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政课线上教学的路径
2021-11-26周妍玮
周妍玮
关键词:疫情;爱国主义教育;思政课线上教学
2020年初,一场以武汉为中心爆发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席卷全国,严重威胁到了人民的生命安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迅速作出决策,强调生命至上、人民至上,进行统一部署、集中安排,带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齐心抗疫,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阶段性胜利。在抗击疫情中,中国青年展示了顽强拼搏、毫不畏惧的担当精神,诠释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习总书记强调:“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疫情背景下,加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使青年一代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这是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任务。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运用网络平台进行思政课线上教学,已然成为线下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方式乃至重要教学模式。尤其是在疫情爆发期间,思政课进行线上教学确保了学生“停课不停学”,因地制宜地为思政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了新模式。为了更好落实线上思政课对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以下将从线上教学的课程内容设置、课程平台构建、教学话语认同等方面进行探析。
一、优化课程内容,融入抗疫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要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其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这是高校思政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一) 课程内容导入结合新媒体信息
课程的导入部分是整个课程的引入环节,直接影响授课质量和教学效果。如今,“00后”成为大学生的主体,他们的学习生活已离不开互联网。因此,教师在思政课线上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采用他们熟悉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在授课前,要关注新媒体平台上的一些热点话题以及点击率高的网站、新闻、视频等,了解青年学生的兴趣点。然后,教师要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尤其在自媒体时代,网络信息纷繁复杂,主流价值观很可能被掩盖,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影响。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敏锐意识到学生观念的变化,占领网络舆论阵地,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方法去看待和辨析问题,帮助青年学生正确分析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抗疫过程中,社会上涌现了很多感人的英雄故事,但有些网友对这些英雄形象随意进行p图,配上恶搞语句,这是对主流价值观的抹杀。思政课教师需敏锐察觉,在课程导入部分鲜明地指出这些问题,将整合分析得出的图文、视频等资料通过线上网络平台在课程导入中呈现出来,以抓住学生眼球,为后面的授课内容奠定基础。
(二) 设置线上专题式教学内容
在传统教学中,普通高校思政课都是按照教学体系进行授课。习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让理论知识进入到每位学生的头脑中,成为其思想武器,并把课程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形成专题式教学,这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在疫情防控背景下,设置线上专题式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抗疫精神,搜集相关素材,进行总结和分析。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中,可单独设置专题“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本专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展开。
一是加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感认同。教育教学要达到良好的效果,最基本的方法是要让授课对象对事物产生情感上的认知并认同,即发自内心地认可。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感认同就是要让青年学生在内心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产生持久真挚的情感,并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挥线上网络平台的优势,利用好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等。如,教师把象征共产党人“勇敢、不畏艰难、乐观”的红色符号通过动画形式向学生播放展示,让学生通过发送弹幕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这些红色符号的理解和感受。二是加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辨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爱国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本民族本国的情感认同层面上,而要既立足本民族,又面向世界。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波及全球,但面对疫情,各国的处理态度和应对方式区别很大。在抗击疫情中,中国政府和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共同战斗,迅速建立方舱医院,秉持生命至上理念,不惜一切代价挽救每一个生命。各级地方“网格式”管理防控,人民群众自觉做到少出门、不聚会,各大企业全力给人民群众提供物质资源保障,等等。这些都与一些西方国家拖延行事、漫不关己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在线上授课时,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素材,引导青年学生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一些不实的网络舆论能够理性辨析,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三是加强青年爱国主义的奋斗教育。爱国是体现在情感认同和理性认知基础上的行动自觉。通过抗击疫情中涌现的感人故事,学生们可以看到青年一代为了国家和人民冲锋在前、不畏艰险、不顾生死。思政课线上教学面对的正是将要报效祖国、成为祖国中流砥柱的一代青年。教师在课程内容上需结合为国奋斗的真实事例,让学生在线上学习中产生情感与认知共鸣,将爱国之情、奋斗精神外化为报国行动,使学生切实做到知行合一,充分展現新时代青年的爱国精神。
二、构建多维课程平台,丰富课程资源
2020年2月5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各高校应充分利用线上的慕课和省、校两级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在慕课平台和实验资源平台服务支持带动下,依托各级各类在线课程平台、校内网络学习空间等,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这是在疫情背景下,我国教育部门做出的“因势而新”的举措。思政课作为大学生必修课程,其线上教学在全国各高校全面开启。这看似是传统教学主阵地的转移,实则是依托我国的飞速发展开展新兴教学模式信息技术。那么,要想规避线上教学的劣势、获得良好的线上教学效果,课程平台的构建、丰富的课程资源就至关重要。
(一) 建立对接的固定教务平台
在传统的线下教学中,教师授课情况、学生课堂表现、学生平时和期末成绩等都有专门的教务系统进行监测、反馈、备案。那么,在新兴的线上教学中理应建立固定的网络教务平台。一方面,这可以记录教师的教学效果,实时掌握教师授课内容,维持网络教学秩序。另一方面,对学生来说,其问题可以直接在网络教务平台进行反馈。建立固定的网络教学平台直接对接线下教务系统,可以实现数据同步。有了这个平台,教师无需另外再建班级平台,学生也可自动加入,学校的监督和管理也更加便利。这在大规模实行线上教学情况下,是非常便捷有效的。
(二) 设置线上菜单式教学模式
因为思政课教学内容理论性极强,加之以往线下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是单向灌输,垄断学生话语权,所以,学生对思政课兴趣降低,学习效果不佳。新时期,提升思政课教师获得感,要突出“以生为本”,注重人的培养。线上教学方式更应该以学生为重,充分考虑学生想学什么来设置线上菜单式教学模式,即依据不同学生的学情特征来进行教学。这是线上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在教学设计环节,教师可以在线上发起问答、讨论,或课后让学生录制微视频,通过线上平台的数据分析得出学生兴趣热点及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要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不同学生的个体资源库。在讲授爱国主义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查看学生对网络课程和视频资源的点击率、观看时长,了解他们对此理论是否感兴趣,价值观取向是否正确等;还可以通过查看互动板块的提问数量与问题类型,了解每个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与疑惑之处。线上菜单式教学模式可以让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分析,为其匹配合适的教学资源,做到“以生为本”、精准施教,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升思政课线上教学话语认同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虽然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思政课线上教学方式,但要保证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等质同效,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授课中的教学话语能获得学生的普遍认同。这样,教师教学话语所表达的思想观念、价值引领才能被学生接受并认同,教师才能提升教学效果。以下具体从增强线上教学话语的组织力、亲和力和辨析力三个方面进行。
(一) 增强思政课线上教学话语的组织力
线上教学必须借助一定的网络平台和网络设备进行授课。这从客观上要求教师不但是一名“主播”,还是一名“导演”,要有把控整个线上课堂的能力。为此,教师在进行思政课线上教学中,要学会利用“问题式”导向,采取“提问”“回答”“任务”等线上教学话语,将教材体系中的话语表达形式转化为具体的线上教学话语组织。例如,线上讲授“新时代的爱国主义”这一章节时,教师在话语组织上,不能只把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阐释清晰,还应提出具体问题、设置讨论环节、布置具体任务等,启发和检验学生对爱国主义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否在实际生活中体现爱国主义情感。此外,教师还应注重话语组织的具体表述方式,反思自己的话语表达是否具有组织力。教师只有设计出具有组织力的教学话语表达,才能让学生对线上思政课感兴趣,增强其学习动力,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二) 增强思政课线上教学话语的亲和力
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在同一空间,属于隔空施教。这就缺乏教师与学生现实互动的实景,相比传统线下教学,师生间更难产生情感共鸣。所以,思政课教师在线上讲授理论时,不仅要运用教材理论语句,而且要注重体现教学话语的亲和力。此外,教师还应把关注点放在实际中,将抗击疫情过程中展现的鲜活事例作为思政课教学的素材,让在线教学话语更具有亲和力,弥补隔空教学的短板。例如,选取抗疫中“90后”“00后”的事例,这样更贴近目前大学生群体情况。虽然大家身份、职业不同,具体做法也不相同,但这些鲜活的事例都让我们隔空感受到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师在线上授课时,还要对素材进行深加工,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表达方式,認真审度每个字词、句子的精准性,教学话语的亲和力才能更好体现,学生从心理上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上课的主旨。
(三) 增强思政课线上教学话语的辨析力
疫情之下,虽涌现了很多令人感动的抗疫事例,但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且人们观点复杂多样,这可能对价值观不清晰或立场不坚定的大学生群体造成威胁。思政课教师应密切关注疫情背景下网络舆论最新动态,用自己正确的价值导向,处理好思政课教材理论话语与社会舆论话语之间的关系,增强线上教学话语的引领力和辨析力,培养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辨析能力。例如,在抗击疫情期间,网络上出现的“钟南山院士已被传染新型冠状病毒”“吸烟能够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上海医疗队在武汉只能吃方便面”等信息已被证实为谣言[1]。当这些谣言刚在网络上流出时,很多大学生会被信息误扰。毕竟他们阅历尚浅,对信息辨别、处理能力还需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自身具有辨别力的情况下,首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平台,如,查看信息一定要以官方网站为准,培养他们求证事实的思维。其次,要对社会事件、社会舆论进行深度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把教材理论话语与舆论话语有机结合,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对事件进行辨别与剖析,以达到线上教学的最佳效果。
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爱国主义始终是引领中国青年不断奋进、开创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旗帜。疫情背景下,思政课线上教学已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思政课教师要结合线上教学特征,发挥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年大学生的头脑,让青年学生明确自身的使命与担当,坚定发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最强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