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育与高校学生的意志力培养研究

2021-11-26沈科宇

魅力中国 2021年36期
关键词:意志力意志多元化

沈科宇

(长江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如同其他的教育学科,体育也具有育人性特征,利用教学途径基于课堂教学、辅导教学、课外实践等多元化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及保健能力,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逐渐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一、意志力的相关概述

所谓意志,主要是指个体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发展方向科学合理的确定目标任务,并通过一定的行为手段克服困难,高效完成目标的心理过程,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个体思维影响下所形成的行为手段。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意志具有一定的坚定性、独立性以及自制力。如果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坚定的意志,那么其情绪行为并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面对社会发展不会随波逐流,能够根据自身的现状调整心态、调整情绪,勇于面对压力,不断坚定自身信念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决定。国外研究学者罗伊斯曾明确提出,意志力应当是个体的精神世界,而这样的精神世界会对个体的思想行为产生多元化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意志力应当是个体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会直接影响其未来的持续发展。任何一个人要最终获得成功都必须以强大的意志力作为基础和保障,换而言之,要实现自身的理想,更好地完成目标任务必须要投入足够的热情,具备坚定的意志以及勇往直前的精神,这样才能克服一切困难。

众所周知,个体的大脑储藏着丰富的资源和内涵,只有灵活运用大脑才能获取成功。由此可见,高校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意志力,不仅仅可以获取丰富的人生财富,还会在多个方面实现自身成就。而意志力并不是某一个学生所独有的,其存在于所有的个体身上,只要通过一定的引导和帮助就能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甚至创造全新的奇迹。意志是个体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意识形态的最高标准,是机体各项行为动作的命令者,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就能够实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高校学生的意志力应当充分凸显出原则性、勇敢性、坚定性等特征,面对未来学习及生活挑战充满干劲、坚定不移、自觉主动。

二、现阶段高校学生意志力培养的现状

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都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例如,具有懒惰性、面对事物发展无法客观认知、学习和生活缺乏耐力、恒心、面对问题逃避、抗压能力较差等等。具体而言,部分懒惰的学生通常会从最初的习惯性拖延到低效失败再到自我谴责,最后遇事逃避、停滞不前。而这一过程会导致恶性循环,直接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无法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部分学生缺乏足够的自信心,遇事逃避不敢承担责任,随波逐流,会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被迫做出自己不喜欢或违背原则的事情。

三、高校体育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课程设计的社会性

体育对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个体而言,其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在高校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其作用价值通常充分体现在教学体系及教学机制的建设过程中,尤其是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明确提出了德育、智育、体育的重要现实意义,三者必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才能切实推动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胜任自身职业,为社会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高校的体育教学或多或少会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但这样的影响并不是全方位的,也不是任何外部系统都会造成的。大学体育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其存在于现代教育过程中,因此也具有独特的规律性、社会性,逐渐形成健全完善的教学系统,因此其会更多地受到内部规律的约束和影响。

(二)课程内容的运动性

众所周知,体育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竞技性,会通过多元化的竞技活动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任务。基于此,高校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学需求,科学合理的选择竞技活动种类,不断优化教学手段及教学模式,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多种运动项目中,发挥自身的潜在优势,掌握丰富的锻炼技巧,提高体育实践能力,以此强身健体,推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过程的群体性

体育教学的形式是多元化的,但不管是游戏活动还是竞赛活动都要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参与,作为一种群体性活动,学生不仅仅要扮演角色,同时也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承担相关义务,自觉主动地遵守体育活动相关标准、规范、规则,不仅仅要彼此之间紧密合作、相互配合,也要具备良好的竞争意识,获取最终胜利。由此可见,体育教学的群体性特征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及氛围,帮助学生提高自身锻炼水平,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一定的现代社会意识。

(四)文化内涵的潜在性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要求日益提高,如果仅仅依靠教学目标任务的完成是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还必须利用多元化的校园体育文化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造出良好积极健康的体育环境。而现阶段,大多数学生会将体育作为一种文化时尚并积极参与其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精神文明建设更为高效,充分发挥出体育教学的潜在作用。

四、体育教育与学生意志力培养之间的内在联系

众所周知,体育教学应当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智育教育的重要前提和有效基础,也是影响学生系统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体育教育不仅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手段和方式加强学生的心理建设,不断提高其道德素质及道德水平,而学生意志力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实践教学工作时会直接影响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和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教育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五、基于体育教育培养并提高学生意志力的主要策略措施

(一)不断克服困难,树立自信心

意志力的培养和提高必须通过不断的困难实践,在面对困难、挑战困难的同时才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而学生则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和意志,这样才能锻炼自身意志力,高校体育教学在开展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任务也会设置一定的难度,但这样的标准在于学生通过努力基本都能够实现。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必须充分立足于学生的个性特征、实际需求及现实情况,利用多元化的方式方法鼓励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并成功树立自信心。

(二)利用多元化的运动方式鼓励学生顽强拼搏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学生意志力的体现通常表现为耐力和忍受能力,尤其是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部分体育项目强度较大,例如中长跑、冲刺跑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应当在课前引导学生做好拉伸,而在课后则安排部分具有运动量、能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的实践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耐力及承受能力,即便面对长时间训练也能够忍受疲劳,坚持不懈,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和未来生活中顽强拼搏,不断提高自身的意志力。

(三)积极组织开展多样竞赛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高校中大多数学生具有一定的好胜心理,因此在体育教学开展时,教师应当根据不同项目的特征优势科学合理的设置竞赛活动,例如,篮球竞赛、足球竞赛、测试竞赛、游戏竞赛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极大程度的激发学生主动性,使其积极进取,培养自身的意志力。

(四)灵活运用气候环境,磨炼学生意志

体育教育不同于普通的文化课程教学,大多是在室外开展,因此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较为恶劣的环境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训练,从而磨炼其意志,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炼学生。

(五)充分发挥集体力量及榜样形象,培养学生意志力

校风校纪、班风学风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教学理念和思维模式,对推动其健康成长、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高校应当有针对性的拉近教师与辅导员及其他专业学科教师之间的距离,彼此有效协作,共同形成良好班风班纪,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友爱团结、互相帮助,激发自身的集体荣誉感,逐渐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六)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有效感染学生

教师是学生教学活动中接触的主要对象,学生的言行举止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由此可见,体育教学开展时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意志力,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具有坚强的意志并在教学工作中关注自身的行为思路,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树立良好道德品质,形成意志力。值得注意的是,意志力虽然是个体与生俱来的,但必须通过反复训练和有效的教学引导才能逐渐发挥价值作用,教师必须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学应当引导学生不断克服困难,树立自信心,利用多元化的运动方式鼓励学生顽强拼搏,积极组织开展多样竞赛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灵活运用气候环境,磨炼学生意志,充分发挥集体力量及榜样形象,培养学生意志力,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有效感染学生。

猜你喜欢

意志力意志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山西大同:多元化养老服务 托起幸福“夕阳红”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Willpower 意志力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意志力也要用在“刀刃”上
辛巴狗海洋大冒险
About the bug of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你的意志力比你想象的要强
观点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