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魅力分析
2021-11-27刘珺
刘 珺
弗朗茨·舒伯特是日耳曼人,出生在维也纳,是奥地利作曲家,属于浪漫主义早期音乐代表人物,有古典主义音乐巨匠美称,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留下600 余首佳作,《第八交响曲》、《听!听!云雀》、《幻影》、《摇篮曲》等名作风靡全球。舒伯特充分挖掘艺术歌曲形式内在价值,使之更具表现力,他的音乐创作理念对沃尔夫、勃拉姆斯、舒曼、瓦格纳等作曲家产生极大影响。歌曲形式主要分为变化分节歌、通体歌、分节歌三类,其中富含奥地利民歌元素及德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舒伯特歌曲形式小巧且蕴含深情,给人带来深刻情感体验,表现手法、音乐结构与诗词多样性融为一体,旋律简单朴素,和声细腻且具有表现力,多种和弦或音调混用,突出情绪变化。舒伯特钢琴伴奏织体能起到烘托气氛作用,使声乐部更为完整,歌曲旋律具有敏感、单纯、亲切气息,带有忧郁哀伤色调。舒伯特有非凡的音乐成就,在短暂且璀璨的艺术生涯中助推钢琴艺术发展,为从舒伯特身上学习更多艺术知识,探析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魅力之所在显得尤为重要。
一、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风格剖析
舒伯特将重心放在歌曲的创作上,将歌曲视为抒发主观情感的主要领域,民间音乐是舒伯特艺术灵感来源之一,同时他坚持个人风格,在大小调结合上丰富音乐布局,突出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功能,将音乐与诗词有机融合在一起,阐述音乐内涵,表达思想感情,揭示社会现实,使之钢琴伴奏风格更加鲜明,在创新与突破中谱写艺术华章。舒伯特认为诗与音乐的融合使歌曲更有魅力,帮助他走上成功的艺术创作之路,诗歌的浪漫情调渗入钢琴伴奏风格,探索诗歌与音乐和谐统一途径,从不夸大诗词,音乐与诗词互为依托,通过谱曲为诗歌艺术创作奠定基础。钢琴伴奏与艺术歌曲犹如红花绿叶的关系,艺术歌曲的意境与内涵需要通过钢琴伴奏予以营造及阐述,缺乏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稍显枯燥,为此需要钢琴伴奏发挥衬托作用。舒伯特对钢琴伴奏的处理使之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辅助,更加注重从音乐内容及整体结构角度出发挖掘伴奏潜力,在艺术歌曲演绎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成为连接听众与艺术歌曲的纽带,有效渲染意境,使艺术歌曲表现力更强。舒伯特钢琴伴奏极具想象力,能塑造艺术歌曲形象,提高伴奏、旋律、唱词和谐性及统一性,使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诠释中不可或缺。
舒伯特善用多种体裁,将歌曲视为挖掘情感含义载体之一,分节歌体裁较为常见,还运用声乐套曲及通体歌进行伴奏,《野玫瑰》是他的早期作品属于分节歌,依据歌词情感表现需求针对钢琴织体、和声、调性加以艺术处理,使人们能透过钢琴旋律融入故事情境,仿若置身于舒伯特用钱与小孩交换书的场景。旋律容易上口,大致分成两个部分,为A+B 形式,其中A 部分持续使用B 大调,基本为下行旋律,B 部分在前两句后改为G 调,而后转回B 大调,重复A 段部分旋律,与音乐开头呼应。A 部分旋律开头长、结尾短,与B 部分开头急促、结尾收束柔和,形成鲜明对比,伴奏整体工整。
《魔王》是舒伯特通体歌典型代表作,具有戏剧性,在织体、调性、力度、和弦等方面极具变化性,生动体现魔鬼、病儿、父亲、叙述者性格,使歌曲故事性更强。通谱体通常与分节歌结构对应,在处理较长诗歌时旋律存在一定区别,结构一般相同,内容有所变化,这与我国乐府诗的处理有相似之处,避免旋律枯燥沉闷,为每段歌词设计不同曲调,将结构重心转至叙事,保留诗文韵脚并赋予其表现力。创作《魔王》时舒伯特18 岁,发挥其想象力刻画人物形象,将惊心动魄的故事浓缩在诗文中,节奏旋律曲调为诗文中的故事铺陈服务,增强伴奏戏剧张力,前奏将四分音符解构成同音的三连音,用来模拟故事中急促的马蹄声,左手若有似无的短乐句模拟吹过树林的阴风,用钢琴声部再现诗文意境,同时三连音的运用还起到制造紧张压迫气氛作用,使听众仿若感到死神将至,在乐曲开端拉开故事帷幕,将听众引入恐怖的阴森山林。诗歌及乐曲开头首段均为第三视角的陈述,旋律以二度音程为依托稳定发展且跨度较小,演唱者状态与钢琴伴奏和谐统一,向听众介绍故事背景,在此段收尾处从小调转为大调,为引出第二段做好铺垫,旨在讲述父子情深片段,使伴奏更为流畅,利于提高艺术歌曲表演质量。
声乐套曲在舒伯特艺术创作中不断发展,《冬之旅》属于此种体裁,创作技法丰富,在艺术歌曲伴奏中展现钢琴魅力。《冬之旅》为抒情音乐诗,塑造孤独、寂寞、追求渺茫理想的苦闷人物形象,揭示舒伯特及当时社会的思想感情,是作者及民众内心世界的披露。舒伯特通过钢琴伴奏展现诗文音调及韵律之美,赋予套曲诗意,践行浪漫派艺术处理原则,打破各类文艺领域融合壁垒,破除古典主义严格范式,遵循诗文内容在调性、和声、旋律、曲式结构上加强创造,使钢琴伴奏表现力更强,生动再现人物情感,伴奏、歌词合二为一。《冬之旅》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奠定悲剧基调,增强乐曲象征性,整个作品情感充沛,《春梦》、《菩提树》幸福温馨,《风信旗》、《邮车》热情奔放,《乌鸦》、《晚安》、《在河上》情绪低落,《暴风雨的早晨》情感压抑且带有抗争意味,使音乐与艺术歌曲内容互为依托,深度与优美兼顾。
舒伯特说诗文成就了他,他对诗文内涵的精准把握与深度解读赋予钢琴伴奏灵魂,这些诗文之所以能引发情感共振主要源于它们来自生活,是人们生活的缩影,体现民族情怀,展现社会场景,为此舒伯特的钢琴伴奏民族色彩浓郁,如《钢琴奏鸣曲》、《C 大调交响曲》等均应用社会元素,受人文环境熏染,在美术、文艺、诗歌等艺术领域内汲取灵感,在此基础上开创钢琴伴奏浪漫主义先河。舒伯特还吸纳民间音乐元素,使之钢琴伴奏具有幻想性、独特性、抒情性,给人带来深刻印象,解读人性内涵。
二、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主要形式
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较为精致、细腻、典雅,能为诸多声部服务,在艺术歌曲中注入生机与华彩,使钢琴伴奏并非艺术歌曲附属品,而是不可割舍一部分,在演奏声乐主旋律同时奏出其独特的旋律,虽然这两个旋律不同,但却互为补充关系和谐。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重视塑造深入人心的音乐形象,侧重描绘环境,用音乐语言填补唱词空白,为人们解读音乐主旨给予支持,丰富情、景、人交互载体,使伴奏表现力、艺术性、故事性更强。
舒伯特钢琴伴奏使艺术歌曲表演更上一个台阶,伴奏主要形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造型性伴奏。在音乐形象塑造过程中舒伯特善于运用造型性伴奏形式,达到补充艺术歌曲旋律目的,例如《纺车旁的格丽卿》塑造名著《浮士德》中清纯少女人物形象,用钢琴模拟纺车声音体现格丽卿思想感情,在钢琴编配伴奏中右手六连音连绵不断,形象再现纺车动态,左手穿插演绎展现少女悸动之心,纺车转动与少女心情变化关系紧密,调性色彩变换合乎情理,体现少女情感,伴奏流畅且与歌声形成对比。此伴奏形式既能保障全曲基调一致,又能单独体现钢琴伴奏音乐形象,这成为舒伯特展现钢琴伴奏魅力的有力举措;第二,意境性伴奏。舒伯特有时在钢琴伴奏中不重复歌声,无所指内容,通过音型、和声、对位等手段为艺术歌曲情感的细腻流淌疏通渠道,此为意境性伴奏形式。在《听!听!云雀》中使用6/8 拍,为C 大调,为歌曲奠定活泼、明朗情绪基调,在前奏处理过程中描述云雀环境,中间段落为A 大调,在云雀歌唱基础上引出思念心爱女孩情感,曲调较为甜蜜,乐曲最后为C 大调欢快明朗。舒伯特创作此曲时生活上较为困难,他乐观积极的情绪倾注全曲,使之意境更具感染力;第三,支持性伴奏。在伴奏中并无造型内容及烘托情绪歌词,通过伴奏重复歌声,使艺术歌曲旋律性更强,此为支持性伴奏形式。例如,《海滨》歌声与钢琴右手八度融合在一起,八度重复与三度平行声部共同塑造旋律线,整体伴奏力度较弱且饱满,其与后续震音对比鲜明;《乌鸦》全曲伴奏渲染凄苦孤寂气氛,左手部分钢琴伴奏与歌声对齐,右手奏出较高音区的音型,钢琴伴奏富有动感,给歌曲增添明亮色彩;《疑问》将全曲重心视为唱词,“问”是诗眼,八度伴奏重复歌声,在平行三度基础上加强情绪,使唱词得到充分重视。
三、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有效融合
舒伯特在给艺术歌曲伴奏时形式多样、情感真挚、善用技巧,充斥浪漫主义情怀,深受民族情感影响,钢琴伴奏、曲调、唱词紧密融合,体现钢琴伴奏艺术魅力。在《冬之旅》、《魔王》等作品中挣脱传统钢琴伴奏模式束缚,使之功能性增强,使钢琴不再是单纯的背景音乐,成为艺术歌曲抒发情感的载体,钢琴与艺术歌曲演唱形成“二重唱”,深入阐释作品思想内涵。例如,《乌鸦》为c 小调歌曲,全曲2/4 拍,曲式为三段体,用稍慢速度演唱,在此过程中艺术歌曲处理要与歌剧处理方式区分开来,侧重细腻情感的传达,音量适中为宜,声音相对厚实,钢琴伴奏处理以弱为主,配合演唱者达到浅吟低唱目的,同时找准突出强的位置,协助演唱者由弱变强完成表演任务,与艺术歌曲气息保持协调,要烘托流浪者忧伤及郁闷情绪,使艺术歌曲处理的更加细致入微,通过钢琴伴奏展现此曲朴实无华之美。十九世纪德国及奥地利艺术歌曲具有极强人文性,青睐浪漫主义诗篇,要通过钢琴伴奏尽量营造丰富且细化的情境,舒伯特将“叙述”元素融入歌曲,重视唱词语气及语调,使伴奏与语气处理更为统一,把握诗文韵味,准确传递艺术歌曲情感。在《乌鸦》中三连音节奏型贯穿钢琴伴奏始末,用来刻画乌鸦盘旋半空及紧跟流浪汉形象,旋律音阶下推进,犹如轻声悲鸣,流露出流浪汉失落哀伤情感。全曲色彩暗淡忧郁,好似乌鸦在听众的头顶不停盘旋,忧愁通过钢琴伴奏从艺术歌曲中涌来。在浪漫主义时期钢琴伴奏已经不满足于简单和弦的叠加处理,采用丰富的和声、调性、节奏型营造艺术歌曲意境,演员在使用技巧处理艺术歌曲同时还需领会钢琴伴奏意图,在伴奏中控制呼吸、力度、节奏、速度,使钢琴伴奏与艺术歌曲更加默契统一,有效展现钢琴伴奏艺术魅力。
舒伯特一生被钢琴音乐艺术填满,将毕生精力奉献给艺术事业,在短暂的一生中留给后世精神财富,他对浪漫主义的追求与坚守使诗文、钢琴、演唱关系更为和谐,加之作曲技巧处理给人们带来美好的艺术享受,在缪勒、席勒、海涅、歌德等名家诗文中汲取灵感进行艺术创作,音乐诗篇化,让指尖流淌诗意,在诗文意境中抒发艺术歌曲情感。为更好演绎舒伯特艺术作品,做到艺术歌曲钢琴伴奏有效融合要关注以下几点:第一,针对艺术作品追根溯源,围绕作品相关诗文、舒伯特生平、创作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在充分了解乐曲文化底蕴前提下予以诠释,为钢琴伴奏与艺术歌曲融合奠定基础;第二,摆正心态加强练习,不将钢琴伴奏视为艺术歌曲盛宴中的“配菜”,亦不在艺术歌曲演绎中喧宾夺主,与之维系和谐关系,从和声、织体、旋律等角度出发加强练习,控制伴奏的“度”,使之强弱适宜、进退得当,能引领艺术歌曲走进听众内心世界;第三,在传承舒伯特艺术经典前提下勇于创新,舒伯特的成功离不开他对浪漫主义的追求,敢于打破古典主义伴奏模式束缚,用创新点燃追求艺术的热情,在“情”与“琴”交融中探寻钢琴伴奏新路径,通过钢琴伴奏烘托艺术情境,阐述艺术歌曲内容,体现戏剧性,将新时代艺术追求与审美观念与钢琴伴奏关联在一起,使人们能用“舒伯特精神”多途径完成艺术歌曲伴奏任务,为此人们要勤于创新,在专业基础扎实前提上多做尝试,拓宽钢琴伴奏渠道,加强专项研究,提高人文修养,使钢琴伴奏达到事半功倍艺术创作目的。
结 语
综上所述,舒伯特一生追求艺术,虽在贫困中度过,但留给世人宝贵艺术财富,作为早期浪漫主义艺术代表人物,亦是古典主义音乐巨匠之一,他的抒情旋律浑然天成自然流淌,为艺术歌曲演绎给予支持,转变钢琴伴奏固有印象,使人们得以意识到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演绎中的重要性,通过伴奏探索钢琴与艺术歌曲的和谐关系,以旋律、曲调色彩、节奏型等因素为依托输出艺术歌曲情感,渲染艺术歌曲气氛,引导人们走进艺术歌曲世界,感受以诗文为依托、以钢琴伴奏为载体、以人文精神为内核的艺术歌曲魅力,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更为充实,对艺术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为后世钢琴伴奏艺术文化发展给予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