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师资培训研究

2021-11-27龙辉明

山西青年 2021年15期
关键词:双高师资队伍教师队伍

龙辉明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0)

一、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发展现状

(一)“双高计划”的发展现状

1.“双高计划”概念

“双高计划”,又称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是我国针对当前社会经济文化现状,为全面提升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的教学实力,打造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级水平的现代化教育改革策略。随着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发布,我国的“双高计划”正式启动,同年也公布了双高建设院校以及专业群的名单。“双高计划”旨在创新服务平台、打造技术人才培养高地,从而引领职业教育融入区域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并且能够为国家战略服务。

2.“双高计划”的背景及原则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以及骨干专业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已经满足不了各行各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信息科技以及现代通信的发展,加快了全球化的步伐。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产业结构也面临着转型升级,以提升中国企业以及产品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而专业技术骨干人才对于经济建设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产业的技术型人才在当今社会供不应求。此外,建设一流职高院校也是当今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教育竞争日益激烈,高校不断扩充以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但由于扩充速度过快,高职院校的综合经营实力远远赶不上院校扩充速度。因此,“双高计划”的有效落实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一流高职院校、推动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的必要性分析

1.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工作转型的需求

随着高职院校的迅速扩充,学校教资力量与教学水平逐渐出现了不均衡的现象,同时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也限制了高职教育水平的发展。为了提升高职院校的国际化水平,高职院校教师队伍能力的国际化是目前双高建设对于高职教师的一项重要要求,也是高水平高职院校教育标准的重要体现。为了让中国高职教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向专业化、国际化发展,充分将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理念传递给世界,高职院校的教资培训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此外,当前背景下,对教师的双师素养及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教师不仅需要对教育教学能力有新的提升,还需要在资源整合、社会服务、技术研发等各个专业方面具有较强的素养,才能够及时跟上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脚步,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与进步[1]。

2.社会对于高职院校人才规范培养的需求

由于近几年我国高职院校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扩充速度也逐渐加快,然而高职院校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却远远没有达到社会相应的标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综合能力以及素质还受到社会的歧视与贬低,社会上大量用工荒、就业难以及职业能力不匹配的问题越发严重。这种现象的产生的原因与学校的教育密不可分,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教师的规范化培训势在必行。为了能够切实落实“双高计划”的实施,应以立德树人作为教师培养的根本任务,为职业教育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从而充分发挥教师在高职教育中的指导作用。这不仅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需求,更是对人才培养的负责,也是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课题。

二、当前高职院校师资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资格准入和评价标准不规范

由于当前高职学校对于教师数量需求庞大,因此在短时间内高职院校对于教师队伍发展的关注点在如何收纳人才上,而不是对已有教师群体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另外,目前我国对于“双师教师”的评定与培养也没有非常完善的标准与制度,这就导致高职院校在教师队伍培养制度上并不规范。尤其没有统一规范的教师评价标准,导致各个学校对于教师的选拔与培养存在主观性与差异性。有些情况下还会造成一些学校钻制度规则的漏洞,使教师的选拔与评价缺乏公平性。高职院校的教师选拔模式区别于中小学,由于各个院校对于双高建设的理解不同,很多院校盲目追求教师的高学历以及名校毕业,忽视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大量刚毕业以及还未毕业的研究生、本科生进入高职院校工作是当前高职院校广泛存在的现象。然而这部分教师缺乏相应的实践技术能力,后期院校也没有完备的评价、培养制度,就导致了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发展局限,也不利于教师的流动。同时,有些高职院校对于双高建设的国际化要求缺乏正确的理解,认为师资队伍必须有海外教育经验,因此对于教师的准入资格将海外学校毕业设置成必要条件,却对教师的国际化培养缺乏重视[2]。

(二)教师培训流程化严重

当前背景下,高职院校为了提升教育水平,逐渐开始重视学校教育软件硬件的建设,教师队伍质量则是双高学校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高职院校开始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教师,高职院校的教师对技术实践能力的要求更高。因此更加重视专业技术上的培训。然而很多学校存在着培训流程化的现象,学校为减少培训的时间、人力以及资金成本,往往采用的是观摩式学习。教师往往缺乏实际的操作培训,大多情况下只能进行理论上的学习,这不仅导致了教师对于学校组织培训的积极性不高,还使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升。此外,有些学校由于缺乏相应的培训系统,不能对师资队伍进行统一化的培训,培训学习过程由教师自己掌控,这就导致很多教师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通过社会关系进行培训证明造假。因此尽管高职院校内部大力提倡师资队伍培训,但是教育水平仍然达不到实际要求。

(三)培训内容以及培训对象单一化

双高建设对高职院校师资发展要求不只是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而是对师资队伍综合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培训过程中,很多高职院校的培训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有些院校认为高职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是影响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因为高职院校对于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直接代表着学校在社会相关产业以及企业中的口碑,对院校学生就业以及职业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这部分学校重视师资队伍相关专业技能以及实践能力的培训。另外,由于当前教育改革以及科技发展,国家重视各个领域相关的成果发表,有一些高职院校为了追求提高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更加重视对教师学术能力的培训。这就导致师资队伍理论与实践培养的割裂,不利于教师的综合发展。不仅如此,很多高职院校对于思想政治以及道德素质的培训往往局限在党员教师内部,其培训对象不够全体化、全面化,忽视对整个教师团队的价值观、职业道德培训。此外,在当前双高建设背景下很多高职院校由于经济实力等因素的限制,仍然缺乏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培训,这就没有办法提高学校以及师资的国际竞争力。

三、高职院校师资培训的建议

(一)完善“产教融合”的规章制度建设

在双高建设的背景影响下,高职院校内部不仅要对高职教师的准入制度进行完善,还要对教师职业发展以及绩效考评建立完善的标准,以此来规范学院对于教师的入职前培训、教师专业技能以及教学方法等各方面的培训,从而使培训切实落到实处,保证培训的效果。同时创新教师的考核与评价机制,建立综合性的考评标准,将师德师风建设也贯彻到教师考评中。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使师资培训每个方面的制度有准确的规章与保证,才能够激励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主动参与培训,注重自身的进步。

(二)深刻贯彻落实培训,提升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当前社会环境下,为了能够深刻贯彻落实双高建设,避免职高教师培训的流程化,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成为必然的要求。校企合作能够为高职教育搭建重要的实践平台,企业往往能够为学校提供技术、设备、场地等等实践环境的支持,来降低高职院校在师资培训过程中的成本。不仅如此,高职院校通过与相关企业的合作,进行资源优势互补,教师在企业实践学习有利于获取先进的产业技术知识、掌握新的技术工艺,也能够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因此,学校应当注重与相关企业实践平台搭建,尽量选择规模较大、技术管理先进的企业合作。另外,与外资、中外合资企业的合作学习也有利于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发展[3]。与此同时,相应的培训考核标准也需要及时提上日程,以确保培训的实际效果。

(三)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教师队伍既需要较高的执教能力和技术能力,还需要掌握专业技术研究创新技能。高职院校教师不仅是专业知识技术的传授者,更应该是技术的创新者。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教师不仅需要知识技能的提高,更需要提高创新意识。因此高职院校对教师培训不能局限于教师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把教师创新能力培养也放在重要位置。学校为专业技术教师的技术研究、成果展示等提供足够的支持,从而使教师实力得到综合的提升。不仅如此,还能够以此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地位与学校竞争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进入新的平台,提高职业教育的影响力,使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逐渐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猜你喜欢

双高师资队伍教师队伍
“双高计划”背景下汽车专业群建设改革创新与实践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2022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关于推进实战化教学的思考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