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学习通支持下《逻辑学》大规模班级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2021-11-26沈平

魅力中国 2021年36期
关键词:逻辑学考勤教学效果

沈平

(郑州西亚斯学院,河南 郑州 451100)

逻辑学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是沟通交流、论辩、科研必备的工具。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做一个有分辨能力的现代公民的基础,也是从事一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1]。在我国由于逻辑学专业在我国高考招生单位和招生名额相对匮乏,因而从事逻辑学教学和逻辑学研究的人员相对较少,逻辑学师资力量相对欠缺,民办院校更稀缺课程,多数民办高校高校选择不开设逻辑学课程,开课的学校只能采用大规模班教学,且每个老师要要带4-5 个大班。传统模式下大规模班级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教学效果不佳。

传统模式下的规模班级教学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师生关系梳离。一个班100 多人,一个老师带4-5 个大班,一周见一次面,老师能够认识的学生非常有限,主要是班干部。二是课堂管理不力。一个老师要面对众多的学生,课堂纪律和效果很难保障[2]。特别是民办高校生源较差,学生纪律观念不强,加大课堂组织和管理的难度,这一问题尤为突出。三是课堂互动不充分。在有限的时空里,大班课堂不能实现充分的互动,难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四是补差培优难。大规模班,级教学难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开展教学活动。五是教师批改作业难,由于学生众多,难以实现作业全批全改,只能轮批,学生容易滋生应付心理,轮不到就应付。六是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用逻辑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提升不明显,在逻辑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能够较好地运用逻辑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一旦离开教师的指导,他们犹如失去拐杖的老人一般茫然失措,跌跌撞撞回到他们习惯的推导方式上。七是学生学习绩效不佳。逻辑学和高等数学一样成为老大难课程,挂科较多,90 分以上的寥寥无几。而课程成绩直接影响学生评优评先及出国留学所需的绩点。八是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当今社会对具有批创新思维的高素质智能型新型人才的需求是越来越大,如在美国的LAST、GMAT、GRE 等考试中逻辑思维水平是对考生的必测试内容。在我国的MBA、MPA、GCT 等考试也是对考生的必测试内容;特别是公务员招录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综合测试”科目中,因为越来越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测试。为了这些应对考试,不少考生需要花钱去培训班学习,耗费人力和时间。

与此同时,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离不开的工具,微信,抖音等平台的即时性产生了“低头族”。学生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不仅会陷入思想上的迷茫和混乱,还常常搭上时间和健康,“抬头率”成为高校教务管理部门衡量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指标,现实倒逼一线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学习通作为与PC 端泛雅学习平台相匹配的手机端移动平台,具有精细的课堂管理功能,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大规模的课堂互动功能,加上手机便携性,普及性的特点,使全员互动成为现实,老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地状态适时地发布问卷,或抢答,或选人,或评分等指令,有效引导学生地注意力,学生在手机上参与,因势利导让“低头族”把头低在学习上克服“低头族”问题。

借助技术赋能,手机学习通支持下,建构了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资源为基础的多维交互的联通路径,开辟了教师-学生-资源-媒体的多条联通路径,形成线上线下、师生、生师、资源的交汇贯通,深度融合,为保质保量的进行大规模班级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克服传统模式下的规模班级教学的问题,提高了教学效率。下面是对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特别是2020年秋季学期较为成熟的基于手机学习通大规模班级教学实践成效的分析。

首先,提高大规模班级课堂管理的效率。学习通的借助信息技术的共时性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时序性,从而有效克服传统模式下大规模班级课堂管理的低效性。比如考勤,在传统课堂上人工签到或者点名,由于大规模班级人数众多,老师熟悉的学生很少,所以代答代签的现象严重,影响学风。但利用学习通提供手势、二维码、位置、拍照等考勤方式,老师可以随时发起考勤活动,瞬时完成考勤任务,基本不占用上课时间。课前发起签到,可以有效避免迟到;下课时钟发起起到,可以有效避免早退,这些都大大提高到课率。使用学习通以来,逻辑学的到课率由原来的83.46 提高到96.57 平均提高13.11%,考勤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占课程成绩的10%,因此学生的总成绩也相应提高。

其次,提高课堂活动的参与度,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大规模班级教学效果。传统模式下学生的课堂参与以老师提问的方式呈现,只有个别学生能够参与课堂教学中,班级规模越与参与度越低,二者成反比,一节课的平均参与率为2.3%。在混合模式下,学习通的投屏功能使得课堂上全员互动成为可能,从根本上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课堂参与不足问题。统计显示我们使用的问卷、投票、主题讨论等工具,无论课堂规模大小课堂参与率基本一样,都达到95%以上。我们设定课堂活动作为平时成绩,占课程成绩的10%,因此学生的绩效也相应提升。课堂活动也是有效的课堂管理工具,比如老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状态适时地发布问卷,或抢答,或选人,或评分等指令,有效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手机上参与课堂学习,相应地会抬头看大屏幕上自己的课堂影响,广泛的课堂参与很好地解决了学生课堂的抬头率问题。利用手机学习通的课堂活动工具,既能巩固学习知识,也能起到课堂管理的作用,使学生集中精力学习,有效提高抬头率,教学效果大为提高。

第三,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和友谊,拓展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传统模式下大规模班级人数众多,组织困难,主要是灌输式的教学,学生之间鲜有协作,学习主要局限于知识性的认知方面。在新的模式下,学习通提供作业互评和小组任务无论班级规模大小都可以自动生成,不需要老师费力。作业互评使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增强学生的同理心和责任心。在互评过程中,学生了解其他人的学习状态,看到其他同学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学习知识相应得到巩固。学习通提供的小组任务,可以自动实现分组管理,协作完成任务。在协作中使学生会用逻辑公理公式分析复杂问题,学生在集体协作探讨中综合能力、举证能力、沟通能力都得到发展,对于较为复杂问题的深度学习得以实现。这些依靠技术建立起来的协作性联通有进一步成为有趣又有意义的逻辑学习的驱动力,从而克服一些学生对逻辑学学习的为难情绪。协作探讨性的学习,需要老师需要精心设计,在互评中给出细致的评分标准,在小组任务中,要精心指导,这要付出的精力和时间远远高出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因此一学期不可太多,对于民办高校的生源和老师的工作量而言2-3 次为宜。

第四,提升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克服补差培优难问题。一是统计工具记录学生课堂和课后学习的情况,让老师对学生的整体状况确切把握,通过统计分析学情,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二是通过资源库建设,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针对考研的需求提供相应的资源,组织具体的辅导以及检测,这部分培优性的学习不计入课程成绩。对2019 级专升本的考研同学的问卷显示,90.18%的学生认为培优性的学习对他们考研帮助很大,9.92 的学生认为对自己有帮助,没有帮助的为0;认为不需要参加校外辅导的72,36%,认为还需要参加校外辅导的27.64%。

第五,师生关系密切度提升,学生对老师更加认可。一是师生联系频率倍增。虽然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相处时间没有增加,但是老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增加,特别是老师在课后的线上同步或异步的辅导答疑,老师每周与学生在课后线上互动频率是传统模式数十倍,这极大地密切了师生联系。二是减少师生间的摩擦。传统模式下,人工作业批改,试卷批改,成绩合并等也相当繁琐沉重,出错也在所难免,教师为此受过也是常事。而学习通就像一个行车仪一样,精准纪录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通的预警功能也适时提醒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在各项成绩的权重已经设置好的情况下,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绩效了如指掌,师生摩擦几乎为0,学生对老师更加认可。

第六,学生学习绩效提高。目前,学生学习的考量主要通过课程成绩体现。传统模式下,期末考试是衡量学习的主要指标,课程成绩100 分=期末考试60%+期中考试15%+考勤10%+参与5%+平时作业10%,《逻辑学》平均成绩在81.24 分以下,90 分的学生寥寥无几,不及格率偏高,特别是生源为文科的学生不及格率达到9%。新模式下对学生学习的考查更加全面科学,课程成绩100 分=期末考试20%+期中考试20%+平时成绩60%(考勤10%、课堂活动10%、小组任务10%、课后线上讨论10%、课后线上作业20%等)。在新考核模式下,学生平均成绩在89.44,文科学生不及格率由原9.31%下降到2.26%,理科科学生从原来5%下降到2.15%,二者的课程不及格率几乎相同。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重视接受新的教学模式,教务处规定混合模式教学,如果期末考试不及格,没补考机会,只能重修;期末考试仅占课程成绩仅的20%,使平时翘课,期末突击变得不可能。

综上所述,智能手机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手机学习通支持下的大规模班级混合式教学颠覆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活动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深刻的变革,激发教师的教学智慧,促进学生产生高学习投入从而实现深度学习,达成教学体验与教学效果的双赢[3]。当学生通过参与课上课下的学习过程时,他们不再是从老师的几近满堂灌中一点点得到知识,而是自主参与到线上线下的课程学习,他们在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中,获得各个方面的满足感,他们的实际收获都大为提高,这些都有效克服了传统模式下逻辑学大规模班级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整体上提高了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逻辑学考勤教学效果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学效果——立足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浅析《逻辑学》的教学方法
事业单位人员考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三级甲等医院应用PDCA循环提升考勤管理的创新
智能人脸识别考勤系统
《简单的逻辑学》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在什么意义上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是以《逻辑学》为“基础”的
浅谈用人单位的考勤管理在劳动管理中的重要位置
PBL在逻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