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出版创新发展的探索研究

2021-11-26王红旗

魅力中国 2021年36期
关键词:新闻出版出版业受众

王红旗

(河南教育报刊社编辑,河南 郑州 450044)

引言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媒体融合大势所趋。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媒体融合发展重大任务,到“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再到2020年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媒体融合从“相加”到“相融”再到“纵深发展”推进,媒体融合成为国家战略。

融媒时代的到来,给出版业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也对新闻出版工作带来全新的挑战。近年来,新闻出版部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和舆论导向,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媒体融合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些新闻出版主体在思想观念、创新意识、体制机制,以及队伍素质等方面与新的时代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新闻出版业发展还不能够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和传播手段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的新形势不相适应。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发展步伐,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新闻出版生产力。

一、概述

(一)媒体融合的概念

“媒体融合”(mediaconvergence)一词,最早由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提出,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浦尔认为,媒介融合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媒体融合就本质而言,即“增加新闻和信息平台的数量,以使新闻资源得到最优配置的一种方式”,旨在构建媒体多平台出口的内容传播渠道,实现新闻资源的最广泛传播。媒体融合的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概念是指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成一个整体,会随之产生“质变”,形成一种新型的媒介形态。例如电子杂志、博客新闻等。而广义的“媒体融合”范围更广阔,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

(二)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出版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出版业受到冲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2019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数字出版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对全行业营业收入增长贡献超三分之二。习总书记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

新闻出版关乎国家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水平,关乎国家文化发展繁荣,关乎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关乎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闻出版业面临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因此,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迎难而上,顺势而为,推动新闻出版创新发展,已然成为当前新闻出版工作的时代课题和重要任务。

二、媒体融合对于新闻出版行业提出的新要求

(一)充分发挥新闻出版行业的核心优势

对于新闻出版行业而言,在各种技术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可以促使出版形式与相关手段的创新,尤其在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其中存在的关系以及趋势已经逐渐凸显出来。一般情况下,相关领域的核心优势就是可以使用先进的技术方式、思想形式等促使传统文化的传播。发挥新闻出版行业的核心优势,就应当合理采用先进技术,更好地创造、传播优秀文化产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二)注重新闻传播内容的时效性

在新媒体技术广泛应用的前提下,新闻传播内容的时效性也发生了非常显著的改变。在多媒体不断涌现的今天,新闻出版要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就应尽一切可能采集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事件,增强受众群体对新闻出版物的关注度,将新闻通过快速合理的信息化手段进行传播,提高传播时效性,使受众群体及时把握事件最新进展,满足广大受众群体的信息需求。

(三)探索新的发展方向

对新闻出版行业来说,主要内容就是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要求在合理引导国内受众的同时,还尽可能地“感染”外国受众,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并且可以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新闻出版方需要重点关注受众群体的感受,努力培养受众良好的意识理念体系、文化认知水平,以及树立正确价值观、辩证观等,强化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交流,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创建新型的文化传承模式。

三、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出版业发展路径

(一)解放思想,树立创新思维

当下,新媒体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新闻出版人员应该解放思想,实现新闻出版创新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以辩证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信息进行细致筛选,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合理整合,保证信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以“今日头条”为例,其在新闻传播上适当融入创新思维,抓住新闻要点,对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进行严格把控和筛选,保证大众获取到的内容具有可靠性。

(二)深化新闻出版市场的改革

在坚持党的新闻出版政策、实现“两个效益”统一的前提下,深化出版市场改革,尽快出台民营资本准入制度,在出版发行、印刷等领域可以放宽对民营资本的限制,在对外出版等多个领域准许民营资本进入,这不仅有助于解决新闻出版业缺钱、缺乏融资渠道的难题,摆脱制约行业发展的困境,也能激活市场的投资热情,促进出版业的发展。比如,上海报业集团通过重组,关停了一些小日报,重点打造的三大新闻媒体,加速媒体融合的积极探索,采取综合手段,以行政协调和市场配置为前提,建设多家具有跨界特种的新型出版集团,在市场拔得头筹,这对于我国媒体融合的国家战略和新闻出版集团的改革都具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创建完善的知识服务机制

通常情况下,在出版领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包括着图书内容、报刊内容的纸张介质类型的传统出版领域,还有着数字化出版相关的非纸张介质的战略出版产业,例如:数字化、网络化与手机终端等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除了可以在区域范围、民族范围之内进行交流,还需要在国际化的视野范围之内进行沟通。所以,在出版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将知识生产元素与服务质量等作为主要的管理目的,正确针对出版的内容进行筛选与制作,创建高质量的文化知识传播平台,利用各种层面进行出版内容的合理展示,创建科学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满足文化的服务需求,促使社会文化的良好发展。

(四)打造文化产业品牌,培养优秀人才

作为新闻出版单位的智力来源,人才无疑是最重要的资源,而品牌又是提升产业影响力的重要标志,这两点对新闻出版单位至关重要。加强新闻出版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与传媒骨干企业互惠互利,整合人力资源、品牌资源,打造人才流通通道,优势互补,培养高素质、业务能力强的专业团队,从而为新闻出版业做大做强、更好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坚实基础。

(五)关注受众对内容需求的转变

提供产品信息,开发用户的潜在需求,满足其意识到或没意识到的价值取向,这就是用户价值取向的概念。受众的关注是提升新闻内容阅读量的关键,只有不断扩大受众覆盖面,才能强化新闻内容的影响力,使其在传播过程中真正体现出引导作用。新闻出版业适应媒体融合发展需要以用户价值导向为魂,及时了解用户真正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甚至先于用户本身发现其需求。对受众进行深度挖掘和个性化服务,与用户之间建立起基于数字平台的深度互动关系。

(六)平衡出版领域的供求关系

为了使出版领域的供给和受众需求之间的关系更为平衡,需要对供给结构进行改革,这也是平衡新闻出版供求关系的最好办法。首先需要针对文化市场进行需求调研,了解文化发展的实际现状以及文化差异程度,具体落实对受众实际需求的资源收集,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对症下药”,因地制宜地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和处理,这样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才能够更加有战略性和针对性。除此之外,也要知道新闻出版领域中供给和需求之间并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只有两者“齿条”和“齿槽”紧密衔接,才能保证齿轮的平稳转动,这样才能保证出版领域的供求关系平稳发展。

(七)进一步加强对外开发的改革力度

在当前国家将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而恰逢传统媒体发展乏力的时期,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无疑是推动我国新闻出版行业转型升级和相融相通的捷径。长期以来,由于政治体制的因素,我国新闻出版行业作为我国的主要舆论阵地,开放程度很低,走出去和引进来都面临诸多限制,这也使得我国出版业缺少与国际出版行业分工协作的机会,缺乏话语权,出版贸易水平也比较低,这也与我国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品牌的竞争力,争取做到与经济发展并行的文化现状极不相称。因此,只有对走出去和引进来足够重视,在对等、互利和双赢的国际合作法则的指引下,我国的新闻出版行业才能真正做到走出去,也只有此时才能真正构建新型媒体融合的新闻出版体系。

结语

媒体融合是当今传媒业发展的主潮流。顺势而为,方可作为。因此,新闻出版部门应抓住媒体融合的有利时机,一要整合出版资源,加快融合发展步伐。新闻出版单位要把改造传统业态和发展新兴业态结合起来,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催生新业态,延伸产业链。要选好点、找准路,在擅长的优势领域做专、做精、做深、做优,立足传统出版、发掘内容优势、运用先进技术、走向网络空间,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培育新的增长点,创造出版和传播新模式,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产业主体,不断提高新闻出版业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二要加快出版业转型升级步伐。新闻出版单位要把网络、数字出版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在巩固和发展传统出版业态的基础上,切实重视并搞好网络传播和数字出版,加大投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积极占领互联网出版发行领域的制高点。加快从主要依赖传统纸介质出版物向多种介质形态出版物的数字出版产业转型,争取在网络传播和数字出版中占有一席之地。

猜你喜欢

新闻出版出版业受众
马克思新闻出版思想的文本考释及其当代启示
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简介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试析新媒体时代传统出版业编辑的应对方法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市场经济中的司各特:文学出版业与历史小说的兴起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中国新闻出版报》正式更名为《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出版业的新趋势与高校出版社专业发展的思考
山东将推十个新闻出版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