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情感表达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表演中重要性

2021-11-26焦姣

魅力中国 2021年36期
关键词:民间舞民间舞蹈舞者

焦姣

(天津传媒学院,天津 蓟州 301901)

情感表达是每种艺术形式的精神内核与根本任务,是艺术本身与客体之间沟通的直接通道,也是艺术发展规律中不断精进优化的主要方向,因此,如何更好地进行情感表达也是最常被业界讨论的学术命题。民族民间舞是舞蹈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被誉为一切“舞蹈之母”,它在表演中的情感表达需要通过肢体动态将生活方式、民族精神、地域文化、民族性格等展示到观众面前。本文欲从情感表达的视域下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表演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希望能够为促进民族民间舞蹈升华到舞台艺术的表演更具感染力、代表性、艺术性尽绵薄之力。

一、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一)情感表达的具体阐释

广义上讲,情感表达就是人通过面部表情、语言声调表情和身体姿态表情等方式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情感特征与情绪变化。由于舞蹈是肢体艺术特殊性,所以在情感表达上重点在于通过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表情这两点来凸显。一方面,人们的面部最接近大脑,最能快速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舞者可以通过眼、眉、嘴、鼻、面部肌肉等不同面部器官组合来灵活而准确地表达舞蹈中的情感任务。另一方面,人的身体与四肢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许多的动作与姿态可以用来表达某些特定的情感。

(二)情感表达与肢体语言的内在关系

肢体语言是从人体开发的角度,以身体机能重建的方式充分挖掘舞蹈者身体各方面的潜力,为舞蹈表演进行身体功能准备;而情感表达能力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从舞蹈者内心情感的激发入手,通过训练将舞蹈者的内心冲动外化为身体的特定动作,使舞蹈肢体能力的发挥具有艺术语言性,进而发展成为舞蹈表演能力。两者的联系在于,舞蹈肢体能力是表演能力的基础,是为舞蹈表演能力所做的准备;而情感表达能力则是利用已获得的舞蹈基本能力进行身体表现力的施展,是舞蹈基本能力训练的最终目的,更接近于舞蹈表演艺术的本质特征,是舞蹈肢体训练的升华。

(三)情感表达对于舞蹈表演的重要性

情感表达在舞蹈表演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舞由情生,情为舞之魂,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不可分离的统一整体。首先,我国古代乐舞理论中就提到:“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序》中的名句说明了情感表达在舞蹈中的重要性,也说明舞蹈是情感表达的最高形式。其次,舞者在舞蹈上素质的高低由情感表达能力所决定着,情感表达力的高低是国内外优秀舞蹈演员的重要评价标准。最后,舞蹈表演的感染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情感表达来体现出来的,也就是说演员情感表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部作品的质量。

二、民族民间舞语汇中的情感表达

(一)舞蹈节奏中的情感表达

音乐作为舞蹈的姊妹艺术,除了情感抒发和意境营造之外,还为舞蹈本体赋予了的龙骨——动作节奏。从定义上来看,节奏是在持续时间中通过强弱配比、速度、力量的变化而有序的编制的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情感的起伏变化并不能运用一种公式的图示来进行展示,往往是需要仔细对节奏进行捕捉与体会,这种被捕捉的节奏被理解,进而产生的心理节奏,这种心理节奏恰恰是从民族民间舞诸多动律的情感中的重要部分。往往是相同的动作因为放置在不同的节奏环境中会具有完全不一样的效果,所以对节奏的解读就不能仅仅等同于打拍子,而更是具有情感表达深层含义。不仅如此,舞者们在单位时间内做相同的舞蹈动作,不同的舞者对动作的切分、舞蹈的“气口”、重拍的处理等方面的种种差异也对情感表达的起决定作用。

(二)舞蹈韵律中的情感表达

韵律是指在动作与动作连接中、重心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气韵律动,也是构成民族民间舞风格的核心动律。这种动律是在静态和动态舞姿的韵律变化中时而快、时而慢,或刚劲有力、或平稳舒缓,在不断的节奏变化中衍生出来的。韵律,体现在情感与气息融汇到舞姿与肢体动作的流动中,配合高潮迭起的音乐,将情感、气息、韵味及舞姿融为一体。借助舞蹈韵律使舞者的情感表达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更加自然不突兀,也通过韵律中的情感流露使舞者对角色性格刻画入木三分。例如藏族舞蹈中“颤膝”“屈伸”作为其主要韵律,我们在表演时一定要利用这两个代表性动律输出感情,才能使舞者扮演的藏族人民形象更加生动,才能使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得以凸显,也能够通过民族性的动律表现特有的民族情感。

(三)舞蹈风格中的情感表达

所谓风格,即是指超越了模仿阶段独有的创作,其中,又因其独一无二的原创特点,提供了一种新的作品。作为民族民间舞来说,风格性是它的“logo”,同时也是增强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从民族民间舞的特点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造成各民族舞蹈彼此差异性存在的,不仅仅体现在具有线条感的舞姿造型上,更在于动作重心、过渡连接、点缀性动作和不同的情绪调动上。比如蒙古族中的“柔臂”总能让人感到豪放不羁“天之骄子”、东北秧歌的“艮”劲儿总是体现出热情乐观的东北人民,不同形式的舞蹈风格有着鲜明的情感体现。正因如此,诸多民族民间舞蹈的动作风格和情感内容形成了观众眼中约定俗成的“固定搭配”,或者说情感表达也成为舞蹈风格的一部分在表演的过程中的“情舞交融”。

三、民族民间舞表演中情感表达的特点

(一)激发情感,植根民俗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差异体现在民间舞蹈的表演内容与形式上,故而激发出不同的舞蹈情愫,形成了每个舞蹈风格相应的情感表达。可以说,民族民间舞表演中的情感表达因其相对应的民俗活动的变化而变化。通过了解民族文化背景及其民俗活动,对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起到激发作用,这也是民族民间舞蹈区别其他舞种情感传递的特点之一。

我国民族构成众多、民俗更甚,时而祈雨、时而祭祖、时而灯节庙会、时而篝火舞会,而反映出的舞蹈情绪时而庄严、时而喜庆、时而安详舒缓、时而酣畅狂舞。这就要求舞者多受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相关文化基因的熏陶,体会一方水土养育下的一方人情,才能在表演上恰如其分地展现出每一丝感情,使其与民俗活动中的情感传递相符,真正做到植根于民俗之上的激发型情感表达。

(二)蕴含情感,以情带舞

如果说古典舞的典雅、芭蕾舞高贵、国标舞热烈,那民族民间舞蹈的感情应该是最自然、最朴素的。由于民族民间舞蹈就是人们生活中的真实写照,一切来都源于传承与生活的沉淀,因此,我们在表演民族民间舞蹈时的情感更加讲求自然流露、以情带舞,不刻意、不古板、不程式、不拘谨,与其他舞种相比,更加讲求情感的热烈真挚、返璞归真,这种自然的蕴含情感的表演方法是民族民间舞情感表达的另一特点。

著名舞蹈教育家潘志涛老师曾在访谈中聊起关于民族民间舞表演时的情感传达,他说自己最喜欢看被誉为“新疆第一舞人”的康巴尔汗老师跳舞,而观摩老师跳舞的精髓不在于欣赏维吾尔族的旋转技巧,也不是摇曳多姿的各种舞姿,而是在当康巴尔汗老师刚听到音乐时,在舞动之前低头浅笑那一刻,让人感受到的溢于言表的充沛情感,那种从心中迸发,从眉眼自然流露出来的高级的情感表达。唯有蕴含情感、以情带舞才能沁人心脾,具备艺术感染力,否则就是如同嚼蜡般“背书式”舞蹈。

(三)释放情感,酣歌狂舞

在舞蹈艺术诞生伊始的远古时期,舞蹈就具有强烈的功利目的和高度的生命情调,一方面作为生存所需反映在狩猎、战争等不同内容,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本能体现在情绪宣泄或社会性的信仰祭祀上。因此,这些原始社会的舞蹈遗风保存至今形成了当今民族民间舞蹈中原始舞蹈的遗存。这类舞蹈在情感表达上的特点在于:酣歌狂舞、漫无节制、华丽多姿、热闹非凡,通过以上表演方式释放内心情感,以表虔诚之心,弘扬民族信仰,因此,这也成为民族民间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的特点之一。从北方游牧民族的萨满舞到华中、云贵地区的傩舞,从藏传佛教影响下的羌姆和查玛到丽江纳西族人的东巴舞,这些舞蹈都具有强烈的宗教意识和巫术色彩,表现着人们对自然、图腾、祖先的崇拜。此类舞蹈的目的是驱鬼除病、敬畏天地、祭祀祖先,于是在表现“请神”、“神附体”等过程的共性就是需要演员毫无保留的将真挚的内心情感完全释放,以一种忘我的舞蹈状态表现民族民间舞蹈中的超现实主义精神,为舞癫狂。

结语:

如果说古典舞是“艺术照”,那民族民间舞就是“生活照”,它是一块“活化石”,是世世代代华夏儿女生活劳作中所有情感的微缩景观,区别于其他舞种所要求的情感表现。我们把民族民间舞蹈中情感表达的特点归纳为植根于民俗之上的激发情感、“以情带舞”式的蕴含情感和为舞癫狂式的释放情感,唯有充沛而恰当的情感表达才能使舞蹈具有艺术感染力,才能使观众产生共鸣,才能促使舞者的表演层次得到升华。

猜你喜欢

民间舞民间舞蹈舞者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地域特色舞蹈在高校课程中推广的思考
无臂舞者 原住民的呐喊
论民间舞课堂教学的继承与发展——以“东北秧歌典型人物精品课”为例
晋中民间舞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传承和发展策略
《郁金香》《孤独的舞者》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广西民间舞与旅游表演的链接现状与提升
Not to be Defined舞出风格 来自舞者的衣橱灵感
颜荷:跳上国家大剧院的女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