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调查与思考
2021-11-26于泳付璟孙倩文
于泳 付璟 孙倩文
关键词:高職院校;志愿服务;志愿者
一、研究背景
(一) 当前社会志愿服务环境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是雷锋精神在新时期的发展和延续,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从中央到地方,从创建文明城市到创建文明校园,无不将志愿服务的开展情况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与考评内容[1]。2016年7月,中央宣传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服务完善、充满活力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2]。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2014年,曾三次给有关志愿者服务队回信,提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希望你们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是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倡导社会文明的重要举措,因此,高效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刻不容缓。
(二)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开展志愿服务现状
目前,学生志愿者已经成为社会志愿服务中的一支重要队伍[3],泰山护理职业学院作为一所护理类院校,依托专业优势进入到各大医院、卫生院、养老院、社区等地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更具专业性与针对性。泰山护理职业学院以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项目化、品牌化”为抓手,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围绕“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服务内容,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多措并举,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立足长效,不断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突出亮点特色,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化,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本着自愿、无偿的原则,在志愿服务中实现自我成长。泰山护理职业学院助产、护理、医学技术等系部依托专业优势,先后在岩庄社区、石横镇卫生院、天葆瑞儿童服务中心、泰安科技馆等地开设志愿服务基地。助产系“希望志愿者服务队”连续三年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团省委、省教育厅等单位联合表彰为“暑期三下乡”优秀服务队。
二、调查设计与实施
以泰山护理职业学院的高职在校生为调研对象,随机选取600名学生填写问卷。针对学院开展志愿服务情况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法,以网上问卷调查为主,问卷采取封闭结构,由11个单项和1个填空题组成。网上问卷共计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63份,有效率达93.83%。问卷调查方法能够客观、精确地分析目前学院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现状,资料精确、可靠,调查结论的概括性程度相对较高,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拟解决的问题
通过调查泰山护理职业学院在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人员比例、参与活动频率、参与志愿服务的目的以及学生对学院组织志愿活动的满意度等情况,对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情况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 学生对志愿者服务的关注度
调查结果显示,77.44%的学生知道学院或者所在系部志愿者服务队名称,而其中正确回答出志愿者名称的为371人,占所有调查者的65.89%,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志愿服务队有所了解,但关注度不够。由此可见,学院志愿服务队品牌化建设亟待加强,宣传工作力度不够,志愿服务队影响力有限,未能深入人心。
(二) 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参与度
在是否愿意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和实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情况显示,有91.47%的同学愿意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但实际参与活动的同学占比为67.5%。说明同学们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主动性很高,有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但目前现有的志愿服务开展情况不能完全满足潜在志愿者的需要,有部分同学想参加却未能参加。在统计学生参与活动的频率情况中发现,每周都参加活动的占5.53%,每月参加一次的占32.89%,每学期参加一次占61.05%,说明长期坚持参与志愿服务的同学较少,更多的同学仅是参与体会志愿服务活动。可见,目前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面向范围还有一定局限性,不能满足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需求。同时,学生主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情况较少,学生开辟志愿服务渠道的能力有限,更多学生选择参与学校或者联系社会相关组织开展活动。
(三) 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效果
在参与活动效果的统计中,有96.58%的同学认为有收获,98.93%的同学认为参与活动有意义,98.4%的同学对学院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情况满意。说明学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较为成功,取得一定效果,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有所收获。调研发现,有21.67%的同学认为活动有意义但并不突出,有38.54%的同学对学院组织情况表示基本满意。此项调查说明学生认可学院志愿服务的开展,但是活动开展没能满足学生更高层次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开展的部分志愿服务工作停留在表面,没能引起学生深度共鸣,仍有很大改进空间,需要通过更为周密的活动安排和举办更具吸引力的活动来提升学生对志愿服务意义的认知,满足学生对活动更高层次的需求。同时,此项调查结果也说明活动开展未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活动开展之前,要进一步加强调研,了解学生和社会需求,以求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成长,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五、进一步做好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 规范志愿者培养机制,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管理
根据服务活动要求和学生条件,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前学校要积极吸纳在校生,扩大志愿服务学生队伍,实现全体共青团员注册志愿者,特别是注意吸收共青团员中的先进分子、入党积极分子等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志愿服务活动的实践育人作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并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要积极推动志愿者注册制度落地,进一步完善志愿者信息登记与审核,建立可量化的考核机制,包括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时长、志愿服务质量以及志愿服务所在地的评价体系等。另外,还要加强志愿者培养工作,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志愿者培养机制。在志愿服务活动开始前应开设相应的通识课程,讲解志愿服务的内涵和意义,普及志愿服务中用到的基本知识、技能,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专业选择适合自己的志愿服务,为持续性参与志愿服务打下基础[4]。
(二) 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
积极探索和发掘社会服务点,消除志愿服务与养老院、社区等组织的壁垒,比如,为养老院的老人带去护理专业知识,为社区群众科普健康生活常识。利用好志愿服务评价体系,注意提升同学们对志愿服务活动的认识,化被动为主动,使志愿服务不仅限于在校期间,力争做到将志愿服务活动融入日常生活,逐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形成“一日参与志愿服务,终生愿为志愿服务”的生活态度。同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校统一组织与系部、班级组织相结合,成立不同层次的志愿服务队伍。另外,还要与之形成相应的配套保障制度以及激励措施,将志愿服务工作与入党入团、各类评先树优挂钩,在同学中形成人人争当志愿者的良好氛围。激励志愿者团体自主发现需要志愿服务的地点、人群,同时,学校应加大对技术、设备、物资等方面的支持,加强各班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化整为零,全方位辐射学生群体,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度,形成“常态化”志愿服务机制。
(三) 加强志愿服务“品牌化”建设
立足专业特性,继续加强已有志愿服务品牌建设,并注重在学生群体中的宣传工作,使有代表性的品牌活动和志愿服务队,时刻起到“榜样”作用,以点带面,在学生群体中形成以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骄傲的氛围,优化志愿服务队伍,提升志愿服务质量。同时,注重开拓和扶持新的志愿品牌建设,不断扩大志愿者服务品牌效应。
还要注重加强宣传引导工作,以QQ、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媒体为宣传载体,对志愿服务活动进行宣传推广,全面传播志愿服务精神,在学生群体中形成争做志愿者的良好氛围,传播文明风尚。
(四) 继续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
应及时归纳总结已开展服务项目的活动经验,积极主动开展更适合学生层次和学生专业的志愿服务项目,促进志愿服务向精细、专业化发展,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满意度,感受活动的意义。同时,还应注重志愿服务活动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尽量使同学们在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实践专业技能,从实践中提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并能从其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加深他们对专业知识以及志愿服务活动的理解,让同学们乐于甚至热衷于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彰显大学生志愿服务特有的社会价值[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