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疗效对比评价
2021-11-26张忠平
张忠平
江苏省如皋市中医医院骨伤科,江苏如皋226500
桡骨远端骨折通常发生在距离桡骨远端关节面3 cm之内的位置,是骨折的常见类型,由于该位置的解剖性质较为薄弱,一旦受到暴力或者撞击后,极易造成骨折,并产生疼痛、肿胀、麻木甚至活动受限等症状,直接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1]。若未能够尽早提供科学治疗,随着症状不断加重,患者腕关节可能出现僵硬,严重者还可产生典型畸形姿势,导致患者手部功能衰退。目前临床治疗方式较多,可分成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两大类,其中保守治疗中以手法复位、夹板固定为主,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的腕关节活动度,但治疗时间较长,治疗期间疼痛较为明显,导致患者预后较差[2-3]。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发展,临床发现手术治疗效果更好,通过切开复位+钢板固定,能够保证固定的稳定性,促进骨折快速愈合[4]。但部分学者对两种疗法的争议较大,由此该文展开研究,依照回顾性分析法选择该院2015年3月—2019年2月纳入的5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比较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运用在桡骨远端骨折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依照回顾性分析法选择该院纳入的5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30例接受手术治疗者作为研究组,另25例接受保守治疗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2~66岁,平均年龄(50.46±2.17)岁;交通事故12例,砸伤10例,摔伤8例;骨折A型10例,B型13例,C型7例。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33~65岁,平均年龄(50.77±2.20)岁;交通事故10例,砸伤8例,摔伤7例;骨折A型8例,B型11例,C型6例。两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5]:①患者与家属签订知情书;②均符合疾病的诊断标准,并经过X线、CT等检查确诊;③基础信息完整,参与整个研究环节;④经过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排除标准:①存在保守或者手术治疗禁忌证者;②存在腕关节陈旧性疾病、其他骨折类型或者外伤史者;③具备肝肾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精神方面疾病或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
1.2 方法
研究组:提供手术治疗,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将其侧肢外展在手术台,给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从患者掌侧入路,逐层切开皮肤与皮下组织,依照L型打开旋前方肌,使骨折断端完全显露。利用牵引或者克氏针对骨折断端实施复位,并选择合适的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在C臂透视引导下,检查复位情况,满意后即可选择T型锁定钢板进行妥善固定。若患者复位后发现骨折断端骨缺失,可选择自体或者同种异体骨进行植入。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若出现切口感染可尽早提供清创;若肿胀加重,可服用脱水剂,并嘱咐患者抬高患肢。
对照组:提供保守治疗,利用C型臂X线引导下,实施手法复位,若复位满意可选择合适的固定带、小夹板实施妥善固定,仔细检查骨折位置的肿胀程度,并适当调整固定带的松紧程度,避免皮肤受压。治疗结束后依据恢复情况指导康复锻炼。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优良率进行评价,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分别在干预前后进行临床症状积分调查,最后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后的尺偏角、掌倾角、桡骨短缩,对比两组治疗结果。
效果评定标准:治疗后相应症状消退,经检查骨折完全复位,关节功能、日常活动能力恢复正常为优;治疗后相应症状减轻,经检查骨折复位较好,关节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好转为良;治疗后未获得以上结果为差[6]。
临床症状积分:0分无症状,1分轻度,2分中度,3分严重,应尽早治疗[7]。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优良率对比
研究组优良率90.00%高于对照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优良率对比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3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改变对比
干预前两组的临床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各项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改变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改变对比[(±s),分]
组别疼痛干预前 干预后肿胀干预前 干预后麻木干预前 干预后活动受限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n=30)对照组(n=25)t值P值2.86±0.85 2.83±0.80 0.134>0.05 0.97±0.22 1.40±0.36 5.441<0.05 2.54±0.60 2.60±0.76 0.327>0.05 0.78±0.16 1.22±0.30 6.943<0.05 2.36±0.68 2.25±0.60 0.630>0.05 0.50±0.12 1.04±0.25 10.483<0.05 2.17±0.62 2.30±0.66 0.752>0.05 0.84±0.18 1.17±0.29 5.158<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指标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尺偏角、掌倾角均高于对照组,但桡骨短缩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指标对比(±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指标对比(±s)
组别 尺偏角(°) 掌倾角(°) 桡骨短缩(mm)研究组(n=30)对照组(n=25)t值P值29.01±2.34 25.33±1.70 6.550 0.001 5.87±1.05 4.23±1.21 5.382 0.001 2.90±0.86 4.10±1.26 4.180 0.001
3 讨论
相关数据中显示,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10%左右。其中距离桡骨远端关节面的骨皮质较为薄弱,极易因为骨质疏松、暴力或者外力冲突等因素出现骨折,从而降低患者的尺偏角以及掌倾角,同时导致桡骨长度缩短,加上桡关节不平,甚至限制日常活动,使腕关节活动障碍,因此尽早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临床既往多选择保守治疗,通常选择夹板对其骨折位置进行妥善固定,不仅延长治疗时长,同时导致患者早期无法开展功能锻炼,直接影响关节能力的康复,且不少报道显示,治疗后患者骨折再移位的发生率较多,导致预后较差,不利于病情快速稳定[8]。随后临床对此展开深入分析,发现手术治疗的效果更为突出,能够减低患者痛苦,促进骨折快速愈合,改善日常活动能力[9]。该文对此展开研究,结果中显示:研究组优良率90.00%高于对照组68.00%,但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8.00%(P<0.05);干预后研究组疼痛(0.97±0.22)分、肿 胀(0.78±0.16)分、麻木(0.50±0.12)分、活动受限(0.84±0.18)分低于对照组(1.40±0.36)分、(1.22±0.30)分、(1.04±0.25)分、(1.17±0.29)分(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尺偏角(29.01±2.34)°、掌倾角(5.87±1.05)°、桡骨短缩(2.90±0.86)mm优于对照组 (25.33±1.70)°、(4.23±1.21)°、(4.10±1.26)mm(P<0.05)。这与林增有等[10]的研究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7.7%高于对照组84.4%,结果相似,证实手术治疗可提升临床疗效。证实研究组总有效率更高,防止严重并发症产生,同时促进相应指标恢复,减轻症状,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手术治疗具备创伤小、操作简便、恢复快等优势,经过切开复位能够最大可能提升复位效果,并促进骨折达到解剖复位,防止对周边软组织或者局部血运造成影响,有助于骨折愈合,进一步证明了手术治疗的价值,可快速改善病情,并促进骨折复位,为尽早开展功能锻炼提供前提[11]。另外手术治疗中利用钢板固定,可进一步提升生物力学的稳定性,为骨折端提供一定支撑力,患者能够尽早进行康复锻炼,有效增强骨折区域软组织的血液循环,防止关节僵硬或者纤维化现象产生,进一步提升肌肉能力。
综上所述,手术治疗运用于桡骨远端骨折中效果更好,可促进疼痛、肿胀等症状快速消失,并改善关节功能,防止严重并发症产生,保障患者身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