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021-11-27李健

魅力中国 2021年44期
关键词:物理探究课堂

李健

(大连市第八十中学,辽宁 大连 116000)

引言: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创新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下使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愈来愈浓厚,尽可能地取得精彩纷呈的物理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的全方位进步与发展。

一、在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物理作为初中生的必修课程,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物理的教学材料和工具不断更新,但物理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改进,很多教师依旧以应试为目的,以灌输为主要手段,并不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感受,导致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阻碍了学生物理兴趣和物理素养的形成。

二、在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要因素

(一)学生的情绪和学习态度的影响

学生的情绪和学习态度会受到集体环境的影响,所以,如果课堂氛围生动活泼,大部分学生就能积极参与其中;反之,课堂氛围沉闷无聊,学生自然状态萎靡,没有学习的兴致。另外,物理知识本身比较枯燥乏味,教师需要通过活跃课堂氛围,体现物理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活力。所以说,课堂氛围的活跃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学生的个人价值体现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争强好胜的特点,他们渴望体现自己的能力和个性,发挥自己的价值,得到他人的认可。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减少灌输,把探究任务转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探究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同时肯定学生的价值,那么学生将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且能够积极回应老师、帮助同学。反之,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找不到存在感,体会不到自己的重要性,其学习热情将大大降低。

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策略

(一)趣味物理的呈现,激发探知欲望

物理的抽象性和复杂性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再加上教师囿于传统的理念和形式,凸显了课堂沉闷的氛围,导致学生不愿主动走进课堂学习。物理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探索,所以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体会到物理独特的魅力。在信息技术时代,知识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能够给学习者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教材中的趣味元素,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精彩情境,借此营造生动有趣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例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课件,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呈现与声音有关的生活场景,比如大合唱表演、古筝弹唱、腰鼓演奏等等,借此创设精彩的音乐情境,给学生带来良好的视听体验。然后,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同学们能利用手边的工具制造声音吗?在这一过程中,你是否发现声音产生的原因?”这两个问题开放性和趣味性较强,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绪。所以说,在物理教学中巧妙利用信息技术融入趣味元素,有助于提升课堂氛围的活跃度,进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关注学生差异,注重分层教学

由于智力、兴趣、接受能力和成长经历不同,导致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有着不一样的态度和表现。为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不妨采取分层教学的策略,以保证学生均衡参与课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学习“重力”一课时,为了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和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妨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层次性问题。比如,在探究重力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先展示瀑布流水、瓜果掉落等自然现象,然后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你知道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吗?”第一小问简单有趣,可以尽量让学困生作答,以激发其活力;第二小问稍有难度,可以让学生先浏览课本,然后邀请中等生进行解释。通过分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整体的课堂参与度,从而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程度的锻炼与提升。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合理问题情境的创设

在素质教育理念为主的新课改的背景下,问题情境在课堂上的呈现形式已不再是“题海”战术,而是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积极性的合理问题。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以新的教学思想改变提出问题的方式,通过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自主探究的意识,以发展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实现提升学生物理学习能力以及教学效果的目标。如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节的教学中,首先,教师提问学生:“我们已经认识了几种力?”然后,让学生拍打桌子,观察两个绑有磁体的小车相互靠近的情况,让一个学生穿着旱冰鞋推墙,使学生对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产生直观认识。紧接着,教师问学生:“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回答:“都涉及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两个力的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正好对调。”“两个力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教师追问:“你能总结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吗?”再追问:“你还能举更多的例子吗?”这样,通过创设合理问题情境,令学生以高度活跃的思维参与物理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四)适当联系社会生活,体现物理价值

物理的很多规律和理论,是历代研究者从生活现象和生活经验中提炼出来的,而物理学在日渐成熟的同时,解决了很多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适当联系社会生活,体现物理的重要价值,从而让学生以极高的热情参与到物理的学习与探究中。例如,在学习“杠杆”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供一些生活中常用的工具,比如羊角锤、核桃钳、镊子、指甲刀等等,并让学生尝试使用这些工具。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这些工具的共性,借此引出杠杆的定义。这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对杠杆的概念、特点和作用产生直观理解,同时认识到杠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性。之后,教师可以引出一些社会生活相关的问题,比如如何用一只普通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大象的重量?在使用铁锹铲土时,手握在锹柄的哪个位置最省力,为什么?你在生活中还发现了哪些杠杆定理的应用?等等。通过探讨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致,使其保持主动求索、深度思考的学习态度。

(五)增强任务驱动,强调学生作用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的落实都应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感受,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积极参与。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惯于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几乎不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余地,不仅消磨了学生的热情,也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所以,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应减少对学生的干预,通过有效的手段把课堂探究任务交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在深度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学习能力的锻炼。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一课时,针对“物体运动是否需要力的维持”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结成小组,展开实验探究。首先,教师给学生展示实验目的,然后让各小组讨论实验思路,制订实验计划。接着,各小组领取实验器材,展开实验操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巡视,适当点拨调控,保证每组研究方向的正确性。其次,指导各小组合理分工,保证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都能发挥自己的价值。最后,让各小组分享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结论,教师则对各组进行评价,尽量挖掘学生的优点,肯定学生为课堂做出的贡献。这种方式,可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视、被需要,从而使学生产生深度参与课堂学习的愿望,并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六)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是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下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优质资源。实践表明,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带来积极影响,有利于推动教学的良性发展。基于此,教师要善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授课,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以高涨的学习热情参与教学,指导学生高效获取物理知识和技能,创建精彩的初中物理课堂。以“电能表与电功”的教学为例,学生看不清教师手上电能表的数字,也看不清灯的闪动情况,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接入电路的电能表进行实物投影,帮助学生看清实验的细节。在课堂中,由于时间或空间的限制,还有一些实验或现象无法充分展示,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如托里拆利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等。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分析物理现象背后的原因,如在讲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原理时,通过播放凸透镜原理的动画,让学生总结规律。在习题课中,教师也要学会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投影学生的练习情况,让学生相互交流并纠错。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处于物理启蒙阶段,其科学基础薄弱,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更多困扰,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和耐心。所以,作为初中物理教师,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困境与需求,积极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参与物理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物理探究课堂
只因是物理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六)
甜蜜的烘焙课堂
留言板
美在课堂花开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嘻游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