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2021-11-27武晨华

山西青年 2021年24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互联网+高职

武晨华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一、“互联网+”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一)实现资源共享

“互联网+”的出现转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学生有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在应用“互联网+”教学技术之后,可以优化学校资源,为学校内的个性化网络教学提供服务。另外,在“互联网+”的应用背景下,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实现资源共享,进行资源平台的建设,最大化地实现资源共享,节省学校的存储空间,同时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1]。

(二)扭转师生地位

首先,“互联网+”蕴含了众多的学习资源,学生如果遇到问题,可以重复观看视频,直至完全掌握为止,在此过程中,教师将不再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能够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2]。其次,“互联网+”教学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微视频是信息化时代下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微视频的观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习能力等。

(三)有助于学生自我发展

职业教育从本质上来看是通过调动学生主观学习能动性,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从而达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教育教学不断地创新,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打破了传统章节式的任务导向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另外,利用“互联网+”进行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地改善职业教育规划,通过建设互联网平台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符合学生自我发展的教学模式[3]。

(四)有助于人才培养

当前,经济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对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增加,不再单纯满足于对原有的技术能力的考量,而更加侧重于对毕业生综合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全面评价。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采用学校与企业衔接的方式,让高职毕业生继续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五)有助于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职业教育在进行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教学体系进行完善,提高了职业教育体系的教学质量。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背景下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还能够让专业层次性更加鲜明,符合不同阶段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定位,让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健全和完善,吸引更多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现状

(一)教学资源有待提高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更多的需要加强资源的建设,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构建良好的教师队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资源建设时,缺乏对教师能力的培养,缺乏对教师进行科研能力的考察,导致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缺乏创新,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另外,教学中缺乏先进设备的引进也影响了最终的教学质量。

(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存在问题

在高职院校专业的教学中,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了解不充分,导致对专业内涵缺乏认知,在教学课程的设计中,缺乏对学生积极性的培养以及兴趣的激发。教师如果不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关系会发生变化。教师可以在生活中、情感中与学生建立联系,和学生成为朋友,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部分教师缺乏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意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存在高低之分,由此抑制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三)资源分配问题

学生基数较大、教育资源分配不公,这是当前教育教学活动发展过程中最为常见、最为棘手的发展问题。在全新的教学要求下,“一个教室,一位教师,数十位学生”的教学模式正在显现出新的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无法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出对应的学习方案,学生主动回应教学知识的积极性较差。部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会结合教学知识向学生导入不同的资源,但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存在差异,在这一“甩手掌柜”的教学理念下,从表面上看,教师为每个学生都分配了一致的、平等的教学资源,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公平”,但结合最终的教育结果来看,学生对不同教学知识的理解存在差异,对客观概念的解读不够全面,分配给学生的教学资源不一定能够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提供大量实质性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公平”无法落到实处,学生很难利用教师给出的教育资源实现长足发展。

(四)短板问题

当前的教学活动中依旧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短板问题:教师对学生缺乏关注,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教学质量差等,多种教学问题横亘在教学道路上,严重限制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尝试利用信息化技术改变教学方法,对教学活动发起系统性、针对性的修正,在改进自身的教育短板的同时,以“教育公平”为建设理念,培养自身的公平意识[4]。

三、“互联网+”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一)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是指以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依托,结合现代教学方法开展的教学活动,属于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或者教学模式。信息化手段主要以互联网教育平台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教学演示,在演示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课堂的教学氛围。“互联网+”技术也为教学视频的播放、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更多可能,同时有助于教学情境的建设。在引入情境创设的教学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主导。不需要过分注重教材中知识的学习,而是关注如何让学生发现身边的专业知识,对专业产生更深层次的了解。另外,通过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对课堂教学提出自己的见解,促进学生对知识内涵进行深入了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丰富教学方法和形式

网络教学包括三种教学模式的有机互动结合:一是师生之间有效互动,如授课、探讨、答疑等。二是学习对象与网络工具的互动。这需要设计和制作适合参学对象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学习资源。三是学习对象之间的互动。通过各种网络工具,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有效的互动。等效互动原则告诉我们,如果一种互动是强的,另两种互动可能是弱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强互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满意度[5]。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要求学生教师进行互动,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网络教学互动的方式,丰富了学习资源和形式。同时可以组织多种教学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质效。

(三)线上线下教学结合

在网络平台中,科学地进行教学小程序的设置,让学生可以根据小程序随时随地进行专业学习与训练。另外,还可以在课堂中规范地设置教学,第一步是初次尝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观察、聆听的基础上以观察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介入活动,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自身潜能的充分展露。第二步是再次尝试。教师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提出进一步的探索要求,激发学生投入新的探索。第三步,预设教学。同时教学后半程还可以通过添加适当的障碍给能力强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挑战。教师利用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适应性教学

适应性教学是老师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对存在差异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其进行教学,保证学生可以高效地学习。以便于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也探索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适应性教学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分析,观察学生的动态发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对学生保持个性化也有重要作用[6]。在“互联网+”背景下,可以通过一些系统对学生的动态、性格特点等进行分析,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分析,让教师从中得到有利于教学的信息。“互联网+”时代,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背景、过程等进行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归纳,根据学习风格、学习行为等为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

(五)创新文化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文化氛围的创建需要在长期实践中形成,整个过程中也需要组织一些形式多元的文化活动,引导众多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与专业知识结合的了解。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文化竞赛,通过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自己喜欢的项目中,在运动过程中体会到别样的文化[7]。在此过程中,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在其中融入多种文化精神,向学生宣讲文化建设项目,引导学生进行文化的学习。[8]。

四、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学也逐渐开始应用“互联网+”、计算机等信息化手段,但由于这一教学模式应用时间较短,其优势尚未有效开发,需要专业知识教师积极创新与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利用“互联网+”技术丰富的教学资源及可视化功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全面提升专业知识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互联网+高职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高职田径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实施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