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广播节目与听众的“互动”

2021-11-27吴敏

魅力中国 2021年38期
关键词:广播节目听众互动

吴敏

(柳州市广播电视台,广西 柳州 545001)

引言

“互补性媒介”理论认为,多种媒介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并驾齐驱的过程,并非是简单的新媒介代替旧媒介的过程。目前,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加快与新媒体技术的推广,不能回避的是新媒体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与动力。但是新媒体的“跑马圈地”并不能完全忽视传统媒介的发展力量,相对于新媒体而言,传统媒介尤其是广播这一媒介拥有声音传播独特的优势,同时也带有互动性的优势,因此在新媒体的发展环境下,广播节目的突围发展有着探讨的空间与价值。

一、广播节目的概念与特点

(一)广播节目的概念

广播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的新闻传播工具。通过无线电波传送节目的称无线广播,通过导线传送节目的称有线广播。广播诞生于20 世纪20 年代,广播的优势是对象广泛,传播迅速,功能多样,感染力强;劣势是转瞬即逝,顺序收听,不能选择,语言不通则收听困难。

(二)广播节目的特点

从广播节目的概念定义可以看到,广播节目的特点在于:媒介的依赖性较强、空间属性较强、互动性较强等。一方面,广播节目需要借助一定的设备,因此,其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有着门槛的要求;另一方面,广播是借助声音进行信息传递的介质,只能在一定的空间内进行传播,而基于人的生理限制,人们也只能在一定的空间内收听广播;第三,由于广播是借助声音进行传播的,相比于文字,人们可以更多地感受到声音的感染力,相对而言,广播的互动性与真实感较强。

二、广播节目与听众互动的重要性

广播节目需要借助一定的基础设施,从这一点可以看到的是,借助广播传播的,必须具备兴建基础设施的能力。当前在世界上的多数广播,都是由国家控制进行的,这在无形中,就将广播带上了政治性的色彩。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与信息事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我们的广播节目也承担着引导社会文化健康发展的重任。作为传统的权威媒介而言,推进广播节目的建设,关乎我国整体的文化走向与社会发展的稳定和谐,因此,拉近广播节目与受众的距离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在新媒体环境背景下,互动已经成为整体社会媒介发展的特征,广播作为媒介中的一种,需要适应整体媒介的发展环境。

三、当前广播节目与听众互动存在的问题

(一)广播节目互动节目单一

当前的广播节目存在的首要问题,是互动形式较为单一,除少数直播节目之外,多数的广播节目还是停留在“以播为主”的层次上,播出的内容大多分为新闻资讯类、情感沟通类、搞笑小品类等几种类型,而这些录播节目内容,与听众的互动不足。

当然,也有一些广播节目以连线采访的对话形式展开,但是,遇到采访对象准备不足或前期沟通不充分时,连线采访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广播节目互动的目的在于,借助生动形象的形式,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与舆论的正确引导,互动节目类型单一,且互动中的主持人控场能力有限都制约着整体广播事业的发展与创新。

(二)广播节目新媒体思维不足

新媒体时代带来了思维层次的变革,同时“新媒体思维”也越来越成为影响人们日常思考的关键要素。新媒体思维,简而言之就是融合性,其内在的核心在于用户思维的扩展。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于传统媒介,新媒体以微博、微信与短视频为代表进行推进,其共有的特征在于更多元地进行了信息的分享,文字、表情、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的呈现方式更加丰富、有趣,而新媒体强调的是信息互动与共享,也更大范围地调动了人们信息分享的积极性。

但是,目前的广播电视节目的新媒体思维尚未建立,单一的传递信息已经难以成为广播节目在众多媒介中突围的方式,多数的广播节目制作思路还停留在认为广播节目只需做好信息的声音传播工作,但是没有看到广播节目的独特性与优越性。同时,广播节目完全有资源与有内容实现节目内容的多元化发展。

(三)广播电视节目互动社会化存在局限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们的生存环境已经摆脱了过去的“农居生活”,人们对于社会关系稳定的渴望,也来源于媒介的需求。在当代的社会交往中,可以说一定的社会资讯,尤其是媒体中的资讯已经成为人与人交流中的“社交货币”。

而目前的广播节目仍然处于“点对面”的传播模式中,大部分的广播都是借助一个广播渠道进行信息的接收,难以有相同爱好的听众进行聚集,互动性不足,难以发动广大的听众,从而导致听众的团体性不足。

四、推进广播节目与听众互动的措施

(一)多元化广播电视节目

推进广播节目发展的关键在于最大化的调动听众的互动积极性,让他们愿意参与进来。早期的将受众理解为“被动的毫无选择性的大众”的时代已经过去,目前,推进广播节目与受众互动可以从多元化广播节目的角度出发思考。笔者认为,可以推进听众来访、工作碎片、日常杂料等相关栏目,征集一些听众的来电,听取受众分享他们的生活,并随机的给予一些奖励,更大范围地调动受众分享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多元化广播节目,推进“民生文化”。

同时,在丰富广播节目的类型需要注意的在于要提升主持人的控场能力,更好地运用主持人的话语引导技巧实现广播节目互动中的文化宣传。比如在广播节目互动中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话题展开,当前夜读的“你记忆中的味道”“最好的回忆”“我眼中家乡的变化”等都是很好的引导话题,广播节目完全可以借助相关的话题与整体的乡村振兴发展的时代背景相结合,实现广播节目与人民群众生活的话语同频共振。

(二)借助意见领袖推进品牌建设

原有的广播频率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了固有的印象,多数听众对于新媒体的认知在于认为广播只是另外一种信息的承载方式,尚未建立明确的品牌优势。笔者认为,要推进广播节目与听众的互动,更为关键的在于让听众相信广播节目的权威性与真实性,并愿意与之分享,这需要在众多的媒介发展中建设一个品牌。

当前的网络红人已经成为带货的主要力量,笔者认为可以一定程度上借助已有的网络红人这些意见领袖的力量来宣传普及广播节目,同时也可以借助游戏、听书小说等重要的品牌IP 进行背书,来进行互动的广播电视节目品牌的搭建。

同时也可以看到的是新媒体的时代背景已经成为整体时代推进的特征,为了更好地实现广播节目的品牌化建设,需要对整个大时代背景有所了解与掌握。笔者认为可以在广播节目中借鉴应用融媒体的思路,将广播节目与其他的媒介进行相应的融合。尤其是伴随着物联网的基础设施兴建,万物皆可传播的时代即可到来,这时候要打开思维,不仅仅可以声音广播,也可以进行图片转化广播与音乐转载等,多形式的实现广播的品牌线横向与纵向的发展。

(三)打造新媒体矩阵深化互动内容

推进广播节目的互动性需要结合一定的听众社会关系进行展开。可以看到的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微博、微信、短视频已经成为人们使用的主要媒介。目前实现广播媒介与听众的“互动”需要一定的媒体矩阵聚合。笔者认为可以推进广播节目与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已经火热的平台进行对接,比如在广播某一类型的信息的时候,可以进行广播群的建立,尤其是对于某一IP 小说的广播,存在稳定的“亚文化圈层”,广播节目完全可以借此打造一个小说迷的畅聊小沙龙。值得关注的是广播中的圈层搭建可以是另一种形式的社群建立,在这个社群中需要进行相应的广播人员引导,可以一定程度的在这个社群中发布一定的话题进行社群的维护,这样不仅仅可以实现广播的持久用户社群搭建,更重要的是将单一的虚拟的广播社会关系通过相同与类似的话题实现了整个粉丝圈层社群的搭建,也可以与相应的流量方结合,实现广播节目的商业变现。

同时在微信公众号上,广播节目也可以进行插入,对于常听广播的听众进行定期的节目单的时刻表推送,方便听众可以更明确的得知相应的广播节目时间方便控制。同时对于一些老年群体而言,其对于信息的关注更多的在于养生与保健和医疗方面,也可以借助短视频+广播的形式进行,以图文并茂,声画同步的方式让老年群体更好地了解与自己有关的资讯。对于一些收听困难的群体,广播也可以定制独特的模式,对于老年人模式可以更多地以清晰的声音、缓慢的节奏、悠扬的音乐作为主要基调,对于校园中的学生则可以用激励的青春奋斗语言、青春歌曲与相应的学习心得体会作为主要的广播语言,分类施策更好地发挥广播的社会效益。

最后也可以建立一定的微信群聊或者是微博话题的打卡,召集一些喜欢听广播的听众进行自己的喜好广播分享,更大范围的发动群众进入广播节目的互动参与,多媒体的矩阵打造更好的推进广播的知名度建设。同时在话题中进行相应的用户回访调查,更好地了解目前人们对于广播改良的看法,以及目前现实使用广播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更多的借助多媒体实现广播的问题针对性解决与提升。

总结

综上可以看到的是,广播节目的发展是适应了整体社会发展需求的,虽然新媒体以破圈的势头迅速进入了整个社会,并对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广播作为一种独特的借助声音传播资讯的媒介还是有着其发展的空间与优势所在,同时不能回避的是随着私家车的推广,广播作为一种前进道路发展的缓冲剂仍有着重要的发展空间。但是目前的广播节目与听众互动中,仍然存在互动的节目形式较为单一、广播节目制作的新媒体思维不足、广播节目的品牌化建设有限与广播的社会互动调动不足等问题,笔者认为推进广播节目与听众的互动需要从多元化广播节目、借助意见领袖推进品牌建设与借力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多种媒介打造多媒介矩阵的建设,更好地实现广播节目与听众的“互动”,同时也可以更大范围的实现广播在新媒体的环境中的破圈与突围。同时笔者认为,广播作为一种传统的权威媒介,其仍存在着巨大的市场价值,而如何进一步地发挥其价值还需要较长时间的道路进行相应的探索。

猜你喜欢

广播节目听众互动
新媒体时代广播节目编辑的角色转型及定位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少儿广播节目未来发展之我见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广播节目播音主持人语言表现力及基本素养研究
听众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