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行为干预对胶质瘤患者恐惧疾病进展水平和负性情绪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1-11-26李艳

系统医学 2021年18期
关键词:胶质瘤恐惧依从性

李艳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徐州221000

胶质瘤是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也是颅内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难根治、易复发、预后差的特点[1]。调查发现,该类患者发病后,症状主要有头痛、恶心呕吐、癫痫、视物模糊等,身体和心理均受到刺激,因此普遍存在恐惧、焦虑、悲观等心理问题,不利于治疗和恢复,这就对护理工作提出了高要求。从已有的文献报告来看,采用不同护理方案,对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影响也不同,提示护理人员更新护理观念、创新护理方法,以满足患者不断提升的护理需求。刘银凤等[2]对90例晚期胶质瘤患者的研究显示,舒适护理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改善精神状态,有助于提高生存质量。张玲等[3]的研究显示,采用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可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和应对能力,提高生存质量、护理满意度等指标,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恢复。该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2例患者作为对象,探讨了认知行为干预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收治的胶质瘤患者中选取8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划分为对照组、研究组两个组别,均为41例。对照组中,男26、女15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38.52±9.77)岁;肿瘤类型:星形细胞瘤21例、室管膜瘤13例、髓母细胞瘤7例;肿瘤直径17~64 mm,平均(35.40±11.26)mm。研究组中,男28例、女13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39.27±8.79)岁;肿瘤类型:星形细胞瘤18例、室管膜瘤14例、髓母细胞瘤9例;肿瘤直径15~62 mm,平均(36.15±10.87)mm。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颅脑CT或MRI检查、术后病理诊断为胶质瘤,符合手术指征[4];临床资料真实完整,对该研究有正确认识,并在同意书上签字。

排除标准:有明确精神病史的患者,心肝肾器质性病变患者,近期使用精神类药物的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等。

1.3 方法

患者均行开颅胶质瘤切除术,术后配合放化疗方案,使用脑保护药物。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术前为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和手术知识,实施心理干预;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从饮食、用药、康复锻炼等方面提供指导。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内容包括:(1)组建干预小组。选择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组建干预小组,包括神外科医师1名、神外科护士2名、康复师1名、心理学专家1名。干预前,心理学专家对患者进行访谈和教育,了解认知行为干预的内容和意义,能积极配合护理操作。护理实施期间,神外科医师、康复师予以监督和指导,对护理方案动态调整,以满足患者的病情特点和恢复需求,时间持续12周。(2)认知评估。通过访谈的形式,构建和谐信任的护患关系,评估患者的认知情况。①入院后,加强护理巡视,通过提问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焦虑、担忧等做出反馈。②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对积极的态度和科学行为方式给予肯定,对消极的态度和不良行为方式进行纠正。③鼓励患者宣泄负面情绪,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尽量满足合理的护理需求。(3)认知重建。组织患者参与健康讲座,通过发放健康知识手册、观看视频等形式,提高疾病认知。根据患者所处的治疗阶段,采用针对性的教育方式:①新入院患者:以发病原因、危险因素、治疗方法为主,纠正错误的想法。②围术期患者:以手术流程、配合要点、注意事项、常见并发症为主,协助患者完成辅助检查,做好心理准备,对手术充满信心。③术后放化疗患者:介绍药物的作用机制、饮食情况、常见不良反应,提高治疗依从性。④随访或复查患者:规划患者的生活,引导患者认识到生命价值,更好地回归家庭和社会。(4)行为干预。①采用音乐疗法进行放松训练,叮嘱患者先排空膀胱,取舒适卧位,正确佩戴耳机,避免外界环境干扰。选择轻音乐,音量控制在60 dB以内,指导患者放松全身肌肉,20 min/次,1次/d。②康复锻炼,出院前由康复师和神外科医师,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锻炼方案,分为室内运动(如关节活动、腹式呼吸、上下肢协调训练等)、户外运动(如步行、慢跑、打拳等)两个部分。训练控制为中等强度,20~30 min/次,5~7次/周。当患者出院后,留下联系方式和地址,通过电话随访、上门随访,了解患者近况,督促用药和康复锻炼,询问有无不适现象,提醒回院复查时间,促使患者积极健康生活。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依从性。优: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护理操作;良:在家属或护士的督促下,能完成护理操作;差:存在明显的抗拒、不配合行为,无法完成护理操作[5]。

选择干预前、干预4周、干预12周3个节点,利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评估患者恐惧疾病进展水平,包括焦虑、紧张、疼痛等12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分值范围0~60分,恐惧程度越严重、得分就越高[6]。

干预前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负面情绪,分界值分别是50分和53分,负面情绪越严重、得分就越高[7]。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依从性优良率比较

研究组依从性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依从性优良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恐惧疾病进展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oP-Q-SF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和12周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恐惧疾病进展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恐惧疾病进展评分比较[(±s),分]

注:组内和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干预前 干预4周 干预12周研究组(n=41)对照组(n=41)t值P值42.67±5.64 43.18±5.73 0.406 0.685(32.55±4.08)#(35.83±3.92)#3.711 0.001(27.80±3.55)#(30.29±3.43)#3.229 0.002

2.3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两项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比较[(±s),分]

注:组内和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SAS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SDS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n=41)对照组(n=41)t值P值52.67±6.72 53.14±6.90 0.312 0.755(33.46±4.55)#(37.20±4.38)#3.791 0.001 57.38±7.15 57.62±6.98 0.153 0.878(38.55±4.29)#(40.79±4.53)#2.298 0.024

3 讨论

在颅内肿瘤患者中,胶质瘤占比约为40%~50%[8]。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生长速度,患者的症状表现不同,早期以癫痫发作、视力和听力下降为主,晚期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偏瘫、脑疝,可伴有人格改变、记忆力丧失、尿失禁、语言功能障碍等情况,严重降低了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流行病学显示,胶质瘤的高发年龄段是21~50岁,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发病率为3~8人/10万,以星形细胞瘤最多见。该疾病的发生,和遗传、年龄、病毒感染、电磁辐射等有关[9]。临床治疗时,由于胶质瘤的边界不明显,除了早期位置合适的小肿瘤外,其他肿瘤一般难以彻底切除,因此主张手术联合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方案,抑制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以开颅手术为例,通过切除肿瘤组织,可降低颅内压,改善临床症状,为其他综合治疗措施提供条件[10]。治疗期间,考虑到患者的疾病认知不足,容易存在多种不良心理,如何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成为护理人员的关注重点。

任红艳等[11]针对128例脑胶质瘤手术患者的研究显示,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进一步改善预后效果,建议在临床实践中推广。王燕等[12]的研究中,选取90例胶质瘤患者,其中观察组实施认知行为干预,结果显示HAMA、HAMD和FoP-Q-SF评分低于对照组,主观幸福感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认知行为干预能改善患者的情绪,提高主观幸福感。该研究中,以82例患者为对象,对比常规护理和认知行为干预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依从性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7.56% vs 82.93%),和任红艳的研究结果一致(82.81%vs 54.69%),说明患者对护理干预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促使各项护理操作顺利实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FoP-Q-SF评分和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和王燕的研究基本一致。以FoP-Q-SF评分为例,是在FoPQ量表的基础上简化而来,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显示,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3]。通过患者自评形式,直观评价患者对疾病进展的恐惧程度,得分越高说明恐惧程度越高,能为护理方案地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

分析认为,该类患者发病后,在疾病、环境、治疗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会出现应激反应,产生多种不良情绪[14]。认知行为干预属于矫正行为,其中认知干预是改变个体已有的认知思维模式;行为干预是介入并中断某种行为的发生发展,并尝试消除或改变这一行为。应用在患者中,是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后,一方面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疾病认知水平,纠正错误的想法和认识,对治疗充满信心;另一方面通过护理操作和生活干预,使患者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康复等环节。认知行为干预的最终目的是改善疗效和预后,提高生活质量[15]。该研究的不足之处,是入组样本量少,研究数据可能存在随机误差,影响结论的准确性。对于这一点,今后可继续收集患者资料,开展大样本分析,为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和支持。

综上所述,胶质瘤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能提高临床依从性,缓解疾病进展恐惧程度和负性情绪,有助于患者治疗和恢复,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胶质瘤恐惧依从性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恐惧更奇怪
恐惧
恐惧的对立面
TGIF2调控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DCE-MRI在高、低级别脑胶质瘤及脑膜瘤中的鉴别诊断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
Sox2和Oct4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