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性心衰临床分析
2021-11-26李红
李红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贵州贵阳550002
左室收缩功能障碍性心衰为临床常见症状类型,尚无有效的救治方式,临床多使用西药控制病情,避免症状持续发展[1]。但是西药长时间应用易于出现不良反应,会增加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其救治效果[2]。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在年龄增长的同时,人体心脏功能不断退化,左室收缩功能障碍性舒张患者数量持续增加。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气血不足的症状,严重影响其气血状态与脏腑状态。中医救治秉持辨证施治的原则,基于患者的体内循环状态、症状特点加减治疗。该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救治的64例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性心衰患者,基于其分组后症状控制效果讨论,评估中西医结合救治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4例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性心衰患者,信封法任意编号划入参照组(n=32)、研究组(n=32)。参照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44~76岁,平均(63.03±4.52)岁;患病2~18年,平均(6.16±2.25)年。研究组男16例,女16例;年龄44~78岁,平均(63.11±4.45)岁;患病2~18年,平均(6.23±2.19)年。研究所选病例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予以原发性疾病的治疗。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采用非洛地平(国药准字H20030414)2.5~7.5 mg/次,1次/d;依那普利(国药准字H32022378)5~10 mg/次,1次/12 h进行治疗。病情危重的患者,酌情使用利尿剂及血管扩张药物。冠心病患者扩冠治疗,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国药准字H10940039)10~20 mg/次,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J20130078)100 mg/次,阿托伐他汀钙片(国药准字H20051407)10 mg/次,均在晚上睡前口服1次进行治疗。病情较重,则添加利尿剂治疗。持续用药14 d。日常指导患者注意休息,控制食盐摄入量。
研究组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药联合救治。自拟方剂加减救治。药方:黄芪50 g,川芎、瓜蒌、生牡蛎、生龙骨、党参各20 g,赤芍、柴胡、檀香及苏子各15 g,沉香、薤白各10 g。若胸痛,可加入延胡索、丹参;若心悸,可加入远志、白芍及紫石英煎煮。水煎药物,取汁150 mL,每日在早上与晚间各饮用1次进行治疗。连续服用14 d。
1.3 观察指标
超声心动图记录左室舒张指标,比较左房、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及心脏指数。对比救治成功率(消退率+减轻率),消退:心衰症状消退,心功能缓解2级,E/A>1,与救治前比较左室射血分数>10%;减轻:心衰病症减轻,心功能恢复1级,较救治前左室射血评分>5%;无效:未满足上述要求[3]。比较病情恢复时长,不良反应出现概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救治前后超声心动图参数对比
救治后,两组患者心动图指标均得以改善,且研究组心脏指数、左室指标恢复均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救治前后超声心动图参数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救治前后超声心动图参数对比(±s)
指标研究组(n=32)治疗前 治疗后参照组(n=32)治疗前 治疗后心脏指数[(L/(min·m)]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mm)1.83±0.44 0.31±0.05 59.03±6.34 35.09±5.49 2.75±0.73 0.54±0.15 50.03±3.43 30.01±2.14 1.86±0.42 0.32±0.06 59.08±6.28 34.97±5.52 2.35±0.67 0.42±0.05 53.71±5.52 33.68±3.03
2.2 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是96.88%,参照组救治成功率是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对比
2.3 两组患者指标消退时长对比
研究组患者心衰、心电图转归时长及住院时长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指标消退时长对比[(±s),d]
表3 两组患者指标消退时长对比[(±s),d]
组别 心衰症状消失时间 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 住院时间研究组(n=32)参照组(n=32)t值P值4.11±2.07 7.27±2.65 5.316<0.001 4.34±2.15 7.51±3.25 4.602<0.001 10.48±2.54 15.03±3.01 6.535<0.001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3.13%、3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舒张状态障碍指的是患者运动、休息时,心脏处于正常盈满状态,舒张期血液容量却下降[3]。左室状况严重受损,严重影响心脏血液供应效果[4]。心肌间质成分持续上涨,易于诱发间质水肿等症状,使患者左室处于充盈状态[5]。随着其症状的发展,功能障碍的加重,会严重阻碍正常心排血量,诱发胸痛、肺水肿等病症[6]。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性心衰年龄大者居多,且其身体状况、免疫能力也会逐步下降,心脏疾病发生率随之上涨。同时因为各类基础性病症的存在,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会增加患者救治难度,易于出现各种突发问题[7]。
临床多基于患者的基础症状进行常规治疗,如控制血压、扩张血管,结合患者情况酌情使用利尿剂等。但是西药长时间的应用,会增加各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患者救治的依从性,也可能会加重其痛苦感受,难以真正达到临床救治的效果[8]。
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性心衰在中医学角度,属于“心悸”“胸痹”等[9]。患者气血较为虚弱,脏腑状况不佳,呼吸功能障碍,气血供应难以满足要求。在血脉瘀滞不通的情况下,则会致使患者疼痛[10]。中医救治坚持“通则不痛”的理念,在常规西药对症救治的同时,改善患者的气血状态、脏腑功能,促进其身体内的气血顺畅流动。补气降逆化瘀汤为调节血液状态之良方,黄芪可增强脏腑功能,党参加速血液流动[11];柴胡、生龙骨等则能够增强患者免疫能力,更好地发挥救治效果,且预防患者不良反应的出现。
郝丽颖等[12]在研究中,将87例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使用中西医结合救治方式。结果显示,治疗组心脏指标优于救治前及对照组。治疗组患者45例,治疗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42例,治疗总有效率是76.18%,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该研究结果显示,救治后,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参数均得以改善,且研究组恢复效果更优。研究组救治成功率是96.88%高于参照组救治成功率75.00%(P<0.05)。说明相较于常规西药治疗的方式,中西医联合施治下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可有效转变病患的超声心动图参数。该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心衰、心电图恢复时长及住院时长均较短,患者症状控制的效果比参照组更佳。研究组1例发生不良反应,参照组10例发生不良反应,进一步证实了中西医联合用药方式下,药物作用效果及见效时间较短,可快速控制患者的症状,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对其早期康复有所助益。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救治效果更佳,可逐步恢复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心脏状况,提高救治的成功率,避免患者不良反应的出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