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在大学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2021-11-27江晓宇新疆师范大学
□江晓宇 新疆师范大学
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对人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学舞蹈课程实践中,教师应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针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构建切实可行的教学实践模式。师生关系是大学舞蹈教学模式构建中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一直以来,大多数学生对教师有一种敬畏心理,对教师的要求更多的是被动听从,而无法主动与之建立互动沟通。此外,有些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呆板、缺乏亲和力,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缺乏活力。对此,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大学舞蹈教师应积极构建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利用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共同落实舞蹈课程教学。具体来讲,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在大学舞蹈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
一、强调情感沟通,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基础。师生互动是建立在平等关系之上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之上的交流。情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纽带,在大学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取消围绕舞蹈知识、技巧及训练计划等展开的师生互动,学会从情感的角度与学生建立联系。例如,当一些学生在舞蹈训练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训练动作不准确、情绪低落等情况时,教师可以尝试与学生进行对话、谈心,了解学生是何原因影响了训练,并对症下药,为学生做好情感疏导,促使学生摆正心态,积极参与训练。又如,学生综合素质的差异导致其舞蹈训练呈现出不同的效果,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这些差异,同时应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特点出发,认识到舞蹈艺术对自己的影响,以深化学生的自我认知,让学生在被尊重、被理解的过程中主动与教师建立融洽的情感联系。
二、创设互动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师生互动体现在多方面,在大学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互动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进而增进师生情感,提升舞蹈训练效果。互动情境的创设需要把握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把握学生的差异性,认识到学生对舞蹈的偏好,并有针对性地创设舞蹈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兴趣;第二,教师要全面了解教材,准确把握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关键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方式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加强实践训练,将理论知识渗透其中,结合实践情境提升学生的舞蹈学习效果;第三,教师要注重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即教师在把握教学整体方向的同时,要将舞蹈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并深化情境学习。
三、启发学生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主体的创造潜力,并通过多元化的方法给予学生更加自主的创作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舞蹈欣赏,为学生提供自主表达的机会,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经典的傣族舞蹈,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然后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深入体会傣族舞蹈的艺术魅力,为自主编创舞蹈积累素材。教师应抓住舞蹈训练机会,针对基础性的舞蹈动作,启发学生进行简单的设计与表演,并在音乐的配合下尝试编创舞蹈动作,表达自己对舞蹈艺术的体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并与学生共同探讨优化舞蹈动作的方案。此外,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开展文艺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合作创编舞蹈作品,教师以指导员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进而通过开放性的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师生互动的空间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微课堂”“微教学”“翻转课堂”“慕课”等新型教学模式逐渐被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来。这些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形态,也为师生互动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渠道。在大学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并通过线上互动交流,展开“云教学”,打破传统舞蹈教学在时空上的局限,提升师生互动的效果。例如,在舞蹈欣赏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设计“翻转课堂”,并在虚拟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提问、大胆表达,进而在相互交流、信息共享中加强师生互动,形成舞蹈教学新常态。
在大学舞蹈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优化教学环境、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学实践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抓住改革的机会,主动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的约束,利用师生互动教学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这样,师生在舞蹈艺术的平等探究中,能够彼此启发、相互促进,进而提高舞蹈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