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助力沧州市中等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研究①

2021-11-26吴丹林王璐璐

魅力中国 2021年36期
关键词:沧州市沧州中等职业

吴丹林 王璐璐

(沧州工贸学校,河北 沧州 061001)

一、“互联网+”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应用的相关基础和发展现状研究

(一)适应智能环境下加快中职教育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目前,“互联网+”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中职教育形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现实中职教育目的变革提供方向和参考,同时,也为现实中的个体发展提供一定的原则和借鉴,并从实际教育教学方式角度描述“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中职教育现代化发展实际进程的推动。

(二)构建中职教育信息服务平台

中职教育的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应是在满足产教供需,能够实现彼此双向的对接。即利用大数据信息平台,企业方的岗位需求与中职学校方人才培养的无缝结合。建立校企互动、基于工作流程网络技术实训平台,实现学校的教与学与企业顶岗实训操作的无缝对接结合;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管理效率。建立云服务平台,实现高效、共享,有利于企业方、校方的资源整合。以协同育人为前提下,平台的建立以符合时代需求为前提,呈现的形态为精准化、市场化。

(三)促进“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应用

实现“互联网+中职教育”的模式,可倾向于数字化、智慧化校园的方向建立,以持续的科学的发展战略为导向。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等。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和模块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对中职产教融合实现深层次的信息化,对政、企、校带来积极影响。这“三位一体“的产教融合的联盟,市场为方向标、企业发挥主体地位、政府积极促动。通过校企合作的共赢方式,达到产教深度融合。

二、沧州市中等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研究

(一)沧州市中职院校与企业之间供需和诉求间的多重冲突

首先是学校的学术研究与企业利润期望之间的矛盾。企业方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促进技术产业化;中职院校关注点是科研项目的申报或对成果的论文的发表。

其次中职生人才培养与企业培训之间的冲突。企业希望用技能“成长”型员工,中职学校有良好的专业培训师资力量。企业愿意借助学校的此优势,形成良好的共赢合作。但在学生顶岗实习方面,不能够深入融进企业生产中去,人才链以及产业链的无缝结合效果不佳,达不到校方的学生企业实践的期望。中职院校学科建设与企业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实现精准的结合。

再一,中职学校在学科建设中与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步调不一致,造成的冲突问题。企业会十分关注和重视产业的动态走向,以推动生产力为前提,与时俱进的转型。从而用技术成长助力效益的最大化。中等职业教育更注重学科升级和学术的建设。这就造成二者在这个问题上,达不到精准的无缝结合,存在诉求上的分歧。

(二)中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存在强“硬”,弱“软”的认识偏差

沧州很多中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中,强“硬件”,弱“软件”;个别的还盲目追随“信息技术”热。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离不开信息和数据及智能设备,但也不能完全被替代,不能忽略职业教育的本身。还应关注信息化整体意识的提高。也就是说,尤其针对教育信息化工作,主要市为了能够促使学生有效成长,从而实现职业教育达到高质量的成长。这就需要学校教育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结合信息技术的特征来进行相应的重构,以实现教育过程的信息与现代化,继而为国家培养出创新型和具有科学素养的应用型人才。中职学校从自身实际出发进行科学有效结合,避免造成不能够和教育深度融合的结果。

三、利用“互联网+”手段助力专业产教融合发展的应用性对策研究

(一)拓宽沧州市中职学校资金注入的多方渠道,完善信息化设施的构建

以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为契机,沧州市中等职业学校首先自我剖析,进行教育信息化程度的诊断与改进,进一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从而促进信息化设施建设、智慧校园建设及人工智能领域对职业教育的应用探索,包括软件和硬件。进行智能化信息平台顶层设计、建立校本数据中心,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大数据的开放共享。改善学校的实训设备,采购满足企业、职业需求和技能竞赛考核的岗位、仿真教学软件。

其次,沧州中职学校应积极发掘自身优势资源,构建现代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沧州市职教中心依托自身优势,建立幼儿园、汽修厂等校内实训基地。学校探索“校中厂,厂中校”的模式。实现并发挥自身优势开展面向社会的岗位培训,实现收入创新。2019年至今,沧州工贸学校开办平面设计、办公自动化培训班,面向企业失业人员、农民工、社会待业人员等进行培训。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发挥服务社会的职能。同时沧州市中等职业院校也积极争取政府财政的支持,积极联系政府部门,努力争取信息化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的支持。沧州市职教中心2018年被中央电教馆授予“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沧州工贸学校2020年成为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名牌学校。

(二)应用教学模式信息化程度提高,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课程

为实现产教融合的深层次发展,一起与企业开发满足企业需求的信息化课程,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内感知有关产教融合的模式。用技术助力沧州市中职学校和企业资源的整合。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建立教学资源数据库、建立职业岗位能力核心精品课、开发适合线上线下教学的混合课程。打破学生以往学习时间上、地点上限制。其次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来进行线上备课和精准教学,借助直播课、微课等形式将课堂翻转。同时还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基于互联网+的MOOC(慕课)新型网络教学模式十分流行,为提高网络教育质量,SPOC 小型校本在线教育,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紧密融合。沧州工贸学校于2019年开发建立校本网络在线教育平台,开发建立以专业核心课为范围的、用途广的技能方向课的MOOC 和SPOC。截止2021年6 月借助河北省智慧职教MOOC 平台,沧州工贸学校与企业共同打造,成功上线的在线课程8 门,其中3 门为线上精品课。利用信息技术密切深化产教融合,对中职教育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都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新挑战。

邀请企业的培训讲师共同编制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重构课程体系,开发新课程。学校教师为“主”,企业培训人员为“辅”,共同编制的教材满足企业实际需求,并且能够起到培养实践操作能力的作用。沧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树立“学生本位、教师主导、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创新理念,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助力,让企业深度参与与学校的产教融合。创建学校方、企业方的“两位一体”联盟,协同育人,助于创新人才的质量的培养。

(三)订单培养,助力学校专业链与区域产业链两位一体联合

依托沧州地区区域经济的产业优势,以产业发展为契机促进学校专业的建设。2019年沧州工贸学校,与河北新龙教育集团共建“网络安全”校企合作专业。依托北京现代汽车制造公司(沧州分公司),“订单”培养中专班。2019年沧州工贸学校开设服装设计与营销专业,对接沧州明珠商贸(北京大红门服装城)服装设计与营销,对接服装产业。沧州市职教中心与天悦饮食服务有限公司、沧州市奥盛国际跆拳道馆、沧州金狮国际酒店等大型企业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学生,毕业后签订就业协议。学生毕业即就业实习,实现理论学习和实习岗位的完美对接。同时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助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科学管理实习数据、统计和分析将实习工作更加规范、从而保障实习的效果和质量。达到校方想通过企业实践与实习,人才链以及产业链的两位一体联合。企业而言,通过实习的管理系统学生实习数据的量化,得到符合企业需求的员工,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实现企业方对岗位的需求,学校方对人才的培养的对接。实现学校方的实践教学,企业实际操作的对接。

综上,通过以上分析和调研,发现沧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的“互联网+”产教融合有着内动力不足现象,有设施不达标现象等问题。期望该市在“互联网+”的技术助力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针,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深化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依托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科学战略格局下,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典型的、先进的“互联网+”背景下的新技术,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建设、意识提高、拓宽办学模式与渠道,校企合作模式的深度融合探索(包括一系列从招生、课程建设、学习模式、实习上岗、到人才共育)。积极依托信息化、现代化手段打造专业特色鲜明,服务沧州区域经济的发展,教育管理质量提升,学生就业率高,符合企业用人评价的,服务市域经济效果显著的新型职业教育集团。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标准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沧州市沧州中等职业
2022 第六届沧州国际数控机床及智能装备展览会
我的新伙伴
我爱我的家乡
千年渡口,沧海之州
河北省沧州市北队小学学生书画作品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沧州专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