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21-11-27李丽芳

山西青年 2021年24期
关键词:分组高职数学

李丽芳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宜兴 214206)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互动合作,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随着合作学习的开展,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也开始发展,通过合作学习,使参与者在合作学习中解决数学问题,领会数学知识。因此,合作学习成为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亟待开发和运用的教育教学资源。

一、合作学习研究综述

(一)国外的研究现状

昆体良——学生能够在互相的学习中获益,是国外教育思想中最早显现出合作学习的思潮。从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教育思潮,发展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由教师教给个别学生,其他学生代替老师讲授给其余学生的导生制的出现,合作学习发展开始迈入另一个阶段,帕克和杜威提出——合作是个体去实现团体的共同目标所表现的协同行为的学习理论,出现了相关论述的专门的理论。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美国反思过去的教育现状,由此为契机,紧随其后进行了重大的教育改革。与此同时,合作学习不再是仅仅注重单一的理论,而是开始向实践方面探索,把实践方向由实验室转向具体课堂。约翰逊兄弟等研究者创立的合作学习中心开始倡导教师把合作学习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开始在各科课堂中,尤其是数学课堂中得到广泛运用,标志着合作学习理论系统的成熟[1]。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

在我国,最早体现合作学习思想的是《诗经· 卫风· 淇奥》中的“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思孟学派学者乐正克所编著的《学记》,是我国教育史上乃至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其中“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也体现了合作学习的思想;最为我们熟知的,是收录孔子教育思想的《论语》一书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合作学习思想。通过上文,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的合作学习的思潮可以追溯到两千年以前。然而,我国教育发展缓慢。

1949年以后,教育开始了充分的变革,其中的高职数学教学出现了新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了高职数学教学合作学习的研究,开始在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一些教育科研单位有关合作学习运用到教学的实验和研究,使合作学习在我国进一步发展。合作学习成为高职数学教学方式的重要改革部分,标志着合作学习在我国课堂中重点开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开展起来。

(三)研究方法

为了数学课堂教学得到准确、明了、价值性的研究,进一步提高研究效率,得到准确反馈,采用了如下研究方法:一是文献检索法。检索相关的资料,了解相关的研究,找准本研究课题的思路,然后选定本研究课题所需要的相关资料,提高研究进程的效率。二是访谈法。对某高职院校的不同班级的30名学生关于数学课堂学习中合作学习的看法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以及同15名数学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看法,以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交流过后,对本次的访谈做了简单记录,从而深入了解这些问题。三是问卷法。为了对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有进一步的了解,在访谈的基础上,设计了关于合作学习的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的形式,以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600张,回收有效问卷550张。目的是为得到有效数据,通过数据来分析影响高职数学课堂教学的因素。

二、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综合的教学方式,以新时代教育教学技术、教育心理学、现代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多种理论为载体[2],有自己精深的理论基础。现代多媒体和信息技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教与学的过程以及课堂资源得到优化,现代计算机技术与课堂教学得到完美整合,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展示具体图形已经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代教育技术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得到生动形象的直观图像必须采用的技术载体,对合作学习理论有着深刻的支持。

第一,将前人总结的心理学理论在教育领域进行运用,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涉及多个方面,为改良教学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对了解学生心理有着重要作用。现代社会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教育理论,它的研究方向重点关注社会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小组合作学习在团体中进行,需要社会分工、相互协作、社会认识渗透在数学合作学习中。

第二,高职合作学习的内涵与意义。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有独具一格的内涵,因此,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是必需的。合作学习的内涵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小组作为基本单位是合作学习的基础的形式;二是在合作学习中全部主体都有共同的目标,所有成员都为达成这一目标而学习活动;三是小组的成绩代表着学生个人的成绩,小组的成绩决定着个人的奖罚状况,因此,小组成员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才能,取长补短,尽最大的努力,共同促进发展,成员之间合作性加强。

第三,高职数学合作学习的意义。高职数学课堂,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并且对数学认知有积极意义:一是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有关数学创造性的思维,同时,增强学生的相互合作的精神;二是沟通交流是重要环节,通过沟通交流可以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良好班集体的建立,有利于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加强对问题的理解与认识;三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认识自己,反思自己,使自己得到提高。

三、合作学习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小组合作学习不能仅仅了解理论,最重要的是实施,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更需要了解其特征。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意以下五个特征:一是分工:对于需要共同完成的数学目标,采用共同承担的方式,让大家了解完成目标是成员的共同责任,从而,进一步将数学目标细化,根据每个人的经验和能力,把不同的小任务分配给团体中的个人,最快、最好地完成任务,完成目标。二是配合:共同目标的实现不仅仅是各自小目标的实现,需要大家密切的配合,当完成其中一个小的数学目标时,紧接着进行下一个,在不同的时间完成对应的分配内容。三是尽力:小组的成绩代表着学生个人的成绩,小组的成绩决定着个人的奖罚状况,因此,小组成员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才能,尽最大的努力,全力以赴。成员需要合作,获得小组荣耀,各司其职并且团结合作。四是互动:团队活动——数学任务的完成不仅仅是个体,而是通过各自的任务凝聚而成。人在社会生活中,不是单一的个体,在完成数学任务活动中需要人与人的相处,因此,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五是过程:完成数学任务的过程是团队活动最为宝贵的经历,在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社会相处能力,克服困难的能力,增加知识储备,学会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得到了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因素有众多,其中包括小组的分组方式、小组的人数、任务的难易程度、讨论的时间等因素都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小组的分组方式有按男女分组、按成绩分组、按座位分组等。从访谈中得出按座位分组由于其人员易组织、易实施、效率较高,成为最常用分组方法。通过调查可以得出,合作的效率在任务难度不同时,讨论的时间较少就可以达到较高的效率;在需要完成的任务难度处于中等水平时,讨论时间适当延长,就能达到较高的效率;在任务难度较大时,必须给予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最高效率。因此,在进行小组讨论时,要根据不同的问题,根据其难度,给予适当的讨论时间,不能一概而论。

四、合作学习在高职数学中的教学实践

合作学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模式,合作学习设计包含着多种因素,我们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认知水平、能力,以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

课堂合作学习的流程包括五个环节:一是情境导入,老师采用良好的情境,开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参与到其中。二是探究新知,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探索本节课的内容,根据学生的生理节律,让学生了解本章节所学习的内容。三是合作交流,对教师而言,组织课堂,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对学生而言,进行交流,探究问题,相互合作,共同得到结果。四是展示评价,对教师而言,得到学生讨论的信息,了解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对学生而言,能够展示自己的成果,小组之间互相展示,对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五是反馈,对教师而言,对学生给出的见解进行指导,对有用的结论给出肯定的回答,不合适的及时纠正。

教师要了解合作学习的相关方面,和本班的实际相结合,不生搬硬套,让合作学习发展成班级特色。进行准确的评价,科学地进行分组,数学合作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是在小组中进行的,所以正确分组是必需的,在就近分组的基础上,使每个小组的人数基本保持一致,综合水平基本保持一致,各数学小组的人员构成要素结构相同,每个小组都保持充足的活力。细化组内分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理解,互相配合,各司其职,在完成任务方面达到效率最优化。学生之间要相互配合,相互进步,在合作学习时,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结束语

合作学习在近年来的教育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合作学习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初步的发展,紧接着,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开展,教学得到了重大的改变,合作学习有了理论支持,开始在教学中重点地研究,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是一种双边活动[3]。关于高职数学的教学,教学涉及教师与学生两方,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合作关系。因此,以主动合作的学习方式代替教师主导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更应得到大力提倡。

猜你喜欢

分组高职数学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高职田径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实施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一点思考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