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研究

2021-11-26徐培武

魅力中国 2021年43期
关键词:体育训练核心素养

徐培武

(河南警察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教育部对高校教育课程标准进行了全面改革,重点培养高校生体育核心素养,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决定将体育课堂打造成核心素养教学课堂。通过课堂体育锻炼,学习技能,锻炼肌肉,调节情绪,强化意志。但是,最近几年对高等教育的观察表明,学生行动不多,缺乏行动,行动不正常。课堂教学中,学生失去了活力和热情,这对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高校体育教师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关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

研究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素养,应根据体育专业特点,结合学生发展需要,共同维护体育专业的具体核心素养。以正确的价值观念、先进性和关键技能为指导,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既是体育的本质属性,又是体育的本质属性,是通过后天的身体学习和锻炼而形成的。从长远看,体育教育的核心素养会影响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发展。大学体育是培养大学生体育素养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师的责任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体育方面,应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结合体育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二、核心素养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在新课改背景下,核心竞争力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在一个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核心素养”。一般来说,这意味着学生可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获得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而不必在学校里进行实习活动。教育被称为“核心素养”,是指教育过程中某一具体领域的具体化,即培养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通过对体育核心素养的学习,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体育核心素养主要是指运动认知能力,体育教学的核心素养是知识素养,体育教学的核心素养是认知能力、身体锻炼和社会适应能力,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正因为如此,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原来的课堂变为现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注重体育锻炼,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首先要从教师自身着手。体育教学中,多数教师以教师演示动作为基础进行训练。这是一种教学方法,它不能使学生有意识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而要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就必须相应地改变这些教学方法,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调整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2]。

三、新时期下高校体育训练现状

(一)高校体育训练动作不够规范

在高校开展体育训练的过程中,教师的首要目的便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学生的自身意志,但是当前的高校体育训练很难达到这一标准。在高校体育训练中最常见的训练方式便是教师讲解动作,进行示范训练后,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学生可以照葫芦画瓢进行身体锻炼,但是由于对部分体育知识了解不清或是动作不规范,就会导致在体育训练中出现肌肉拉伤或关节扭伤等问题。此外多数学生由于平时缺少运动,自身的身体协调能力较差,往往会在体育训练中受到人身伤害。

(二)高校体育训练内容和环境不完善

在高校开展体育训练的过程中体育训练内容并不科学合理,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高校体育教师自身水平不足导致体育训练内容难以满足当前学生的体育训练需求。同时在开展体育训练中,由于训练环境的影响,使得教师不能及时给学生灌输相应的理论知识,造成学生在体育训练中达不到预期的结果。

(三)高校体育训练中受到传统训练观念影响

由于我国高校体育教师在训练过程中长期受到了传统的影响,这就使得高校体育教师的训练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局限性,这也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如果教师在训练过程中长时间地使用这种训练模式,便会使教师对自己的训练理念难以改变,甚至部分教师在训练中不知道如何向学生训练相应的高校体育知识,这样便会出现在高校体育训练中,教师往往会通过填鸭式的方式,将所有的内容全部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在高校体育训练上对体育知识点进行自我理解和消化。通过这种训练模式就无法体现出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导致部分学生在体育训练过程中一旦遇到问题,就无法通过自己的能力对问题进行解决,限制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个人能力发展。同时由于所在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观点和个性特征都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如果使用一刀切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就会由于学生之间的身体素质不同,导致部分学生逐渐失去了对高校体育训练的学习兴趣。

四、完善高校体育训练的改进策略

(一)培养学生养成健康行为的思维方式

健康行为主要包括身体锻炼和生活习惯,要使学生在大学体育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从体育教学中获得乐趣,培养学习兴趣,又通过自己的努力进步,享受成功的体育教学过程,教师需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实践要求,使每个学生“吃得饱、穿得暖”,享受到“吃得饱、穿得暖”的幸福。其次,教师要结合学习内容和教学情境,适时将适当的体育知识融入学生的学习中,达到学习目标,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合作的乐趣。要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学习的作用和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态度,做好体育锻炼的准备;此外,教师还应在雨天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传授健康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哪些行为对健康的影响,哪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意识,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在体育训练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与综合素质有关的观念,在体育训练中贯彻新课程改革中的“以人为本”的训练思想,积极改变自身的训练理念和训练模式,在体育训练上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训练模式,充分尊重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主体性。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与探究能力,向体育教师表达体育训练的思想,对教师的训练模式提出恰当的评价与批评。通过这种方式,体育教师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在训练过程中的引领性作用,在满足学生体育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促进师生关系的互动发展,为以后的体育训练打下更好的基础。

(二)在体育训练中培养学生运动习惯

在体育训练中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运动习惯,不断创新现有的体育训练方法,将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参与体育训练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需要在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对学生在训练中的不规范动作进行及时纠正,采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根据学生的脉搏、出汗程度、睡眠质量、眼神等身体机能制定针对性的体育训练计划,避免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出现超负荷运动,造成肌肉疲劳,从而鼓励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培养学生主动运动的意识。例如,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如果发现班级中有不积极参加体育训练或是参加训练较为被动的学生,那么教师便可以开展情境训练法,为这些学生们开设出具有趣味性训练的体育情境,引导学生参加体育训练。同时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还可以组织相应的竞赛,让同学们在参加体育竞赛过程中,充分地调动自身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三)在体育训练中提高学生体育训练意识

体育课教学中加强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体育知识学习的兴趣,只有让学生在参加体育训练中得到快乐,才能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进而形成自主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体育课教师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也要注意纠正学生学习体育的态度,在开展体育训练前,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个性差异、体质状况、运动能力等方面做好调查工作,并结合体育训练大纲选择合适的体育训练内容,使体育训练活动变得有针对性和规划。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教师可在讲解体育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加入有趣、有趣的互动环节,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足球发球训练时,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小组竞赛或积分赛等互动环节,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颠球竞赛,看哪一组的比赛总排名最高。老师通过开展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在紧张的体育学习环境中得到放松,在体育知识学习过程中释放出学生的压力,同时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体育知识。

五、结语

近些年来,如何在高校开展科学有效的体育训练,成为每一所学校迫切需要改变的问题之一。主要原因是当前青少年身体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只有通过科学的体育训练内容和方案,创新原有的体育训练方法,才可以改善当下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进而培育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全能型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体育训练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体育训练教学中的平衡发展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高校体育训练中如何培养兴趣探究
体育训练中的兴趣与培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