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对其生存情况的影响

2021-11-26刘国庆

系统医学 2021年18期
关键词:载量抗病毒艾滋病

刘国庆

菏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病防治科,山东菏泽274000

艾滋病是1981年临床发现的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患者的免疫机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出现临床综合征的风险增高,例如肿瘤、机会性感染等[1-2]。目前医学界尚未发现可以有效清除HIV病毒的治疗药物,但通过有效的抗病毒方案可以延缓患者病情发展,改善其生存质量[3]。而临床应用频率最高的抗病毒方案即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通过3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的协同作用,增强药物效果,在阻滞HIV病毒繁殖的基础上,减少抗药性类病毒分泌量,对患者的预后有好的促进作用[4]。该次为进一步验证该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6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52例艾滋病患者的预后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52例艾滋病患者,纳入标准:①HIV抗体检测呈现阳性结果;②符合高效抗逆转录抗病毒治疗条件;③近期不存在抗病毒药物治疗史;④本人及其家属了解并授权该研究。排除标准:①未满18周岁者;②沟通障碍、智力障碍者;③合并其他严重性脏器疾病、系统疾病、精神疾病者等。研究由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用药依从性较差的23例患者归为对照组,用药依从性较好的29例患者归为研究组。对照组男15例,女8例;年龄20~49岁,平均(35.74±2.64)岁;病程1~6年,平均(3.7±0.5)年。研究组男19例,女10例;年龄19~48岁,平均(35.38±2.41)岁;病程1~7年,平均(3.9±0.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由医护人员告知其病情具体内容、治疗方案及遵医嘱用药的影响意义等,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治疗信心,促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开展为期1年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取360~480 mg/(m2·d)的 齐 多 夫 定 (国 药 准 字H20052420)分3次给予口服治疗;每天取1片替诺福韦(国药准字H20153090)给予口服治疗;每天取1片拉米夫定(国药准字H20030581)给予口服治疗;每天取1片依非韦伦(国药准字H20133265)给予口服治疗[5-6]。

两组患者均为自行遵医嘱用药1年。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D4+T细胞绝对计数与病毒载量。

②参考生存质量量表评估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评分,共计4个维度,即生理质量、心理质量、社会独立性质量、社会关系质量,所得分值与生存质量为正比关联。

③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率、病死率。

④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消化道症状、呼吸道症状与神经系统症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CD4+T细胞绝对计数、病毒载量对比

治疗前,两组CD4+T细胞绝对计数、病毒载量趋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CD4+T细胞绝对计数高于对照组,且病毒载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4+T细胞绝对计数、病毒载量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4+T细胞绝对计数、病毒载量对比(±s)

组别CD4+T细胞绝对计数(mm3)治疗前 治疗后病毒载量(IU/mL)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29)对照组(n=23)t值P值190.21±100.56 190.13±100.92 0.003>0.05 265.32±101.43 201.56±104.38 2.223<0.05 0.33±0.17 0.32±0.20 0.195>0.05 0.12±0.10 0.25±0.19 3.176<0.05

2.2 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生理质量、心理质量、社会独立性质量、社会关系质量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 生理质量 心理质量 社会独立性质量 社会关系质量研究组(n=29)对照组(n=23)t值P值9.10±0.38 8.04±0.14 12.691<0.05 7.70±0.61 6.50±0.35 8.392<0.05 7.97±0.88 6.56±0.36 7.209<0.05 3.27±0.47 2.81±0.24 4.267<0.05

2.3 两组治疗后的生存率与病死率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生存率为96.55%(28/29),病死率为3.45%(1/29),对照组患者的生存率为73.91%(17/23),病死率为26.09%(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7,P<0.05)。

2.4 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低于对照组的3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目前医学界尚未发现可以有效清除HIV病毒的治疗药物,但通过有效的抗病毒方案可以延缓患者病情发展,改善其生存质量[7-9]。基于此,该次为进一步验证该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52例艾滋病患者的预后质量,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CD4+T细胞绝对计数(265.32±101.43)mm3高于对照组,且病毒载量(0.12±0.10)IU/mL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生理质量(9.10±0.38)分、心理质量(7.70±0.61)分、社会独立性质量(7.97±0.88)分、社会关系质量(3.27±0.47)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生存率为96.55%,病死率为3.45%优于对照组的73.91%、26.09%(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低于对照组的39.13%(P<0.05)。可见艾滋病患者遵医嘱接受抗病毒治疗可改善其生存质量。这与周琳等[10]研究结果:治疗后CD4+T细胞绝对计数(345.5±171.3)mm3高于治疗前(P<0.05),基本一致。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要求患者联合应用多种抗病毒药物,通过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可以进一步提高药物有效性,进而强化抑制病毒复制的功效,促使患者重新获取良好的机体免疫功能,避免其病情持续发展,最终在延长患者生命周期的同时,实现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而且该方案相对比单一药物疗法而言,成熟性较高,对患者机体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小,可为治疗安全性提供保障,所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11-12]。

综上所述,艾滋病患者遵医嘱接受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其病毒载量,提高其生存率,且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低,有利于其获取更好的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载量抗病毒艾滋病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 世界艾滋病日》
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HCC的发生及改善患者预后
病毒载量检测在102例HIV抗体不确定样本诊断中的应用
陈建杰教授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总结
抗病毒药今天忘吃了,明天要多吃一片吗?
对抗病毒之歌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乙肝患者HBV载量与IgA,IgG,IgM及C3,C4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