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城鼓书田野调查与研究

2021-11-27张丁瑜山西大学音乐学院

艺术家 2021年6期
关键词:阳城民间艺术艺人

□张丁瑜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

阳城鼓书是阳城县境内的一种传统曲艺,艺人通过口传身教的方式代代相传,在曲调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阳城鼓书产生于民间,并长期在民间流传,所以深受老百姓喜爱。笔者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前辈学者的观点,对阳城鼓书的表演方式、传承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记录。

一、阳城鼓书的概况

阳城鼓书流行在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地区,是一种深受百姓喜爱的传统民间艺术。阳城鼓书在当地又称“说书”。阳城鼓书在清朝时就已出现,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并在2017年被录入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阳城鼓书的表演方式

(一)乐队概况

阳城鼓书表演一般是三至四人,一人弹三弦、脚踩板,一人击扁鼓、敲简板、击小镲,一人走场,四人组再加一人拉二胡或板胡。总体来说,阳城鼓书的表演方式是吹、拉、弹、打、唱相结合,每位表演者都有各自的职能。

(二)表演过程

阳城鼓书表演一开始先打场,演奏上述各种乐器使气氛活跃起来,营造出“红火”的气氛,然后开始说书。说书环节可说的唱本有很多,一场鼓书表演持续两个多小时。

(三)表演场合

阳城鼓书产生于民间,自然与民俗活动息息相关,民间搬新房、孩童过生日、为老人庆寿、结婚及丧葬等都会请人表演鼓书。有的家户中供奉神灵,也会请艺人前来表演,祈求家人平安。

三、阳城鼓书的特点

(一)唱词

采用阳城方言,字正腔圆,声音开阔豪放、朗朗上口,

(二)板式腔调

阳城鼓书大多采用“二板调”,“二板调”中的“二”是一个虚数。“二板调”能文能武,而且可以自由灵活地与其他板式连接。“二板调”在阳城鼓书中的运用最多、最广,也最灵活。以外,阳城鼓书所采用的其他板式腔调有“干板调”“小板调”“丝弦调”等。

(三)唱本

阳城鼓书的唱本分为武书和文书两类,风格有风趣幽默的,也有催人泪下的,情节丰富、内容生动。故事中有武打片段的属于武书,代表唱本有《大八义》《小八义》《金簪记》等;故事中描绘公子上京赶考此类情节的属于文书,代表唱本有《包公案》《五女兴唐传》《杨秀英》等,其中《包公案》的演出频率最高。

四、阳城鼓书的传承与发展

阳城鼓书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最为盛行,1997年后逐渐衰落。目前阳城鼓书艺人只剩40位左右,其中女性艺人只占四分之一,也有一些夫妻搭档。此次采访中,艺人李晚龙先生讲述了他早年拜师学艺的经历:“一开始先听老师说,一段时间后跟老师学乐器。白天学乐器,晚上听老师说书,然后老师反过来听徒弟说书,学成至少要两三年。那个年代徒弟学成之后,会给老师买身新衣服或者送个镜匾、锦旗之类的作为谢礼。”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阳城的鼓书曲艺也逐渐凋零。20世纪为完成大队义务工的残疾艺人和盲艺人,如今出来活动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政府有时会举办文化下乡活动,帮助艺人们进行宣传,也给艺人们提供了一个平台。文化局每年会有几次活动,召集不同的说书机构进行比赛等。政府的各项举措都是为了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现在的阳城鼓书也常常用来宣传党的政策,如艺人们会将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内容通过自编自创进行宣传。现代科技的进步与运用,“抖音”“快手”“b站”等短视频App的产生和使用,使鼓书艺人多了一些展示的机会,也为阳城鼓书的宣传打开了一扇窗。

艺人李晚龙先生在谈到阳城鼓书现状时说:“很希望政府能够大力支持民间艺术,多为民间艺术,特别是即将凋零的民间艺术搭建一些舞台,让阳城鼓书在宣传的同时,也能把曲艺工作发扬光大,不想让鼓书表演在自己这一代丢失。”

阳城鼓书作为传统艺术,在如今日新月异的社会中被逐渐边缘化了。要想深入、详细地了解民间艺术,必须身处民间艺术所产生、发展的环境中,这样才能理解它们对民间生活的独特意义。民间艺术急需被挽救、被发扬,发扬民间艺术是我们作为年轻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猜你喜欢

阳城民间艺术艺人
山西晋城阳城次营镇:蚕桑宴打造绿色生态品牌
阳城:桑叶茶『火』了 农民乐了
天下为家
民间艺术篇
老艺人的匠心
王君安:尹派守艺人
“守艺人”孙曼亭: 慢漆坊里声声慢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花灯艺人
阳城的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