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学院校体医结合教学改革的对策思考

2021-11-27刘懿翀

山西青年 2021年20期
关键词:体医医学院校医学生

刘懿翀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299)

健康是促进人类发展的必要条件。医学院校是为培养专业医学人才而设立的学院。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对医学院校体医结合进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对此,笔者在下文做简要探讨,以供参考。

一、体医结合解析

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学院校体医结合是将运动科学与医学教学的交叉与融合。其实质是学习整体医学专业知识的概念,在学习同时将运动科学渗透在其中。两种技术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不仅体现在技术手段的相互参照中,还包括思想、观念、目标等诸多方面的紧密结合,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二、健康中国背景下体医结合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障碍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我国慢性病的发病率正在增加,对我国人民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当前的医疗康复方法多种多样,康复方法包括运动康复、音乐康复和艺术康复等。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状况不良的人口在不断增加。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学院校体医结合教学改革对我国的医疗健康服务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学院校进行体医结合教学改革也具有一定障碍。

(一)思想观念障碍

在医学院校将运动与医学融合模式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思想观念。目前人们的观念是只有药物和医生才能治愈各种疾病,运动体育、体育比赛和肌肉训练对自身的健康没有帮助。由于思想观念的阻碍,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学院校体医结合教学改革很难进行。

(二)专业体医教师的缺失

为建立运动与医学融合的实践基础,体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规模决定了运动与医学融合的实施程度和水平。体育和医学的性质决定了体医教师需要具备“体育+医学+教育”的综合专业素养。因此专业体医教师供应的质量和数量严重不足,已成为运动与医学融合道路上的障碍。

(三)缺乏实践拓展活动

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学院校体医结合教学改革缺乏体医结合教育拓展活动,学生对体医教育并没有很大的兴趣。医学生缺乏自身拓展实践和社会实践,对医学院校体医结合教学改革产生阻碍,对学生的自身发展也有不利影响。

三、健康中国背景下体医结合的教学改革构建

(一)明确目的,改变观念

明确教育理念是正确定位医学体育的基础和前提。明确体医结合教育改革的目标,改变学生的体医结合学习观念,推进健康中国背景下体医结合的教学改革。总体而言,医学院校的运动与医学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技能,使他们能够通过运动促进健康并成为专业医疗人才。在医学院,可以通过体育教育、选修课、课外活动、科学研究、实践培训和专题讲座来实现运动与医学的融合教育改革。此外,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师素质在学生的教育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运动与医学融合模式不能与医学院校的全体教职员工分离。可以构建“课程+辅导+科学研究+实践”+“教授”的“4+1”模型进行健康中国背景下体医结合的教学改革。医学院校体育教师应首先有效地改变体育观念,而不是侧重体育技能,充分挖掘运动与医学的内在联系。

例如医学院校每年开设一门为时八个课时的体医理论选修课,供医学院校学生进行选修学习。选修课侧重于身体健康和康复理论的教育,结合运动和医学的特点针对慢性病提出运动建议。选修课涵盖体医结合的理论知识教学,在选修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可以进行交流提问,对选修课的内容进行研讨。选修课具有一定的学时学分,医学院校在开展选修课时,将学生的平时学习成绩记为平时学分,鼓励学生学习选修内容。改革体育考核评价体系,运动成绩评估可指导、激励和评估学生的运动学习情况。使用出勤、运动技能和健身作为指标,运动评估标准与医学生的专业特征相结合,增强耐力质量的比率。每学年完成八个课时的理论课后,学生需要以论文的形式完成理论或实践作业,作为其最终评估的一部分。体医教师还要加强学生平时的学习理念灌输。比如在教授网球双反技术时,一些学生认为单反运动难度更大。体医老师会从双反运动开始,提高左手和右手之间的协调性,改进对双手反向技术的分析。而提高左手和右手之间的协调性对外科医生和牙医的手术非常关键,在进行网球双反技术的学习后,体医教师就要引入外科手术医生的操作学习。体医教师让学生自己模拟进行外科手术,反复练习动作。这种详尽的解释引起学生对网球的兴趣,一些学生学会了如何发球,甚至练习运用左手。

(二)建设专业体医教师队伍,鼓励开展科学研究

体医教职员工是医学院校进行教育改革的基础,教职员工的理念在促进运动与医学融合模式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教职员工的素质也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

加大医学院校体医专业教师的队伍对体医结合教育改革具有推动作用[1]。同时鼓励体医教师和医学学生在教与学的同时开展体医教学科研工作,也会对体医结合做出巨大贡献。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大学生需要有一定的科研素质。引导学生通过科学研究不断理解和探索健康世界,也是实现运动与医学融合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医学院校招聘教师的过程中,加大体医教师的招聘数量。同时在招聘体医教师过程中,注重考核招聘人员的专业体医教育素质。在招聘人员的笔试中增加体医理念和教育模式的考核。在体医教师进行体医教学过程中,通过短跑、长跑和游泳来改善学生的核心身体素质,其中包括训练手臂力量、手指抓地力、左右手的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体医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科学锻炼的方法和手段,密切关注学生的运动情况,并评估不符合标准的运动活动。医学院校可以构建校园运动平台,规定学生一学期的体育运动量[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运动打卡,在学生进行运动打卡后就可以计入平台成绩,完成校园运动后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比如医学院校构建运动世界校园平台,规定学生一学期在校长跑满足一百五十公里。医学院校可以严格执行运动比赛政策,在医学教育的同时,举办运动比赛项目。比如举办乒乓球运动比赛,乒乓球运动提高学生的双手操作能力。医学院校先安排学院进行预赛,选出技术较高的学生参加全校的比赛。通过比赛,不仅放松了学生的身心,也让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根据医学生对体育的研究兴趣为学生提供网球、乒乓球等课程。以手指和手腕的弯曲和伸展,打开和闭合,旋转样式为主要内容,以增强手指的柔韧性并改善手指和手腕的感觉和协调能力,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医学生的专业体力。同时发挥体育的预防、保健、康复功能。

例如,通过开设运动处方选修课,制定针对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运动处方,以及针对肥胖学生的减肥运动处方、用于预防和治疗青少年和儿童近视的运动处方、利于身体健康的有氧运动的处方等。

四、结合实践活动教学,拓展体医教育课外活动

随着人们对体医教育理解的不断提高,发现课外学习和活动是极其重要的,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并且可能在提高学生的技能方面起决定性作用。学习和掌握熟练操作技术需要科学和系统的实践[3]。上课时间无法完成体医结合实践活动,需要额外安排医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在课外运动中如何结合医学知识和技能也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这是关于使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例如肥胖、亚健康等。体医教育过程中要结合实践活动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医学上缺乏足够的社会实践,对体医结合训练操作具有不利影响。在体医教育结合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将学习到的体医专业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中。

例如,医学院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同的体医教学课程。针对肥胖的学生可以开展减肥班,减肥班在教授学生减肥正确方法知识的同时,对减肥的医学知识也进行讲解教学。减肥班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体医减肥方案,学生严格按照自己制定的方案进行体医结合的自身实践活动。在学期末时,减肥班的体医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减肥实践情况进行测定和评估。根据学生减肥方案的设立以及减肥过程和减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最终作为体医结合减肥班课程的成绩和学分。医学院校积极开展医学生体医教育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医学院校组织学生到养老院展开实践,学生到养老院结合老人的不同情况,对老人进行运动指导;比如针对腿脚运动缺乏的老人,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指导老人进行太空漫步机的锻炼指导,将运动的医疗作用讲解给老人并悉心指导让老人学会运用运动康复器材。在实践过程中对老人的健康情况进行调查,了解老年人的疾病情况,在回到学校后,安排每一位学生针对不同的老年人疾病给出体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学生可以通过做报告的形式,也可以使用PPT的形式对自己的探究结果做展示。在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后,医学院校要求学生对实践的体验以及对体医结合的理解做出评估交流。通过医学院校加大对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及让学生从自身情况出发制定体医结合的锻炼方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增加学生对体医结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体医结合的有效性和目的性。

五、总结

对于医学院校而言,医学与体育的有机结合不仅符合医学院校的教育改革特点,也适合职业规划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实现国民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学院校体医结合教学改革,除了建设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杰出的专业技能外的体医教师团队外,还应该明确教育目标,改进教育方式,完善考核指标,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医学教育水平,树立较高的医学道德素养。通过推动体医教育的改革,让人类的健康水平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体医医学院校医学生
当代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创建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体系实践研究
后疫情时代安徽省体医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云南省某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调查与分析
转化医学理念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体医结合背景下提升城镇老年人健康水平的策略研究
边界与可能:体医融合中的身体、技术与知识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