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媒体融合时代提升广播编辑创新意识的策略

2021-11-26王爱红

魅力中国 2021年36期
关键词:广播电台广电受众

王爱红

(漯河市广播电视台,河南 漯河 462000)

媒体融合背景在本质上意味着广播电台编辑应当灵活实现编辑业务思路转型,透彻了解与把握广播电台的受众对象基本需求。近些年以来,建立在智能化传播媒介平台支撑前提下的编辑业务路径方法正在快速获得调整,很多广播电台的编辑工作人员已经能做到积极运用媒体融合模式,全面增强新闻编辑内容以及表现形式的生动性。由此可以判断得出,广播电台编辑应当深刻理解媒体融合的内涵作用,合理应对广播电台编辑的各个层面业务创新挑战。

一、媒体融合的基本含义特征

(一)媒体融合的基本含义

媒体融合的基本含义在于依托网络信息技术作为驱动载体,进而实现全面结合多种信息传播媒介平台的目标[1]。在现阶段的环境背景下,媒体融合模式侧重表现为融合网络智能化媒体以及传统传播媒介,依靠多元化的数据信息传播共享载体来拓展传播领域范围,保证能够达到实时传播准确数据信息的效果。因此从根本上来讲,媒体融合的本质就是突破原有媒体传播的渠道局限性,结合图片传播、文字传播以及视频传播的多元化方法来共享媒体信息内容。

(二)媒体融合的特征

首先是拓展了数据传播覆盖领域。数据传播的覆盖范围领域能否获得有效拓展,在根本上取决于数据传播的渠道手段。在现状下,媒体融合手段客观上允许了网络数据信息在更广领域内获得迅速传播,延伸了数据传播的原有覆盖范围,保证媒体受众可以接收到更大领域的网络信息资源。由此可见,媒体融合的显著实践作用应当体现在拓展传播范围与领域[2]。

其次是保证了数据传播的实时性以及准确性。传播网络数据资源的实时性与精确性直接关系到信息传播质量,媒体融合的方法手段对于实时性的网络数据资源能够准确进行传递,有效杜绝了人工传播数据资源中的错误现象。网络传播载体本身可以达到更快的信息资源扩散传播速度,切实保障了媒体终端的受众可以随时了解全新数据资源动态,避免了数据延时传播的不良后果。

第三是增进了媒体终端的受众互动沟通。在原有的单一化媒体传播模式下,媒体终端受众往往会被动接受媒体传播的数据资源内容,对于媒体传播过程无法做到亲自进行参与。然而与之相比,媒体融合的全新数据资源传播平台可以保证各个终端的网络媒体受众自发参与数据传播环节,并且允许了各个终端的网络媒体受众发布数据信息资源。从以上角度来讲,媒体终端的受众互动联系程度目前已经得到全面强化。

二、媒体融合对于广播电台编辑业务形成的影响

(一)编辑工作职能转变

编辑工作职能在媒体全面融合的当前环境中已经产生转变,重点表现为广播电台的编辑业务人员不再简单局限在汇总与整理新闻原始素材,而是需要应对网络媒体的全新数据传输共享模式[3]。在此种情况下,编辑工作人员目前应当全面致力于完成新闻内容编辑、媒体受众互动、广播电台的形象信誉维护等工作,客观上展现了编辑工作人员的原有工作职能转型创新趋势。编辑业务人员对于多元化的业务实施领域应当尽快加以适应,积极转变编辑工作人员的僵化思路认识。

(二)编辑业务的开展方式转变

广播电台编辑在传统的业务开展方式下,多数的编辑工作人员仅限于汇总广电新闻素材资源、整理编辑数据资料、传播广电新闻信息等。但是现阶段的编辑业务人员由于受到明显的网络媒体融合影响,因此亟待实现编辑业务方式的创新目标[4]。编辑业务的开展方式目前已经突破了单向传输方式,更多侧重于双向性的受众互动交流模式。编辑人员应当更加倾向于追求新颖的编辑工作方式,善于运用创新性的编辑实践思维来对待日常工作,向受众展现多元化的媒体传播途径。

(三)广播电台受众地位转变

广播电台的受众群体地位由于受到多元化的媒体融合影响,因而形成了受众亲自参与广电新闻传播的全新运行模式。在原有的广播电台节目播出中,广播电台受众无法通过亲自参与的途径方法来感受媒体互动效应[5]。然而在目前的情况下,各个网络媒体的传播终端人员都可以自主发布数据与信息,共同参与到网络新媒体环境中的数据传播过程。由此可见,网络媒体以及传统广电媒体的紧密融合趋势有益于保证受众广泛参与,对于广电媒体平台的受众自主参与权利给予了更大程度维护。广播电台编辑应当善于主动保持受众沟通联系,积极为媒体受众拓宽自主参与渠道。同时,广播电台编辑应当能够做到认真倾听媒体受众的反馈改进建议,增强编辑业务人员的受众沟通意识。

三、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电台编辑的创新意识提升对策

广播电台编辑本身承担了传播时事新闻信息的重要使命责任,广播电台编辑通过开展实施自身的编辑业务工作,应当能够指引广播电台的媒体受众牢固把握主流舆论传播导向。在目前的现状下,广播电台编辑对于新颖的新闻编辑开展表现形式也要灵活加以利用,增强新闻编辑内容给广电受众群体带来的情感吸引效果。具体在实践中,广播电台的编辑业务人员应当关注以下的工作创新要点:

(一)牢固把握正确的主流舆论导向

广播电台最关键的功能价值就是巩固舆论传播阵地,对于主流的正确舆论以及价值观念取向进行全面普及传播。为了保证完成以上的重要使命义务,那么编辑工作人员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自身责任,依靠专业性的编辑业务开展实施措施来树立主流舆论导向,确保广大的媒体传播受众群体都能自觉认同正确主流价值理念。唯有如此,广播电台编辑才能展现出自身应有价值,倡导社会公众积极接受崇高与正确的主流核心价值理念,提醒广播电台受众增强针对虚假错误网络信息的分辨能力。

广播电台编辑业务旨在保障新闻内容完整与真实,夯实巩固新闻传播的主流舆论阵地。新闻编辑内容能否实现引导主流价值理念的目标,关键决定于新闻编辑的业务实施人员。新闻编辑本身必须要拥有正确价值取向以及崇高职业素养,能做到凭借自身的崇高职业道德意识来传递主流舆论价值。新闻编辑对于电视与广播新闻内容应当更多侧重于新颖性,还需全面关注于新闻内容导向来增强媒体受众认同正确舆论导向的能力。新闻编辑实践工作宗旨应当体现在保障新闻真实性,新闻编辑人员必须要将实事求是以及真实客观的思路融入到新闻编辑全过程,对于新闻报道中的内容细节要点应当严格确保其满足真实性。主流舆论观念的广泛散播传递构成了广电媒体的核心职责,广电媒体目前有必要将巩固正确的舆论价值导向视为首要任务[6]。

广播电台的编辑人员不应对于事实真相予以片面夸大报道,而是要运用更为严谨以及规范的新闻语言描述方式。新闻编辑内容如果失去了最根本的完整真实性标准,那么广播电视平台的优良媒体信誉将会遭到明显损害,不利于塑造巩固广电传播媒体的权威性以及严肃性形象。新闻媒体编辑在保障广电新闻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创新性等层面上占有关键地位,新闻编辑的业务实施人员在当前背景环境下应当准确认识自身职责,积极运用全新的新闻编辑业务开展实施技巧。广播电台的编辑新闻内容只有通过了完整全面的检测核实才能确定为新闻编辑内容已经达到完整真实标准。

(二)增进广播电台编辑与受众群体的情感沟通交流

与受众群体保持紧密的人际沟通以及情感交流联系,上述措施构成了非常关键的编辑人员工作职责。广播电台编辑应当将网络传播媒介作为增强受众情感联系的重要纽带,主动运用网络问卷调查、实地走访以及其他途径做法来保持受众联系,不能够脱离广播电台受众的真实情感需求。广播电台编辑目前有必要创建良性化的人际沟通交往模式,全面巩固与广电媒体受众的情感联系,以此来巩固广播电台的优良信誉形象。

现阶段的广播电台编辑重点可以选择网络渠道手段来获取受众反馈,灵活运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以及网络微博等多种反馈参与渠道。广播电台编辑应当将网络反馈建议纳入工作考虑范围,实时调整编辑业务的开展思路方法,争取更大范围的广播电台受众喜爱[7]。同时,编辑工作人员必须要充分收集贴近民众日常生活情境的编辑素材资料,然后经过全面的整合汇总形成准确的新闻传播内容。广播电台编辑对于多种编辑业务技巧都要灵活进行利用,积极促进编辑人员的整体业务素养能力优化提高。

(三)创新运用编辑业务的开展实施方式

广播电台编辑必须要善于突破既定的信息传播思路模式,对于更加新颖以及多元化的新闻传播模式积极进行探索采用。在此过程中,编辑业务人员必须要紧密结合不同类型的广电媒体受众基本需求,确保依靠受众沟通的思路做法来创新编辑业务手段。广播电台编辑目前已经可以运用较为快捷的路径来获得网络数据资源,但是并不意味着编辑业务人员不必经过亲自筛选与考察即可得到新闻素材资源。与之相反,新闻编辑人员目前更加有必要亲自确认网络数据来源是否具备可靠性,切实尊重与保护广播电台受众的新闻知情权利。

广播电台编辑在整合运用新闻编辑语言的环节中,应当更多选择带有亲和力以及情感共鸣效果的语言表述方式。相比于僵化死板的编辑语言表述方式来讲,带有感染力以及亲和力的新闻编辑语言可以达到更好的受众共鸣效应,有益于广播电台编辑获得受众的喜爱,牢固树立广播电台的优良信誉。

结束语:

经过分析可见,广播电台编辑在当前的媒体融合环境中将会表现为编辑职能转变、编辑业务的开展方式转变以及受众地位转变趋势,客观上给广播电台编辑增加了业务创新挑战。为了确保能够顺利进行应对,那么广播电台编辑有必要创新运用编辑业务的开展实施方式,进一步增进广播电台编辑与受众群体的情感沟通交流,同时还应当牢固把握正确的主流舆论导向,有效提升编辑人员的创新意识。

猜你喜欢

广播电台广电受众
同心守“沪”上海广电人在战“疫”一线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广播电台播控系统的监测技术研究
AOIP技术在广播电台播控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探究微信平台在广播电台的应用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广电新媒体发展需要“融合”什么样的人才
广电媒体跨界经营的三种模式
青海取缔23个非法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