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护理对老年性心衰患者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并发症的影响
2021-11-26李雪
李雪
白城中心医院心内科,吉林白城137000
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统称,老年性心衰、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心血管疾病中占比很高的类型[1]。老年性心衰通常源于收缩功能不全,病症表现多以心输出量降低为主;AMI则是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所致血流中断,典型表现为胸痛、心肌损伤及心律失常等[2]。对老年性心衰与AMI采取PCI、吸氧、补液等方式可以稳定患者病情,但是单纯对症治疗方式对纠正心衰及心功能损伤的效果有限,需配合其他更有效的干预手段。心脏康复护理是通过运动及心理调节等多种机制增加冠状侧支血管,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症状的方法,在心血管疾病的对症治疗基础上,配合心脏康复护理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良好效果[3]。该次研究中选取了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5例老年性心衰与AMI患者,探讨了给予患者心脏康复护理对其心理状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以形成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系统有效的干预体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5例老年性心衰及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选研究对象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以下两组:观察组43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36~75岁,平均(56.2±2.5)岁;疾病类型:老年性心衰23例,AMI 20例。对照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34~75岁,平均(55.9±2.3)岁;老年性心衰21例,AMI 21例。比较两组年龄及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均根据症状表现、病史询问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4];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并且对研究所用治疗药物无过敏反应;患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该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等功能损伤的患者;疑似恶性肿瘤疾病并且经病理穿刺活检确诊的患者;合并糖尿病与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合并精神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根据自身的病情提供对症治疗,其中针对老年性心衰的患者主要给予充分休息、积极吸氧、适当镇静,且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而针对AMI患者则实施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在治疗后使用扩血管药物。
在对症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主要是护理人员进行心理护理,借助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疾病病机,借助疏导性的语言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做好病房环境护理以提高患者舒适度等。而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脏康复护理。以患者具体病情与身体状况进行心脏康复指导,遵循循序渐进的康复原则,康复护理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第1阶段。该阶段是绝对卧床阶段,因为患者不适宜运动训练,因此以心理疏导为主,借助心理暗示、心理疏导及松弛疗法等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康复训练过程控制活动时心理在10次/min以内,之后可增加到10~20次/min及>20次/min。在该阶段可由护士辅助进行肢体被动活动,还可在病房播放轻音乐。②第2阶段。指导患者在床上完成饮食并在护士辅助下进行床边洗漱,对穿刺一侧进行制动,对侧肢体进行主动活动,辅助进行床旁站立及椅子坐姿,活动后休息,在休息期间可提供关于疾病知识的相关材料,帮助患者进一步了解心脏康复治疗的基本内容。③第3阶段。床上坐姿练习,主要是持续床上坐姿1~3 h,协助患者下床如厕及在病房中扶床或扶墙行走,行走15~30 min后休息,在休息期间同样进行关于心脏康复训练的相关知识讲解。④第4阶段。在床旁椅子上进行坐姿训练,持续时间1~3 h,训练学生自主穿脱衣物,可自行到卫生间大小便及进行身体清洁;训练下床行走能力,可在走廊上行走,行走距离以身体可耐受为宜,此外可进行阅读及写字,在休息期间讲解关于老年性心衰与AMI的相关知识。⑤第5阶段。在该阶段可在椅子上进行2~4 h的坐姿训练,该阶段因为患者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因此可以让患者在无任何人员的协助下进行行走练习,行走距离控制在200~350 m,并且可进行上下楼梯训练,15~30 min/次,2次/d,在休息间期通过口头宣教、视频播放等方式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认识度。⑥第6阶段。保持上一阶段的活动方式,可以适当提高训练强度,如可在室内步行400~500 m,上下楼梯练习,上下2层楼梯,2次/d,此外还可进行各种室内娱乐活动,促进肢体功能的康复。对达到出院标准的患者可以进行指导,告知出院后相关事项,避免不良情况发生。⑦并发症预防护理。心律失常预防护理:指导患者注意休息并适当进行运动锻炼,注意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等,避免大量饮酒、饮浓茶与咖啡;心绞痛预防护理:指导患者戒烟戒酒,注意清淡饮食,生活规律并注意休息,依照病情制订安全运动计划,指导患者平常注意监测自己病情进展,发现病情加重及时到附近医院就医防止耽误治疗时机;急性心衰预防护理:取患者去枕平卧位,提供高流量吸氧,监测电解质及血压。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出院时刻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心功能分级,其中心功能分级具体参照《内科学》[5]第6版中的标准。②护理前、护理1周及出院时刻两组均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两组心理状态的评价,量表得分均转换成标准评分,满分均是100分,均以50分作为分界,即50分以上一定存在焦虑抑郁,且随着分值的增加焦虑抑郁也越严重。③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心律失常、心绞痛及急性心衰等,评估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性。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LVEF、心功能分级比较
出院时刻观察组患者在LVEF≥50%的占比为88.37%,对照组占比为64.2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时的心功能分级上,出院时刻两组心功能分级均在Ⅱ级及Ⅱ级以上,其中观察组心功能分级Ⅰ级的占比为79.07%,对照组为50.00%,对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出院时刻的LVEF及心功能分级比较[n(%)]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两组护理前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周与出院时两组各评分均是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护理后各时间点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s),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s),分]
注:与该组护理前比较,*P<0.05;与护理1周比较,△P<0.05
组别SAS评分护理前 护理1周 出院时SDS评分护理前 护理1周 出院时观察组(n=43)对照组(n=42)t值P值64.15±6.26 64.25±6.31 0.073 0.942(51.12±5.72)*(56.62±6.12)*4.282<0.01(44.36±4.62)*△(49.26±5.12)*△4.635<0.01 55.26±5.86 55.14±5.81 0.095 0.925(47.12±4.75)*(51.02±5.26)*3.589<0.01(40.12±4.13)*△(46.21±4.62)*△6.411<0.01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在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上,观察组为4.66%,对照组为19.04%,对比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老年性心衰与AMI属于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各种疾病均有发病迅速、病情严重、进展迅速及致残致死率高等特征,疾病发病上与年龄、性别、职业及生活习惯等关联紧密[6]。老年性心衰与AMI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功能损伤,如老年性心衰存在明显的低心输出量,脑部血供减少,难以满足心脏正常的代谢,使得心脏难以维持正常功能,降低心功能[7-9]。AMI主要是因冠状动脉出现急性阻塞,心肌因缺血出现坏死,让心脏功能损伤程度进一步加重,病变持续可引起心肌供氧不足,心肌耗氧若超过供氧可引起心功能损伤[10]。针对老年性心衰与AMI采取合理的方式改善心功能有重要意义。常规对症方式难以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情况,心功能提升效果一般,因此在对症治疗过程也强调做好相关护理干预工作。
该次研究中,探讨了对老年性心衰与AMI患者,在对症治疗期间实施心脏康复护理对患者的干预效果,在研究上设置了采取对症治疗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从研究结果上来看,结果表明在两组出院时刻LVEF≥50%与心功能分级Ⅰ级占比上观察组分别为88.37%、79.07%,对照组分别为64.29%、50.00%,各占比均是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表明心脏康复护理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在护理后均观察到两组患者SAS、SDS评分较护理前降低,而在护理1周与出院时刻的分值上均是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表明心脏康复护理有助于维持患者良好的心态。曾雪娜等[11]的研究观察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脏康复护理的价值,结果也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与SD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提示心脏康复护理对AMI患者的护理效果满意。分析原因主要是心脏康复护理是护理学快速发展的产物,主要在基于传统护理模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的基础上生成的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涉及医学评价、心脏危险因素纠正、咨询、健康宣教、行为纠正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还以运动为核心内容[12]。心脏康复护理实施上通过心理、运动等调节方式增加冠状侧支血管血流速度,减轻动脉硬化病变程度,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情况,同时也能提高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提高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及心血管功能[13]。在心脏康复护理工作中,相关护士除了进行科学合理地运动指导,也强化对患者心理方面的护理,通过知识宣教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认识,这样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缩短患者出院时间,提升其生活质量[14-15]。该研究还统计并对比两组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在心律失常、心绞痛及急性心衰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上观察组为4.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4%的总发生率,提示心脏康复护理对提高护理安全性具有满意效果。分析原因主要是心脏康复护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康复方案,并且在运动及心理康复训练上也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这样可确保训练效果,提高患者体质,且还能改善患者依从性,这样对于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老年性心衰与急性心肌梗死,在对症治疗疾病的过程,实施心脏康复护理,可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心功能及促进心功能功能恢复,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并降低患者住院期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