育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属性[3]。推行劳动教育可以促进五育并举,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国家的劳动教育水平影响和决定着这个国家的社会风气和价值取向,影响和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国民素养[3]。国家只有不断加强劳动教育,才能不断提升劳动者素质和质量,培养出源源不断拥有劳动价值的人才,将人口增长转变为人才增长,可以说劳动教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关键一环。
二、新时代实施小学劳动教育的症结所在
(一)劳动教育在家庭被软化、在学校被弱化、在社会被淡化的问题突出
1.劳动教育在家庭教育中被软化
小学时期的学生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又多为独生子女,吃穿用度皆被家人照料得体贴入微,而家长一味追求分数,从小学时期就过度灌输孩子们“成绩才是硬道理”,认为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不仅要在学校学习,还要参加各式各样的培训班,这同时也就剥夺了孩子的劳动机会,即使孩子们有休闲时间,家庭劳动也一概不许孩子们插手,长此以往会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错误行为习惯。其实父母的劳动思想和劳动行为会影响并改变着孩子们对于劳动教育、劳动行为的认识,家长本身的劳动教育思想有失偏颇,认为劳动不能成就大事,会劳动长大后也是从事劳动的社会底层,长此以往使劳动教育在家庭中处于被动中。
2.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被弱化
很多学校低估了劳动教育课程推行的重要性,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缺乏,没有专门的教材、大纲,也没有课程检验标准,许多课程都是为了敷衍考核,流于形式,并不在平时推行。很多学校即使开展劳动教育课,管理上也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老师潜意识中不重视劳动教育,认为劳动教育并不具体推行到考试题上,对升学率起不到帮助,教师劳动专业性低,劳动教育政策了解匮乏,认为劳动教育课的职位是份闲职,态度散漫,工作积极性不高,导致小学生劳动意识淡薄,劳动教育思维仍停留在劳动是一种惩罚措施上。
3.劳动教育在社会教育中被淡化
社会中大多数人对劳动教育的记忆还停留在简单的体力劳动上,并未意识到脑力劳动也属于劳动教育的范畴,导致小学生劳动观念扭曲,并且社会上嫌贫爱富、好逸恶劳现象成风,许多人都认为基层劳动者低人一等,轻视甚至鄙夷他们,劳动最光荣的观念早已在他们心中荡然无存。
4.家庭、学校、社会的劳动教育尚未形成合力
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是小学生们普遍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三者之间冥冥之中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家庭作为学生成长、居住的基本单位,提供劳动环境和培养劳动习惯是家庭劳动教育所能给予的;学校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领域,传授劳动教育知识,培养劳动技能是学校教育所能供给的;社会作为孩子生存、转变的重要领域,支持与规范监督是社会所能提供的。目前看来,三者同向同行、协同发展的体系还亟待加强。
(二)学生自我劳动参与意识不足
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外来影响,他们认为劳动和学习呈对立关系,二者此消彼长,实施劳动教育就会消耗大量学习的时间,长此以往,学生自身对于劳动教育的认识出现偏差,片面认为劳动只是体力劳动,参与与否不会影响升学,劳动意识淡薄,认为劳动低人一等,造成不珍惜劳动成果、眼高手低、不劳而获等错误思想。
三、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向
(一)机构基础:学校与社会协同合作
学校与社会相关部门应针对校内预设课程的标准提供一定的社会服务,如成都某区小学针对学校具体情况下设劳动服务部、学生学习部、爱心民政部等十大部门,校内部门承担管理责任,提供学校课程设置、规划、评价等,社会部门提供环境,并给予帮助与监督,二者协调发展,充分调配、利用劳动教育资源,让小学生有社会融入感、集体参与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乐于体验社会服务,为今后小学劳动教育实施、小学生劳动价值观培养奠定良好基础,让学生真正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主动参与劳动,从思想上升华劳动教育的地位。
(二)课程基础:推动劳动教育在学校实施的具体形式
课程是实现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形式,实行劳动教育课程,首先要以国家设置规定的劳动教育课程为出发点,达到国家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因劳动教育课程具有特色性,限制于当地地域特色、经济条件、文化水平、学生需要以及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发展实际等相关因素,劳动教育课程应实现校本化,结合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发展情况,了解当地师资队伍,办学水平,剖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条件,保障课程的可实行性。如,城市与农村地域不同,城市劳动教育课可结合科技等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素养,而农村劳动教育课则注重培养学生劳动实用技能。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可以针对学生的个性设置劳动教育课程,经济相对薄弱的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义务劳动。
(三)家庭基础:实现家庭、学校合作的实践方式
实行家校合作布置劳动教育任务,只有从根本上转变家长对劳动教育的思想,提供更多劳动机会;学校可以针对各位学生、各年级对于劳动的不同态度制定具体的家庭劳动清单,让学生逐步转变好吃懒做、无所事事的态度,让学生有家庭劳动参与感。
(四)空间基础:建设小学劳动教育发展实践基地
结合当地经济状况与地域特色,省市级审批建造该市劳动教育实施基地,合理利用省(区)、市、县内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学校间联合,组织学生交流劳动课程感受,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享资源平台,提供真实的场所,让学生亲身体验、了解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意蕴,让学生切身实地巩固劳动知识,学习劳动技能,培养劳动素养,转变陈旧思想,真正感受劳动带给人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