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松动术辅助康复训练治疗偏瘫肩痛效果分析

2021-11-26翟付海

系统医学 2021年18期
关键词:肩痛上肢偏瘫

翟付海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中医院康复科,山东淄博255000

偏瘫肩痛是脑卒中患者经常出现的临床症状,患者主诉会产生偏瘫侧肩部关节的疼痛感,也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般情况下发生在脑卒中之后的2~3个月,且该并发症的发生率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由于偏瘫肩痛会直接导致患者的痛苦程度增加,且很多患者因为运动疼痛剧烈,使得上肢的活动频率明显降低,因此无法有效地进行上肢区域的功能康复训练,运动功能恢复效果非常差,所以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大幅下降。当前偏瘫肩痛的治疗措施以综合治疗方案为主,以运动疗法配合针灸、电刺激等方案,且各类研究当中也都提到了运动疗法结合物理因子在治疗方面起到的作用。基于此,该次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深入分析肩关节在异常抑制下导致正常功能受损后的治疗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并且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56.6±1.0)岁;发病时间20~68 d,平均时间(44.5±0.5)d。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2例;年龄38~70岁,平均年龄(56.9±0.5)岁;发病时间22~78 d,平均时间(45.6±0.2)d。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脑血管病学术会所制定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疾病类型包括脑出血、脑梗塞等,且患者经过CT或MRI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伴有典型的偏瘫侧肩关节疼痛情况;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排除标准:具有急性疾病或是其他类型的严重并发症;心血管疾病或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精神疾病或是认知障碍;孕产期妇女;已确诊因颈椎病、外伤等因素引起的肩部疼痛。

该次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展开,患者与(或)其法定代理人全部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入选对象在性别、年龄、病理特征等一般资料的对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全部采取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措施,包括对症治疗、支持治疗方法,以神经功能恢复为根本目标进行运动治疗康复训练,例如上肢功能训练、口面部功能训练等,另外可以在医护人员的配合之下进行体位转移训练、步行训练等。两组患者所采取的物理因子或辅助治疗措施在参数和频率上保持相同,包括超声波、针灸治疗等。之后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治疗措施,观察组采用神经松动术配合肩胛带控制康复训练措施。

1.2.1 对照组 患者取仰卧位,肩关节外展幅度50°,前臂中立位,康复师站在患者的躯干及外展上肢之间,内侧手四指放在腋下肱骨头内侧,拇指放在腋前。同时外侧手托住上臂远端及肘部,内侧手向外持续推肱骨约10 s,然后放松,目的在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之后在患者仰卧位下进行长轴牵引、上下、前后与后前向的滑动,并且根据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的差异、患者年龄、患者耐受性和活动受限范围选择Maitland I或是Maitland II级手法进行治疗。

在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训练方面,全部要在不引起患者过分疼痛的前提下进行,并且按照患者关节活动范围的改善而逐渐地调整并扩大活动范围。如果患者能够进行主动活动,那么就应该鼓励患者主动进行关节活动,保持正常的肩胛骨运动节律[1]。

1.2.2 观察组 利用神经松动术松动正中神经,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头部转向健侧,颈部向患侧侧屈,康复师立于患侧,利用大腿支持并稳定患者上臂,内侧手掌下压患侧的肩带,外侧手握住患手,肘关节伸直,让肩关节不断地外展、外旋并旋后前臂,同时背伸腕关节和伸展手指。之后,对患侧的桡神经、尺神经和肌皮神经全部进行松动[2]。此外根据患者肩关节的疼痛程度选择不同的康复手法和周围神经进行松动治疗,且损伤的急性期和损伤的缓解期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目的在于改善粘连的神经恢复生理功能。整个神经松动的操作过程要保持匀速,并且按照正常的关节运动顺序进行,每一种神经的松动时间为5 min左右[3]。

肩胛带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在于改善肩胛带肌群的肌肉张力并展开主动控制训练,让肩胛骨能够向前上提、向后下压、向前下压、向后上提与前伸后缩。如果患者恢复情况良好,则可以让肩胛带运动配合上肢整体康复训练,为患者设计以任务为导向的运动训练康复方法。例如患者一般取仰卧位治疗,所以可以给患者设计一个高于上肢长度的恢复目标,让患者的肩带保持前伸,从不同方向去接触目标,无论是上下、左右还是前后方向,都可以在健侧肢体的帮助之下对物体进行控制。另外患者在治疗时间之外还可以将肩胛带的训练控制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4]。

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为1次/d,30 min/次,治疗时间5 d/周,训练强度和运动频率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调整,以训练时不出现喘息、不过度疲劳为判定依据,且防止联合反应或代偿运动模式。总治疗周期为8周。

1.3 观察指标

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简化运动评分(FMA)与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比较患者在上肢功能、运动功能等方面的差异。

VAS疼痛评分以患者在线段上表示自己的疼痛强度点进行确定。

FMA评分功能以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进行判定,总分最高66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越好。

MBI评分是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分,得分越高说明活动能力越好,满分100分。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运动、生活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运动、生活评分对比[(±s),分]

?

3 讨论

从治疗方法的选择来看,常规治疗方法为运动治疗,目的在于缓解肩部不均衡的肌肉张力让肩胛骨的位置始终保持在稳定的状态以维持正常的肩肱节律,也能预防肱骨大结节与肩峰之间出现“撞击”引起疼痛[5-7]。在正常的运动模式和运动强度之下,可以缓解患者的肌肉紧张,让肩部异常的肌张力得到控制,肩关节外旋功能得到恢复[8]。通常常规治疗方法会配合物理因子治疗,以电、光、冷热疗法为主,在改善患者血液微循环的同时起到消炎止痛减轻水肿功能,机体免疫功能也能因此得到有效调节。在局部肌肉始终保持收缩的前提下,肩痛感可以有所减轻[9]。部分疼痛严重的患者也会在医嘱的要求下使用一些简单的镇痛药物或是非甾体抗炎药物[10]。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VAS评分(1.20±0.07)分低于对照组(2.33±0.13)分,FMA、MBI评分分别为(39.42±2.35)分、(66.11±2.41)分高于对照组(32.09±1.98)分、(53.98±2.60)分(P<0.05),表明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也说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突出。偏瘫肩痛患者本身的肩部结构功能就面临受损情况,失去了正常运动功能和运动机制,且不当的活动方式和牵拉方式本身也会引起臂丛神经、周围软组织的牵拉、损伤情况,影响到血液循环系统引起神经粘连等[11]。所以我们在治疗方案中采取了神经松动术,可以根据患者的神经解剖生理和肢体的运动规律将力作用在神经区域使神经长度产生变化,引起张力改变,且肌肉处于放松的前提下神经受到的压力也会因此而改变。患者神经血液循环加快,组织延展,可以满足肢体的运动和肢体功能改变。这与于庆等[12]的研究结果:观察组MBI评分(45.32±5.32)分高于对照组(35.93±6.33)分(P<0.05),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神经松动术配合辅助康复训练措施在治疗偏瘫肩痛方面的效果显著,对于患者肩部关节活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稳定,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良好,疼痛感较轻,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肩痛上肢偏瘫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